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谈文学课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谈文学课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2:32 影响了:

  摘 要:在外语教学中,文学课的目的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方法和功能。因此,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语言输出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为此,学生们应熟练掌握多种语言输出的形式,尤其是写的形势与方法。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交流
  
  一、文学课的作用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文学占有相当的比重。其外语教学中,文学教学本身是一种目的。到了80年代,人们对文学有了新的兴趣。但文学在外语教学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外语教学本身有了根本的不同,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学教学作为一种达到某一目的方法的功能。这一目的就是掌握某一语言的使用技能。文学教学对外与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之一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之二是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正规环境下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通过文学课,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机会,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作品的理解
  1、输入方式及引导
  要理解文学作品,首先要阅读。通过阅读的语言平台才可以探求作者的思想,进而利用作品内容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学生已经从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一定的能力阅读比较复杂的文章。文学的基本符号是语言,但他的辅助系统是关于语言的特殊运用,如隐喻、夸张等。如何理解这些特殊用法,似乎有一定的规律,但总有很多例外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对同一作品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一方面要调动与发挥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另一方面,对即将得到有关信息要有思想准备。而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不仅要调动智力,而且要投入感情。没有这种与作品的积极交流,潜在的文学价值很难得以实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因鼓励积极思维,但必须有一前提,即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思考,要围绕着作者的中心思想上下浮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帮助理解作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一些专题或就一定的作家、作品、风格、背景等作讲座式教授。在阅读中,除了讲解语言文字本身以外,向学生讲授或引导他们去查找他们原来不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并反复强调它们的是重要性。而这一点在文学理解中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最喜爱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往往不相同,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事,对另一个民族可能会显得完全陌生,不可思议。
  2、阅读文学作品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生从事阅读活动时,不是书面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语言平台积极探求作者的思想、逆向思维、获取表层和深层信息的积极参与者。这个观点早已被大家认同。
  在外语专业开设文学课,可以说有两个目的。首先帮助学生阅读与欣赏外国文学作品,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另外进一步提高学生流利使用语言的能力。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文学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文学课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素质和气质。另外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艺批评办法,为将来从事日本文学研究、教学或撰写文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打下基础。但提起日本文学课,在本科阶段主要包括“日本文学作品选读”和“日本文学史”。因此,在本科阶段的外国文学教育,应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透彻理解一部作品是件很难的事情。外国学者写的人文学科的学术著作,不论是文学方面的还是语言方面的,都在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他们的文化背景下写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不能盲目接受外国的人文学术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三、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日本文学课的教学中,可以说大多数都采用了半精读的形式。上课时,老师仅仅是对生词及惯用句进行说明,很少对作者、作品进行介绍,而且上课时由老师单向性地进行说明,学生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活跃课堂气氛很有害。在现实生活中,听与说、读与写(理解与复用、输入与输出)是密不可分的。对提高语言能力输入是第一性的,但输出对语言能力有辅助作用。语言的输入(input)靠听和读,语言的输出(output)靠说和写,输入与输出关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光输入而不进行输出则达不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因此,从语言训练的角度上,完全可以把这个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理论模式运用到文学课的教学上。
  语言输出中包括两种形式,即说与写。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输出方式,对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写的输出形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让学生课后写一篇读后感,谈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第二,给学生看作品的前半部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作品的后半部分。这种方法可以得出好几种不同的结论,一方面可以相互了解学生之间的不同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原文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过这种方法适用于篇幅较短的文章。
  第三,让学生写出作品的内容概要。可以说对一篇作品,因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写出的内容概要也不是同一个形式。进行语言训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相互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借鉴交际教学法的形式,把讨论、交流引流到课堂中来。相互交流促进在课堂上自然使用语言、提高流利程度的基本保证。它可以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外语课上,小组讨论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语言能力,而不仅是就一个有趣的话题交换意见而已。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就作品的主题,人物特点等进行讨论,谈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小组代表再总结发表自己的结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的对比,一方面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得到补充,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得到调整和修整,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讨论,也可以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有关课文的理解题或教师自编的测试题,测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的程度。在理解过程中,学生有很多问题要靠教师来解决,作为一个更加成熟、更有经验的读者,教师所处的位置应能引导学生怎样正确理解与欣赏作品。教师首先应对学生之间的交流支持,而后应对小组讨论后的结论作一个总结性的概括、评价,帮组学生正确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Z].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尤其达.浅谈“输入”与“输出”[J].外语界,1997,(4).
  [4]华惠芳.阅读理解中的知识提取和信息加工[J].外语界,200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