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抓好思想教育 渗透孝道传统|党员抓好思想教育举例说明
 

抓好思想教育 渗透孝道传统|党员抓好思想教育举例说明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2:48 影响了:

  〔关键词〕 学校;“孝德”教育;主渠道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10―0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和很强的凝聚力,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孝”的功能最初只是调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家庭伦理,认为这是做人立身之本。“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经》),并无社会规范的意义,后来儒家把“孝”扩展到宗族、社会、国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的基础。我们现在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等新的道德要求也可以说是儒家孝道的发展和完善。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孝道的延伸。“夫孝,始事于亲,中事于君,终于立身。”行孝,始于侍奉父母,进而为国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也就是说在家庭尊老爱幼、享受天伦,对社会尽职尽责、为国出力,对个人修身养性、实现理想。“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只要人人做到“孝悌”,孝敬父母,善待兄长,这样能犯上的人就很少了,人人不会犯上作乱,天下就会太平。故此,“孝”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社会约束力,是维持整个社会的基础。所以儒家文化中的孝悌思想历代受到高度重视,并居于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的首位。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最基本、最纯洁的人际关系,由此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才会带来社会和谐,所以,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倡、实施、落实“孝德”教育。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无疑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更需要大力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各类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强化“孝德”意识。因此,孝德教育除通过社会舆论营造全社会注重孝德的环境外,家长在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另外还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 调整学校教育目标,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教育目标反映了目标制定者的主体需要,它作为人们愿望与意志的体现,集中反映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的认识。教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结果,它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调整教育目标,改变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孝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之内,将学生的“孝德”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教材增加孝德内容,构建孝德教育载体。在学校教育中,要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居领先地位,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基础,孝德属于道德品质范畴,所以孝德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之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教材内容,要结合学生年龄、知识的特点增加适当的孝德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孝德教育。同时孝德教育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仅仅借助德育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历史等学科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增加或者渗透适当的孝德内容,构建孝德教育的载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孝德教育。
  3. 开展孝德活动,营造孝德氛围。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的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与孝德教育有关的活动,如开展孝德教育讲座,开展孝德报告会,开展向父母献真情活动,参观有关孝德方面的展览,访问孝德方面的先进人物,编排与孝德有关的文艺节目等,营造孝德氛围,让学生在提高孝德认识的基础上,自己去观察、去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我教育的内省性,增强学生的孝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鉴赏力。
  爱国、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幸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我们更要提倡孝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其时代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孝德教育,使之在融合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