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新课改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改的创新观
 

[新课改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改的创新观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2:26 影响了:

  〔关键词〕 新课改;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19―01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不能回避的问题。对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一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在如何对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关系上观点不同,做法各不相同。从部分学校推行新课程的实践看,在新课改的初期阶段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第一,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应加以扬弃
  
  形式是由内容决定,又为内容服务的,二者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同一形式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内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部分教师不加分析地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盲目地追求新的教学形式,似乎越新越好,越新越符合新课程标准,于是大量“新”形式纷纷登台。当然这种大胆的尝试精神和力求创新的精神是完全应该加以肯定与鼓励的。但是,必须要认识到新的形式并不一定是好的形式,好的形式并不一定要求是新形式。衡量一种形式是否是一种好形式,关键是要看其“适用性”,即是否适应目前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不管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因素,一味求新,唯“新”是图,那么这种形式只能是表面轰轰烈烈其实是华而不实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可行性,这就不是好的形式,只能算作是形式主义。相反,传统的教学形式并非一无是处,其中许多形式完全可以“古为今用”。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必要时充实以新的内容,完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新的教学内容。时下,各学校或校际间经常通过公开课活动进行新课程教学心得、教学技能及教学形式的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让听课者看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便在45分钟内花去相当多的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间对话、上台表演等活动。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确是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但从学生活动的过程看,有些学生动得勉强,动得呆板,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来运用某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可以上好的课,采用这些“新”形式之后,其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在对待传统教学形式时,必须要有分析、鉴别和比较,反对简单摒弃的思想和做法。
  
  第二,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应加以扬弃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传统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降低。转变教学方式就是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双方主次地位转换的过程。如果我们单纯地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其实质就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人的客体性,新的教学方式极力倡导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与客体性是作为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存在的,二者不是有与无的关系,而是主与次的关系。我们在强调人的主体性的时候,如果忽视甚至放弃人的客体性,那么人的主体性将会被削弱甚至消失。因此,以扬弃的思想与态度对待传统教学方式不是削弱了新教学方式所强调的学生主体性,相反会使主体性得到加强。
  
  第三,对待新课改的经验也应加以扬弃
  
  新课程首先在实验区进行了实施,这些地方在实验过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见诸报端。如何对待这些经验,我认为对经验本身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经验是在人们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总结出来的,它是属于认识范畴的东西,其作用是用来指导人们实践。因此,经验完全可以学习并加以应用。但从认识的阶段看,经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形成的经验,由于受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局限性和狭隘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带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在借鉴别人的经验时,必须认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以扬弃,合乎自己实际的,为我所用;不合乎实际的,加以“否定”或“修正”;不完善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实效。
  目前,新课程在许多地方起步不久,新课程的实施正处在新与旧的转轨时期,还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规范和指导新课程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地、不加分析地完全抛开原来的东西,这是十分危险的,这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无所适从,陷入十分茫然的境地。正确的做法是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的东西。是否坚持扬弃的观点,不仅是如何对待新课程的思想态度和方法问题,也是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最后成功的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