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2006年_2006年日历
 

2006年_2006年日历

发布时间:2018-12-30 04:03:18 影响了: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 数字化神奇“天路”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在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的同时,也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由此中国向世界宣布:铁路可以这样建!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早在1958年就已开工建设,历时47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穿越的不仅是生命禁区,还穿越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静谧的青藏高原虽然看起来圣洁美丽,但是有严寒、风沙、强紫外线等天然屏障,其中最大挑战则来自于高寒缺氧。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几乎无法长期生存,因此如何让连绵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顺利运行?只有依靠现代化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数字化铁路来穿越生命禁区。
  铁道部信息中心主任李中浩介绍,在这条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格拉段上,共设立34个车站,其中有23个实现无人值守,大幅度减少了人员配置。线路用工人数由计划的上万人减至不足500人,刷新了国内铁路每公里用工人数最少的全国记录,实现了让机车用最短时间通过高原和铁路“免维修、少维护、无人化管理”的目标,这些都是通过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来解决的。为此,青藏铁路在亚洲第一个采用了GSM-R技术,并与GPS卫星定位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基于无线通信及列车定位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率先实现了列车控制信息的无线传输,把青藏铁路打造成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铁路”。
  青藏线上长达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成为修建青藏铁路的另一大难题。几年来,专家们坚持在每年冬季和夏季沿青藏铁路进行两次寒暖季调查,部署开展沿线800多个测温孔的连续地温观测,对青藏铁路的550公里冻土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共完成钻探量13万米、土工化验16万组、综合物探剖面380公里。
  有了第一手资料,还要用计算机模拟分析铁路构架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为了给青藏铁路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建立了青藏铁路“数字路基”和“仿真平台”。据悉,青藏铁路“数字路基”是通过计算机建立的数字化冻土路基模拟系统。通过此模拟系统,只要给出某一冻土路基的实际地质条件、边界条件和路基中的工程措施,就可预测这一路基的运行状况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数字路基”可以验证和分析青藏铁路工程设计和结构措施的合理性,并用于反馈设计。青藏铁路“仿真平台”则是通过集成和创新建立的以“青藏铁路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这一项目包括青藏铁路信息查询、空间分析、辅助工程设计、与工程有关的专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集成等,为青藏铁路建设提供强大的共享数据库资源和支持。
  
  2006年8月大连软件外包基地授牌 外包产业服务全球市场
  
  2006年8月4日,国家“千百十工程”服务外包基地授牌仪式在大连软件园举行,商务部与原信息产业部联合授予大连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这是我国第一个被授予该称号的城市。大连软件园成为第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示范区。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启动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千百十工程”,为紧紧把握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产品出口,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6年12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授牌仪式上,北京、杭州、天津、南京、武汉、济南6城市被认定为第二批基地城市。这些基地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规模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壮大。大连作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先驱,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铺垫了一条金色的大道。
  大连市是国内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软件外包产业核心――大连软件园于1998年奠基,由DLSP (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大连软件园自授牌以来,顺应全球现代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的产业战略,在国内积极推进商务园区的投资、管理和运营,以推动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实现与全球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目前,大连已初步形成了以大连软件园和软件产业发展基地为核心区的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集群,聚集了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和研发中心等产业类型。大连软件园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化特色的、产学研一体的专业化软件园区和最具规模的BPO产业基地,并建设形成了一个集工作、生活、商务为一体的国际化科技新城。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软件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迅速,势头强劲。它虽然没有深厚的发展历史,但却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从外包承接国的排名看,印度仍占领先地位,但中国受欢迎的程度也大大提高,成为信息产业业务软件外包商看中的承接国。有预计称,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将从2008年的1333.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445.6亿元。相信我国的服务外包基地以及软件外包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的推动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能够保证发展速度,同时提高发展质量,为我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再次书写新的篇章!
  
  2006年4月29日国家电网启动“SG186工程”
  
  2006年4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在全系统实施“SG186工程”的规划。根据规划,“SG186工程”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二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
  “SG186工程”中的“1”,指的是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既源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也源于日常的工作需要。“SG186工程”中的“8”,就是按照国家电网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思路,依托公司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在公司总部和公司系统,建设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
  一位在基层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曾这样描述过自己的工作状况,“一些数据要反复报给不同的上级部门,而这些部门的报表软件各不相同,填写起来要占用大量时间。”
  看似简单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以建设一个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刻不容缓。
  对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公司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界定:首先是起到畅通信息渠道的作用。同时平台还承担着促进业务集成,整合已建应用系统,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消除信息“孤岛”等作用,并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企业全局数据字典等一系列作用。
  八大业务应用,基本上涵盖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工作。李向荣说,信息办将高度重视各模块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具体实施中,八大应用模块将先采取典型设计的方式,试点成功后,再分阶段推广。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费用和时间,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
  为保障公司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与连续性,顺利落实公司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SG186工程”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这六个体系分别是: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调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将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需的资源、技术、管理和人才保障。建成后的六个保障体系将以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网络为基础,覆盖公司总部、直属单位及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形成高速、畅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
  
  2006年9月12日两甩工程带动制造业走向信息化
  
  2006年9月12日至13日,国家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工作会议,对“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科技部把“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形象比喻为“两甩”工程――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无纸化;以“甩账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科技部高新产业司副司长戴国强说,“两甩”是形象的说法,“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将远超过“两甩”工程。
  “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方案起草组召集人杨海成介绍说,所谓的“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指应用以三维产品模型为核心,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工艺规划、数控加工以及质量检测的集成技术。“甩账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是指应用针对企业内部生产、销售、成本、采购等业务集成需求,开发以数字化综合资源模型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集成技术。希望“十一五”期间实现在10个以上的行业性集团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实现300家以“两甩”为标志的示范企业,并带动1000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指出,中国制造业的两甩工程,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孙家广表示,在中国,没必要让130万制造企业都实现两甩,而是让那些需要的,而且要技术条件、管理需求,多方面因素达到后才能实现。
  在“九五”期间,当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率先提出甩图板,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九五”的总结会上,数字表明由于实施了甩图板,中国的土木建筑行业95%、制造业企业将近70%的企业甩掉了图板,很多政府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对于这件事情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而且广大的企业通过甩图板确实在科技进步方面扎实地往前迈了一步。“十五”科技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过“九五”、“十五”十年发展, “十一五”科技部提出“两甩”工程,无论从管理的理念还是从技术的发展需求来看,必然要甩掉图纸和账表,也有企业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指标和要求,是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要求的,也是适应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能够扎扎实实地推进节能、降耗、环保高效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的。其后,随着国家“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逐渐掀起了以实现“两甩”为目标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浪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