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3:37 影响了: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加上市场机制引入下高等教育市场的形成,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是异质竞争,坚持异质是高职教育生存之根本。而教育机会公平是高职准入竞争市场的保障,它并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需要能再现和尊重差异促进竞争的制度。基于异质竞争下高职持续发展的要求,认识好并且具体落实好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异质竞争;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虞璐(1983-):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5-0016-03
  
  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坚持了公平与差异的统一。差异化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与公平不能冲突,本质价值是公平化。尊重差异是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的基准,教育机会公平价值的实现则推动各差异的均衡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机制的引入,异质竞争成为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为保证高职教育的机会公平促进异质竞争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是其持续发展的客观诉求。
  
  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中,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即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在社会、经济文化、阶级、民族、种族、性别、地理等方面),拥有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的公平。受教育者不但应有相同的机会入学,而且也应在相同条件下接受教育,这些条件主要指经费、师资、设备。同时还应包括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其他足以影响学业成就不利因素的合理改善。{1}教育机会公平竞争集中体现并促进社会公平,直接影响到人口素质提高的可能性以及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作为一种非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加上其大众化的趋向,高等教育政策必须坚持教育公平。而坚持教育机会公平则首当其冲,坚持教育机会公平是保障各类高等教育资源参与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准。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必然参与教育机会公平。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初步的教育市场形成后,竞争产生了普遍性影响。市场条件下高等教育内学校与学校间、区域与区域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且异质竞争成为高等教育市场的主导。异质竞争由差异引起,高等教育内部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方式的共存,使得异质竞争成为可能。异质生存、差异又导致竞争结果,由于差异性赋予竞争最后的淘汰和激励功能,人们的教育选择成为竞争的产物。在我国高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不足的背景下,异质竞争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教育机会公平提出了挑战,对高职教育在高校大格局中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提出了挑战。教育制度上与普通高校一致的规定与人们选择教育的非理性矛盾导致一定程度的高职教育机会不公平。高职发展的不完善与入学机会、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及受教育者完成教育获得相等就业机会的城乡、地区、阶层等差异的加剧导致高职教育难以公平准入竞争市场,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坚持公平与差异相统一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呼之欲出。
  
  二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其实质是引导注重差异、发挥差异优势下的机会公平,从而产生公平的异质竞争,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公平是一定时期相对的公平,差异化也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与公平不能冲突,其本质价值是公平化。对照第一部分教育机会公平的内涵及高职教育的特质,现把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的内容及现存问题概括为:
  (一)入学机会公平差异化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其公平主要在于保障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接受到各自合适的高等教育,使他们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入学机会公平不能否认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政策取向上要坚持分析性公平下的差异化。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特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教育应招收有进入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从事应用型工作准备的学生。准备既包括一定的职业知识准备、能力准备,也指心理准备,特别是意向性态度准备。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生源主要直接来源于高考,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统一理论考试来招生,且招生批次靠后,各地区录取分数线差距悬殊。这导向了人们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下非理性的教育选择。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更不是次等教育。硬性招生制度显然容易引导人们产生高职次后的假象。另外相对应于个性的考虑,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所涉及的学生范围被偏窄化,许多不适合普通高等教育而具备高职教育潜力的学生脱离了高职,反之则误入了学科型领域。入学机会公平必须差异化,均衡差异性个体在社会不同岗位上发展个性,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机会。
  (二)教育资源公平差异化
  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是指经费、师资、设备。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是注重差异下有侧重的分配公平。融资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教育基础差异都是差异化所要考虑与正确处理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与工种操作的直接联系,在师资培训、实训场地、设备上要求齐全且根据市场要求更新程度高,因此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投入比较高。加上高职教育主要是地方办学,地方经济发展差距明显,高职教育起步晚教育基础相对落后,这些直接指向了充足的经费保证及拓宽融资的要求。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事业的血液,近年来高职教育投入逐渐增加,但教育经费来源单一、财力薄弱。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占国家教育拨款的比例实际上在逐年下降,高职教育所分享的份额自然十分有限。这种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高职办学条件的显性失衡,紧接着导致高职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高职教育参与异质竞争的基础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命力。
  (三)教育环境公平差异化
  由于市场自身缺陷的客观存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在异质竞争、异质生存的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政府加强一定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因此改善高等教育环境引导民众选择教育理性化是教育机会公平的又一内容。教育环境公平是相对的引导民众认识差异,把差异转换为优势的公平。
  受根深蒂固传统观念的影响,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客观存在。而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以来,发展时间较短,且作为我国独创的教育类型,缺乏实践经验,高职教育优质资源不足,这都加深了民众对高职的非认可程度,大环境直接引导了民众教育选择的非理性。我国虽然在政策上呼吁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机会公平,但是在环境改善方面仍有欠考虑高职教育的差异性,改善的实质性效果不是很大。近年来大众媒体大肆渲染理论性高考升学率,以及降分高收费、权学转换等教育腐败现象的加深,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高等教育竞争秩序,高职教育的机会公平受到威胁,差异化无法得到保障,其生存环境恶化。
  
