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猪高热病的症状_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的症状_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19-02-15 04:22:43 影响了:

  摘要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提出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指导猪高热病的防控,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349-02
  
  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猪只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流行特点
  (1)疫情流行区域广,我国许多个省市均有猪场发病。主要发生于夏季、早秋气温较高时期,冬春也有零星发生[1]。气温高,猪舍密度大,通风力低,隔热条件差,猪易发生热应激反应,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2)疫情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在同一个猪场中通常中大猪或母猪先发病,2~5 d波及全群,10 d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
  (3)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病。发病猪场猪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患病猪死亡严重,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病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80%,甚至接近100%。患病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仔猪死亡率甚至高达100%;母猪发病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症状,死亡率可达10%左右,有些新建猪场母猪死亡率达到30%,甚至70%,流产率在10%~40%左右。
  (4)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猪都可发生,但综合防治条件差的猪群发病多,死亡率高。外购猪与自繁自养猪场都可发生疫情,但以外购猪发病率、死亡率高。没有严格封闭猪场、不重视消毒、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2]。免疫制度不健全,免疫工作不到位,引种不科学的猪场发病也严重。检疫、隔离不严格的猪场发病更为明显。
  (5)饲养管理不善、从场外购进猪苗饲养、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效果差、饲养密度高、栏舍低矮、饲料质量较差、不重视霉菌毒素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
  (6)发病后的治疗和控制效果差。抗病毒和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乱用药物和疫苗的猪场患病猪死亡率更高,注射给药因造成更大的应激,往往加速死亡。
  2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是以体温升高至40.5 ℃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的高热综合征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70%和25%以上,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地实际,采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管,消毒灭源”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强化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群防群控的能力
  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生猪高热病的特点、危害及国家防控生猪高热病的政策措施。将生猪高热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到全县农村各养猪户,并对养猪场(户)和基层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了解疫情,懂得防控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防控技术水平,发挥好他们在第一线的防控作用[3]。全面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2.2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网络
  要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网络,特别是乡、村2级防控网络。要组建防控小组,制订防控预赛,强化防控责任。乡镇动物疫病防疫站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疫病诊断、监测仪器设备;要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精、责任心强的防疫队伍,落实待遇,落实责任;同时,要选配好村级动物防疫员,每个乡镇、行政村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实把防、检、控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真正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踏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另外,建议兽医行政部门,经常对兽医人员、检疫人员、养殖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事业发展的需要。
  2.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消毒隔离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定期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降低生猪饲养密度,采取通风、淋水等措施降温防暑。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在饲养过程中,要减少应激。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当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青绿饲料,提高抗病能力。
  2.4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
  免疫是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一定要根据本场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1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1次。要坚持冷链运输、保存、使用疫苗,确保免疫质量。接种疫苗时,要注意人员和器械的消毒,避免通过疫苗接种传播病原,要做到1头猪用1个针头;抽疫苗的针头应固定使用,决不可用来给猪注射疫苗。此外,还要及时补免新增或抗体水平低的猪只。
  2.5加强消毒灭源,净化环境
  养殖场(户)要科学消毒,正确使用消毒药品,坚持定期消毒和突击消毒相结合。消毒前要保持圈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实行先清洁后消毒,保持消毒池内药液的有效浓度,并视雨后或曝晒情况及时补足药量,确保消毒的效果。二氧化氯消毒药品使用应遵循先在非金属容器中加水,后放入二氧化氯,及时使用的原则[4]。在高温季节,结合防暑降温增加带猪消毒次数;发病猪舍每天要消毒1~2次;猪已全部出栏的猪舍,要彻底清栏消毒,空置几天后才可引入新的猪群。消灭蚊、蝇、鼠,减少疫病的传播。所有猪舍的门窗都要安装窗纱,圈内要放置灭蝇药物,用药物来灭鼠,必须对粪便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如堆积发酵消毒等。
  2.6加强检疫监督,防止疫情扩散
  要把加强生猪的检疫及流通环节的监管作为防止猪高热病扩散、蔓延的重点来抓,要切实做好生猪的产地检疫工作,对出栏的生猪必须派人到场、到户实施检疫,防止染疫生猪进入流通环节,尽可能将疫病控制在源头;要加强屠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生猪宰前验证查物制度,对没有检疫、消毒证明和畜禽免疫标识的生猪,一律不准进入屠宰场屠宰,严防病猪肉通过定点屠宰场(点)进入市场。要加强生猪流通环节的监管,未经审批,禁止异地引进种猪、购入猪苗。对进入畜禽交易市场的生猪,畜牧部门要切实负起职责,严格监管,坚决杜绝没有免疫证明的生猪进入市场。对病、死猪要严格执行不屠宰、不食用、不买卖、不转运,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规定。执法人员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规范行业行为。严格诊疗人员的从业资格审查制度,杜绝外地游医进场治疗。执法人员要严守岗位,进一步加大查处、打击私宰、收购、贩卖病死猪及其肉制品违法行为的力度,强化对私宰、经营病死猪窝点的举报制度,开展打击私屠滥宰、非法经营病死生猪及其产品的集中整治行动,形成群众监督、部门打击、社会围剿的局面,确保带毒病猪不再继续感染健康猪群,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2.7加强疫情监测和积极治疗
  养殖场(户)要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发病猪群要多喂青绿饲料,补足维生素和电解质,改善饲养环境,采取通风降温等措施。对病猪同时采取对症疗法和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控制继发感染,但不可滥用和多用抗菌药、退热药,否则会损害肝肾等实质性器官,降低生猪抵抗力、增加死亡率。对病猪治疗重在加强营养和护理,应主要使用营养类药物,尽可能地保证机体免疫功能不衰退,以恢复与增强猪体的体质。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病情严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要及时淘汰,防止造成交叉传播。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进行焚烧、化制、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病猪舍应每天带猪消毒。对同群未发病猪,也要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猪饲养环境;二是饲料中添加VC、VE和小苏打等,增强生猪抗热应激能力[5]。三是在生猪饲料或水中添加一定量敏感药物,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等,预防细菌性感染。
  3参考文献
  [1] 史长明,贾梧松,杜贺平,等.猪蓝耳病流行的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11S):39-40.
  [2] 单守峰.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控[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14,216.
  [3] 宋双成.近期猪高热病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0(4):89-90.
  [4] 王光辉,郑彬,张艳娜.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134-135.
  [5] 吴卫平,刘文来,余红.猪高热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24-32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