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_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8:36 影响了:

  【摘 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人多年中学数学教学的经验,介绍了如何改变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以及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还谈到教后体会与建议,这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学思路 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 教学体会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149-02
  
  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课改时代。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材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传统的教材教法培养出较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不能说跟我们的教育落后无关。新课标正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出现,体现了理论新、程度高、选择多、方法活、涉及面广等特色。新课标重知识,更重能力,强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提倡新教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做得更好。下面笔者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教学思路的转变
  教师授课不能用老的模式“一言堂”,只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差学生是配角中的配角,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标下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师作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可以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素材间的多维互动,对话交流,质疑问难,在师生同步思维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认识,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新课标下,在课堂教学上要有所突破,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情境。积极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努力和主导作用,把教学环境迁移到适合开展的氛围之中。构建“主动性互动式”课堂氛围,建立师生地位平等、自主、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转换角色,由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取决于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开放度。“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或者结论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包含了“积极互赖、人人尽责、同时互动、合作技能、组内自治”五个基本要素。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能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实际,编拟出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出现,应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层次性。
  三 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先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不渝地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将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同学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并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
  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数学是较抽象的学科,因而学生首先会碰到的障碍是感觉数学是“与己无关”的。要使他们感到数学与现实有关,学习数学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就需要数学教师会“启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现实生活讲起,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讲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如在讲述函数的概念时,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跳水运动讲起,让学生感受随着时间的变化,跳水运动员位移的变化。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神舟七号”入手,分析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变量之间有一种确定的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信息技术的运用
  新课标在这一内容中,明确指出了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作具体指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等,都体现了加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使用计算机,学生能解决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计算机把教师解放出来,完成只有教师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猜想。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可拓宽学生学习的方式,如通过网上交流,能使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同时也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方便,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根据学习任务,利用学习课件或现代学习工具(如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甚至可能取得创新成果。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猜想论证、探索与推理、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计算与检验等,以加深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后体会与建议
  1.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参加课改试验的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初中已经使用了新课标,学生不但表现出了思维开放、大胆设想、动手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等优势,同时也暴露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谨性较差、计算能力很差(太依赖于计算器)、书面表达能力下降、作业书写极差等缺点,而这些缺点正是学生高考时的致命伤。
  2.适当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
  有些基本知识在课改后的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中都没有出现,但是高中却应用得较多,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新授课之前,作了一定的补充,通过调查、了解和实际考察,学生在以下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有待于加强。老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直线式的上升,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新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很多地区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如湖北省大部分学校对新课标采用的教学顺序是: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2→必修3,这正好体现了新教材编排与教学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补充一些相关内容,适当调整教材顺序,但又要注意不要随意的扩充,以免教学课时不足。如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补充,在集合部分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明确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湖北省内各学校几乎都在这儿进行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补充,学生接受的也较好。而新教材却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的内容中,由于必修1中的函数、必修2中的解析几何、必修4中的三角、向量、必修5中的数列,有很多知识都与二次不等式有关,因此我们认为,提前补充是有一定必要的。
  3.慎用多媒体教学
  一谈新课程很多人马上就想到多媒体,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而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凡事都必须有一个“度”,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已。过分追求“短、平、快”,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将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结果是多媒体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往往在高亮度的大屏幕前,不知所云,长期如此,效果必然不好。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长不大”。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影响其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和周密性等能力的发展。教师不能图一时的教学轻松,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其辅助性的位置。要“恰到好处”地选用,千万不能滥用。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新教材,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综合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蔡金华.如何应对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
  〔责任编辑:李继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