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仰,望] 仰组词
 

[仰,望] 仰组词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6:30 影响了:

  “你就是王晓奕?”“是的,我是王晓奕。”永远记得那第一次的对话,记得第一次见到高高瘦瘦,背挺得不直,一说话就露出那两颗大板牙的他。   那是1999年的春天,是我在盛泽实验小学的开始。我是实习生,他是我的导师。第一次见面,我心里小声的嘀咕。“啊?他是薛法根?薛法根就是他啊!”这是第一次听到介绍后,我心里不小的问号。我不认识薛法根,也从未看到过他的照片,但这个名字我真的不陌生,这是每每上小语课时,我们敬爱的小语老师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他是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他的组块教学很有前瞻性,他上的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已经记不全小语老师是怎样激动地为同学们介绍薛老师,如何以薛老师的课堂为例向我们讲述语文教学的追求与本真,但小语老师当时发亮的眼睛、飞溅的唾沫却在脑海中依然那么清晰。
  【评析:这是一篇人物叙事,作者想要通过自己和薛法根老师交往的二三事,表达自己对老师引导和培养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如何一步步读懂了“名师的意义”,并如何在“走进”和“仰望”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叙事的切入,王老师想从和薛法根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写起,从外人对薛法根老师的高度评价和第一次见面时对他印象的巨大落差入手,表明自己开始对这个老师不是“仰望”的,这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经常会用到,也符合这个叙事的主题,是一个很好的构思。但毕竟这只是一个切入,简单明了叙述就可以,可作者却花费了比较多的笔墨,不仅使叙事的开头显得有些拖沓,而且反而淹没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一次听薛老师上课,才发现语文课不是读读课文,抄抄词句这么简单。批学生的作文,写评语竟然可以写得比学生的作文还长,那一天我的下巴真的差点磕到地上。身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单元练习卷竟然还要自己在蜡纸上一笔一画地刻写……“他,真的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当我沾沾自喜地上完实习汇报课《苦柚》的时候,迎来的却是他一连串的责问,“谁让你把这句话也板书出来?”“这几个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明白,还用得着你问吗?”“粉笔字,好好下功夫练练”……现在想想,亏得我是个“硬骨头”,如果换个人,估计看着他当时一脸严厉的表情早已泣不成声了。但那一次,我真的记住了薛老师的理念:学生已经读懂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读得懂的,不需要教;你教了,学生也未必能懂的,暂时不教。
  【评析:这里究竟是想写“我第一次听薛老师上课”还是”薛老师批改作文有感”,是写“他自己刻单元练习卷”还是“我上实习汇报课”?教育叙事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通常采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法,点就是叙事中的中心事件,“点”的选取要围绕主题,具有典型性,要表达详尽,而带出的“面”应该是紧紧围绕“点”,补充说明“点”,无需详尽说只须一笔带过的事件。但可能因为想说得太多,又未能深入思考和选择,所以作者在这里没能围绕“仰望”的主题,选取一件最合适的事件来详尽叙述,东一言西一语,反而让叙事显得散乱而且缺乏逻辑。】
  我是幸运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当我踏出苏州教育学院的大门,在盛泽实验小学,我正式地拜薛法根老师为师。这十一年,在教学之路上一路走来,迷茫与探索、成功与失败、努力与收获,都融着师傅的智慧、训斥与鼓励。
  【评析:教育叙事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在叙述过程中表达思考和感受。但这一段感受却显得很突兀,问题在哪呢?原因就在于这个感受与上面叙述的“实习汇报课”事件没有紧密的联系,不是“基于事件”生发的感受,因而显得突兀而生硬。所以,无论是表达什么样的思考和情感,一定要紧紧围绕叙述的事件展开。】
  第一篇教学论文,是师傅的限时作业。第二天,当我捧着那满是圈圈点点批注的论文稿时,真的有点愕然:案例的分析不准确,这个案例的价值应该是……;文章的观点不鲜明,标题不醒目;文章缺少理论的依据、建议去读……。每读到师傅的一点建议,心里就会涌动起对他的无限敬意。于是,那一次,那篇论文就这样一改再改,最后,获得了苏州市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南长杯・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第一次拿到奖状,心里满是感动,我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以后每一次,当师傅读完一本好书,看到一篇好文章,他都会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以后每一次,当听课时发现某个有价值的环节,他都会示意我记下来……我的老师,他就是这样率真、这样严厉。
  第一次参加赛课,是师傅的全力以赴。一篇又一篇课文,我们从对教材的理解谈起,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板块的架构,一次又一次试教,推翻了重来,否定了再试。当比赛那天,我的课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当我获得了苏州市赛课一等奖,我才知道:公开课不是做秀,没有哪个人,没有哪堂课是一次就成功的。以后每一次,听完师傅的课,他都会让我谈谈体会和收获;以后每一次,师傅听完我的课,他都会仔细地分析我的成功与不足……我的老师,他就是这样睿智、这样执着。
