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妙解化学实验设计中的难题]巧解数学难题
 

[妙解化学实验设计中的难题]巧解数学难题

发布时间:2019-02-22 04:00:47 影响了:

  化学教材中,关于浓硫酸、浓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表明: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氧化性。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对于浓硫酸、浓硝酸分别与碳等非金属的反应方面的介绍意在更好地说明这类酸的强氧化性,然而,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仅仅限于反应、介绍,而没有相应的演示实验,因而说服力极其有限,进而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不便。如果能在课堂上补充这一实验,肯定能为教学增色不少。
  为此,笔者仔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结果发现,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开发表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方案,但同样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往往都存在着仪器生僻、装置繁琐、效果欠佳和污染严重等诸多不足。这些实验设计方案放大了实验操作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来,笔者重新设计并完成了该实验,并获得了湖南省首届化学实验创新大赛第一名。以下我就着重对在实验设计中巧妙解决难题的工作作一个小结,供同行参考、斧正。
  
  一、有关难题及其妙解
  
  难题1:主反应的有效证明
  在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浓硝酸的分解,即:
  
  因为以上这两个反应能够产生NO2,所以主反应的发生就不能够简单地通过观察红棕色气体的产生来判断,而应该通过检验CO2加以确认。
  在检测过程中,如果用澄清石灰水,一方面CO2在整个气体混合物中所占比例小于20%,另一方面NO2的溶解会优先消耗掉碱,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检验CO2必须在主反应装置以外的地方进行,且使用较浓的氢氧化钡溶液比用澄清石灰水更好,其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果很好地证明了笔者的预测是正确的。
  难题2:主反应条件的准确把握。
  碳与浓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但加热的方法有四种选择,即:
  ①将木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
  ②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木炭投入其中;
  ③先加热木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木炭,再将木炭投入冷浓硝酸之中。
  因为浓硝酸分解的温度很低,所以第①②两种方法将使装置中产生太多的N02,同时也会使装置中的压强过大;方法③和④中反应物的受热主要集中在接触面上,但方法③还需要添加分液漏斗和铁架台等仪器,装置将变得复杂。
  综上所述,方法④是把握加热条件的最佳选择。
  难题3:实验时间的轻松掌控。
  因为在以上的反应中有毒性气体NO2产生,所以实验必须在密闭装置中完成,这时装置中的气体流动性和CO2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快慢就成为影响实验所需要的时间的又一难题。
  我的解决的思路是用一种仪器,既能反复吸气和吹气,又能将氢氧化钡溶液搅动,于是我想到了洗耳球和胶头滴管(后改为胶头直角导管),再结合比较两者在操作简便、保持装置密闭性等方面的优劣,最终选择了后者,并让其下端略低于氢氧化钡溶液的液面。
  难题4:毒性尾气的安全处理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是绿色环保的实验方案,但是现在设计者们一般都只注意到不让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相应地往往也只在末端增加尾气吸收装置,至于装置内的残留有害气体,往往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当把这样的装置拿回实验室洗涤时,仍然免不了被管理仪器的教师吸入而危害身体健康的后果。为了彻底解决类似的问题,在本实验中,根据NO2和氢氧化钡溶液的性质,用检验CO2后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吸收装置内的NO2,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难题5:整套实验装置的简化。
  本实验所需要的装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有碳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
  ②有CO2的检验装置并与装置①相连;
  ③胶头直角导管与装置②相连;
  ④整个装置处于密闭状态。经多方比较,确定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二、实验步骤及主要现象:
  
  1 在H型试管的右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液面略高于胶头导管的下端,塞紧橡皮塞;
  2 取1ML左右浓硝酸于H型试管的左管,将一小块花生米大小的硬实木炭放在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投入到浓硝酸中,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左管内很快充满红棕色气体;
  3 在胶头导管内的液面上升至拐角前开始挤压乳胶头,反复将吸入的液体压回,增大装置内气体的流动性,使气液接触更加充分,观察右管内白色沉淀的产生;
  4 逆时针旋转装置90°,让未反应完的氢氧化钡溶液流入H型试管的左管,用以中和残留的硝酸并吸收NO2防止毒气逸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