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新课程与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
 

新课程与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0:06 影响了:

   【摘 要】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新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和主要责任人。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校长必须接受培训。其培训应实行参与式,帮助校长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同时还要改进对参训校长的评价,建立必要的跟踪反馈机制,促使校长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 中小学校长培训 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小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层单位,是课改的落脚点,中小学校长承上启下,是学校新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和主要负责人。一所学校的课改如何,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并促进新课程的实施,面对课程改革的校长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树立校长主动参与培训过程的主体培训观,实施参与式培训
  
  新课程强调合作,强调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主题,其核心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说,参与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必须树立新课程理念,发挥作为参与者――校长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校长们主动参与培训过程,使培训者、专家与校长在互动中共生共长。
  参与式培训,即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参训校长,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校长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使校长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进行探究,引导校长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努力搭建专家,校长合作平台,使专家与校长,校长与校长在互动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思想、新知识、实现自我提高。
  参与式培训,既是形式又是内容,参与式研讨可以分小组研讨和大班讨论等,原则上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应鼓励校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索,形成多元的回答,生成丰富而个性化的策略。
  
  二、更新校长培训内容,帮助校长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新课程实施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校长培训机构应安排相对应的培训内容。首先是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尤其是注意培植课改所贯穿的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同步成长的人本思想,引导校长反思适合课改要求的种种现象及其原因;其次,探讨实现课改目标需要校长努力的多种相关工作,介绍并交流课改实验的成功经验、做法,检讨典型案例中校长管理过程的不当与失误,提出和设计多种改进方案;再次,针对新课程中出现的学科综合化,综合课增加以及实践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权下放等问题,增加教学公共协同关系,民主管理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有了理论武装后,校长培训机构应帮助校长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校长是课改环境的促进者。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认为,人们应该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改变环境。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求教师去努力适应学校领导的风格,领导艺术及领导行为,校长也就没有必要注意教师的愿望,所思及所想。而新课程实施中,校长与教师走向寻求互相信任,校长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冒险活动,鼓励他们迎接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校长应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校长应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校长应该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收集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使他们能了解到课改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推动本校课改的进行。
  校长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有丰富的课改资源,而现实中的中小学却相对储备不足,为此,校长应为教师提供支持、帮助、咨询和服务,并为教师创造条件。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备教学参考书、学习资料、教学设备、仪器;另一方面,当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困难和障碍时,校长应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校长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开发资源,创造条件。
  校长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研究者。新课程实施促使校长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研究者。校长在平等地与教师研讨的过程中了解教师的观念,素质以及他们面临的难题、困境,从而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这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校长不仅要有组织管理才能,还要有较高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水平。校长所做的一切组织管理工作都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校长不能不关注课堂教学。不能不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从而了解课程实施的状况,以有针对性地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此外,校长还应是改革的促进者,外界的联络者、人际关系的促进者等。
  
  三、改进校长培训的评价,建立校长培训的跟踪反馈渠道
  
  校长培训是一种职务培训。校长培训质量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培训期间学习成绩的考查,更要着重于结业以后回到工作岗位管理学校业绩的检验,看校长的工作是否真正实现了以学促变。目前校长培训质量的评价一般只限于评定学习成绩,对于培训以后办学的实践状况,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反馈渠道,不能获得准确的、系统的信息,因此很难对培训质量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建立跟踪反馈渠道的关键,是培训机构和组织人事部门相互配合。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把考核校长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培训机构,同时,培训机构要与已结业的校长建立联系,并使这种联系经常化,制度化。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跟踪反馈渠道,才能把校长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办学业绩统一起来对校长培训质量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校长的跟踪反馈过程也是监督检查过程,是培训过程的延伸和继续。对于参加领导和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培训的校长而言,校长培训机构应主要帮助参训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是学习型的管理。新课程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与时俱进。实施学习型的管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学习的共同体。这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为合作的伙伴而不是雇佣关系。通过实施学习型管理,使组织成员真正体悟到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使组织成员胸怀大志,反省求真,勇于挑战极限和自我,使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并创造出新成果。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是知识管理。学校的知识管理是为学校组织实现可编码化知识与可意会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提供途径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成员的成长。由于意会知识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于学校成员的头脑中,是学校成员所获得的独特经验,因而,知识管理更应侧重于对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此外,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还应是互动式的管理,自主性的管理,个性化的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领导风格应有变化:即变有形管理为无形管理,强调人文色彩,以人文精神来管理教师,使无形的效力大于有形的管理;变慢板为快板,讲究效率,讲究实干;校长要变“单口”为“群口”,重视民主,强调合作与交流。
  具体到领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长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和做好新课程的实施。一是用新观念引导课改,营造氛围参与课改,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既要宽容失误,又要悉心指导;二是校长培训机构应定期深入到参训校长的学校中去,深入到该校的教师中去,查看学校的变化,倾听教师对校长的反应,并把情况如实与组织人事部门沟通,促进校长真正以训促变,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普通学校校长成长・培训・管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2]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3]郝建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
  [4]王水玉.新形势下校长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
  [5]李铁.校长对“新课改”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3,(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