  是的,他真的是个睿智的人。每一次,无论是何种文体,怎样的文本,他一解读我们就会豁然开朗,他一设计我们就会眼前一亮,一听他上课我们就觉得没人可以上得更好。我们总想,他的脑袋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敲开他的脑子是不是会看到和常人不一样的构造。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螳螂捕蝉》,到《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哪咤闹海》,透过师傅一堂堂精彩的课例,我似乎也能触摸到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从‘教课文’到‘学语文’: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从‘教语文’到‘育智能’: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2010年开始,在师傅的提点和努力下,我开始有了走出学校上课、历练的机会。第一次站在舞台上上课,第一次在聚光灯下执教,第一次有近千个老师听我上课……真的会惶恐、真的会不安。于是,整堂课我在做的就是记教案、背教案,我开始为那些备课时还沾沾自喜的衔接巧妙的过渡语而懊恼,面对那些预设之外的学生的答案我捉襟见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跑龙套的,在舞台上来回穿梭,最终却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时,师傅告诉我: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是简化自然的,每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有鲜明的针对性,聚焦核心目标,集中教学内容,宁愿教得少一些,务必教得透一些;有效的评价、适时的点拨正是一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行走的“拐杖”。从“全国小学语文‘挑战名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会”到“‘睿智大讲坛’全国中小学学科名师教学观摩会”,从“海峡两岸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到“特级教师徐长青工作室成立二周年成果展示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观摩课研讨会”……一次、两次、三次,师傅从一开始听课时一脸的凝重,到偶尔的点头微笑,我知道,那是我小小的进步、那是我慢慢的成长。
  【这三段作者想要围绕“师傅为自己修改论文”和“指导上课”来表达自己每一次都在师傅的要求和点拨下,获得了新的启示和进步,逐步成长起来。可为什么读来却觉得印象不深,仰望之情不浓呢?原因在于作者没能运用“深描”的写作方法。“写第一篇教学论文”和“第一次参加赛课”这两件事情,都写得不够具体,尤其是缺少细节的描写。如写第一次上公开课时,可从师父是如何帮我争取机会,认真准备的;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有什么感受;我在上公开课时心情如何,怎么表现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他给予了我什么鼓励,他的表情动作如何?课上完后师父如何点评,我是如何反思的……紧紧围绕这件具体事情发生的过程深度描述,并在其中穿插一些细腻的细节描绘,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当时的环境、气氛等,就能让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仿佛和作者一起,经历了这个“痛并成长”的过程,从中感受到薛法根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赤子之心。如此叙述,“仰望”之情也就自然而然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生发了。】
  有人说,如此扶着走路你又怎能成长?但我总会骄傲地抬起头,自豪地说:“我就是这样成长的。”在吴江市、苏州市的2000届小学语文教师评优课活动中我均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我参加“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经过层层选拔,分别获得了吴江市、苏州市、江苏省的一等奖;2009年,我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杏坛杯”优质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我参加了吴江市第二届AA级优质课评比,获得了AA级教师称号;2011年,我被评为吴江市名教师;2011年,我的论文获得了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是的,我就是这样成长的,看着薛老师一路辛勤地耕耘、智慧地播洒,跟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我知道教学之路没有止境,惟有揣着闲适的心情,边走边欣赏窗外的风景;惟有坚定教育的执着,边学边积淀厚实生命的力量。
  薛法根,我的老师,一个牵着我稚嫩的手,带着我在语文教学的跑道上起步的人;薛法根,我的老师,一个永远在语文教学的星空,让我仰望的人……
  【评析:叙事的结尾作者自己的奖项可以简略些,更多的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瞰”,师傅在我成长的过程究竟在哪些方面给了自己启示和引领,师傅的精神和情怀带给了我什么感受和思考等等,让读者寻找到“仰望的理由”,体会到作者“仰望的心情”,也由这篇叙事生发出更多关于“我和我的老师”的感悟和思考。我以为,如果去掉最后一段略显直白的抒情,就止于“是的,我就是这样成长的……积淀厚实生命的力量。”,全文反而会显得更有回味,更有时空的延展感和开阔感。】
  (王晓奕,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215200;颜莹,《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23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