  三
  
  综上,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坚持的是公平与差异的统一。差异化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与公平不能冲突,本质价值是公平化。其中的机会公平主要是均衡不同利益群体对教育权利与资源分配的争夺,差异化主要是保证带有差异性的弱势群体,通过逐渐完善的制度来保护和避免教育资源与机会不被剥夺。其现状还不容乐观,不利于发挥高职教育的异质竞争优势。目前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招生体制、资源配置体制、补偿机制改革的力度。
  (一)招生体制改革
  对应于入学机会公平差异化的要求,高等教育招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其关键在于探索与各类教育培养要求相匹配的考试评价和选拔方式,让不同个性的学生科学地公平地进入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这要改变对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强制实行分批录取和控制考生档案材料的制度,使任何学校和考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特点来双向选择。部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凭证入学等招生方式是招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打破了长期以来高职与普通本科同一试卷的尴尬局面。但由于地区属性与高考限定等条件的约束,这些招生方式有待于改革与完善。适当增加能力和素质测试比重,特别是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考核的比重增加,建立并完善招生的监督制度、评价制度,招生透明化、科学化,是高职招生改革的努力方向。
  (二)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资源配置合理化是差异得到重视、教育机会公平实现的物质保障。其主要是改革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根据各类教育的不同需要适当进行侧重性拨款,坚持总体公平。针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切实增加财政支出中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确定高等教育各类型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争取多元的融资途径,保障各类型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在高职教育方面,实行多政策参数的拨款公式,在公式中透过参数真正体现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思路,制定政策甚至法律来建立和完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投入机制。
  (三)补偿机制改革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盲目性、无序性、自发性,使带有差异性的弱势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差异性的学费制度等补偿机制的改革对于扶持教育弱势来说至关重要。同时,补偿性政策还能导向民众对教育选择的重新认识,营造有利的教育环境。近几年,高职教育学生助学工作已纳入了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对高职贫困学生的资助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引导民众对高职教育进行关注,进行再认识。但其覆盖面以及具体的落实细节及监督机制还有待于加强。学费补偿的同时,要在各项高等教育政策中切实规划高职特质的发展,合理改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其他足以影响高职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利因素。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差异化的践履,涉及到生源、资源、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它并不能仅靠教育部门自身的努力,而必须依靠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探寻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化,并力求在共时性层面解决差异性公平问题的有效措施,其关键在处理好公平与差异间的度衡问题,引导教育制度制定与教育选择间的适当平衡,从而促进各类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带有异质内涵的发展。
  
  注释:
  {1}何波.关于教育机会公平的探讨.省略/2007/2-26/14471424112.html.
  {2}周济.高教迈入大众化 毛入学率达21%.https://www.省略/20060320/3179411.shtml.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9).
  [2]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3]张晓丽.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0).
  [4]吴梅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7(1).
  [5]何波.关于教育机会公平的探讨省略/2007/2-26/14471424112.html.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