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培养学生化学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迁移技能
 

培养学生化学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迁移技能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6:06 影响了:

  〔关键词〕 迁移能力;途径;引发;编排;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28―01
  
  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是要学生认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知识去“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的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在认知、实践基础上的一种能够“迁移”的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为迁移而教”。但是,学习的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学习的迁移规律,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目标。
  
  一、引发学生学习的迁移动机
  
  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启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它还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而学习效果的好坏,又与学生迁移意识的产生、迁移动机的形成与维持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迁移动机呢?首先要让学生保持认真、主动、顽强的学习态度,能够主动地整合已有知识、经验与当前的学习任务,继而发现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已有认知结构有一定的冲突或空缺,产生问题情境,并感到要解决当前问题并非易事,但也不是毫无可能,因而生成一种不可抑制的解决欲望,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迁移动机。例如,教师可将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化学事件相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并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价值感,引发学生学习的迁移动机。
  
  二、精心、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或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自己在一些问题解决情境中不能迁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形成合理、丰富的认识结构,提高其学习的迁移能力,并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精心、合理编排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整合所学内容,从而形成稳定的、灵活的认知结构,为迁移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1. 精心选择有迁移价值的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想教给学生大量的、有用的规律和经验,以及实用性很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必须精心研究教材,选择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教学内容。这里涉及到几个选择的标准:(1)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2)能帮助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迁移的动机;(3)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环境污染”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造纸厂等,让学生了解其工艺流程、经济效益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并设计题目帮助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让学习和生活、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令学生体味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2. 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因势利导,让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形成丰富、合理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如果让学生直接通过球棍模型、实验观察来理解、掌握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反应是很困难的。如果采用Flash动画演示,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学生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总之,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迁移能力的形成。
  
  三、效果评价
  
  1. 评价内容。评价不能简单地就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进行评价,而应该侧重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认知策略等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
  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可采用书面作答、口头报告、与其他同学辩论、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调查报告等具有真实性的评价方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