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鲜为人知的美国M2中型坦克] 鲜为人知美国历史人物
 

[鲜为人知的美国M2中型坦克] 鲜为人知美国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9:14 影响了:

  从T5中型坦克谈起      许多兵器爱好者对于二战期间美国的M3和M4中型坦克可能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在它们之前的M2中型坦克可能所知甚少。这也难怪。M2系列中型坦克的生产数量很少,而且也未能参加实战。不过,M2中型坦克是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的前身,在美国坦克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要说清楚M2中型坦克,我们得从T5中型坦克谈起!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军方已经开始认识到坦克这种兵器的重要性。不过,直到二战爆发的1939年,美国坦克的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前有克里斯蒂设计的各种坦克,后有M1、M2轻型坦克等,其生产数量少得可怜。直到二战开始后的1940年5月,美国陆军仅装备464辆各型坦克,而且绝大部分是轻型坦克,在世界各国中排行“老七”,算不上是坦克大国。
  
  战争的爆发,特别是德军在二战初期“闪击战”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坦克设计和坦克工业的发展,也促使美国坦克由轻型向中型转变。其中的“第一个尝试”,便是M2中型坦克。
  M2中型坦克的前身是T5中型坦克。“T”字头,表明它是一种未定型的试验坦克。而T5中型坦克之前研制的是T4中型坦克。T4中型坦克采用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可以轮履两用,机动性极佳,但火力和防护性均较弱,美国军方摈弃了这一方案。
  1936年5月21日,美国陆军兵器委员会下达了研制T5中型坦克的研制任务书。不久便制成了装双联3 7毫米火炮的T5/1型中型坦克。经过初步试验后,很快改为装长身管37毫米火炮的T5/1型中型坦克,成为T5中型坦克的基础。T5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略高于15吨。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平衡式悬挂装置,成为二战期间美国坦克的主流悬挂装置。也意味着美国军方不再在坦克上采用轮履合一式的“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此外,辅助武器多多,也在T5中型坦克和M2中型坦克上有所体现。
  在T5/1型完成试验任务的同时,美国军方又试制出改进型的T5/3型中型坦克。改进的重点是强化装甲和提高机动能力,战斗全重控制在20吨以内。1938年11~12月间,T5/3型中型坦克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行驶试验,基本令人满意。T5/3中型坦克的实际战斗全重约21吨,尽管在外观上3型和1型大同小异,但装甲厚度提高很多,炮塔的装甲厚度为11~25毫米,车体的装甲厚度为6.2~25毫米;单位功率达到14马力/吨,最大速度达到52.6千米/小时。1939年,在T5/3型的基础上,经过一些小的改进,最终定型为M2中型坦克,并决定当年在罗克岛兵工厂生产出18辆。1940年美国建成底特律坦克厂,并计划当年就生产出1000辆M2中型坦克。由于欧洲战局发展很快,美国军方发现M2中型坦克根本对付不了德军的Ⅳ型坦克,M2中型坦克还没等大量生产,其性能已明显落后。这样,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没有实现,M2中型坦克便停产了。罗克岛兵工厂的实际生产量为94辆M2A1中型坦克,加上原来的18辆M2中型坦克,M2系列中型坦克也就是110多辆的样子。这些M2/M2Al中型坦克未能参加实战,但在训练美国坦克兵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M2到M2A1中型坦克
  
  M2中型坦克实际上有两种型号,一种是M2型,一种是M2A1型。
  
  M2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7.23吨,乘员6人,包括车长、驾驶员和4名机枪手。车长5.33米,车宽2.51米,车高2.28米,其总体布置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车体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很长的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主要武器是1门M6型长身管的37毫米火炮,携37毫米炮弹200发。辅助武器多多,是它的一大特点。算起来一共有8挺7.62毫米机枪,1挺并列机枪,车体上部结构的四角各有1挺机枪,车体前部的倾斜装甲上还有向前射击的2挺机枪,此外,还在顶部有1挺对空射击的机枪。装这么多机枪,无非是加强对步兵的火力。但是,一来是增加了乘员,二来是增加了指挥控制的难度,也对主武器的射击有干扰。在后来设计的坦克上,一般不会装这么多机枪。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12250发。
  M2中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莱特”星型9缸风冷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350马力。采用航空汽油发动机作为坦克的动力装置,在二战前及二战初期美国坦克的通常做法。变速箱为机械式,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动力传递路线是发动机一传动轴一变速箱一差速器一主动轮,每侧有6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6个负重轮两两成双,构成平衡式悬挂装置,弹性元件为垂直螺旋弹簧。这种结构形式的平衡悬挂装置在M3中型坦克上仍在延续使用。履带为双销、端部连接式,履带板的宽度为336毫米,着地面挂胶。最大速度43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2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10千米。
  车体和炮塔为表面硬化钢装甲焊接和铆接混合式结构,最大装甲厚度25毫米,最小装甲厚度为9.5毫米。
  M2中型坦克的改进型是M2A1中型坦克。主要改进处是增加了装甲厚度,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炮塔侧面由倾斜的变为垂直的,增大了炮塔的容积。战斗全重增加到21.33吨,乘员仍为6人,炮塔形状虽有变化,但整车的长、宽、高不变。主要武器也没有变化。动力装置也没有变化,但通过强化,使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提高到400马力。履带板的宽度增加了25毫米,使整车的单位压力由135千帕降为110千帕,改善了通过性。装甲厚度增加,最大装甲厚度达32毫米。此外,加装了液压操纵装置,炮塔旋转机构和悬挂装置也有小的改进。
  
  
  生产和装备及历史地位
  
  在M2系列中型坦克中,主要是M2A1型中型坦克。美国军方和克莱斯勒公司于1940年8月签订了1000辆的供货合同,由新建的底特律坦克厂生产。合同中还规定,从底特律坦克厂投产的第15个月开始,要月产100辆坦克,算得上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然而,由于欧洲战局急转直下,美军新的装甲兵司令霞飞将军发现,M2中型坦克上的37毫米火炮根本对付不了德军Ⅳ型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这样,美国军方紧急决定研制装75毫米火炮的M3中型坦克,停止了M2A1中型坦克的生产。此后,仅在M3中型坦克未投产前,由罗克岛兵工厂生产了94辆M2A1中型坦克,到1941年8月便停止了生产。
  这些M2A1中型坦克全部装备美军用于在本土的坦克兵训练,并未派往欧洲战场。
  M2中型坦克的历史地位在于,它是美国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中型坦克,标志着主流坦克由轻型向中型的转变,又是M3中型坦克的前身。在M3中型坦克上,很多部件是M2中型坦克的部件的继承和发展。此外,在M2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美国还研制出许多试验性变型车。T9履带式通用牵引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西班牙军队仍在使用这种牵引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