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研究】甘肃省水资源信息门户
 

【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研究】甘肃省水资源信息门户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7:24 影响了:

  摘要:结合甘肃实际,对水权制度推进建设、水市场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未来甘肃的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资源;水权;水资源配置;作用   
  1甘肃省水资源潜伏危机
  
  目前甘肃省的水资源形势比较严峻,存在九大隐忧:一是数量呈递减趋势。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由1980年的299亿m3减少至2000年的286亿m3,水资源总量由307亿m3减少至294亿m3,总量减少了13亿m3;二是质量有所下降。根据对全省主要河流68个重点河段进行的定期水质监测和每两个月一次的水质状况分析评价,全省水质污染状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时空分布不均。每年7~9月的来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多数为大雨和暴雨,枯水期的来水量占全年的25%左右,而同期农作物需水量占到总需水量的65%,供需不协调,春旱频繁发生;四是水土资源不配套。我省长江流域仅有全省13%的人口和耕地,其径流量却占全省径流量的36%,省内黄河流域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和耕地,而径流量仅占全省径流量的45%;五是调蓄能力不足。蓄水工程供水量只占总供水量的7%,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内陆河流域虽然调蓄能力较高,但讨赖河、黑河、杂木河等重要河流均无调蓄工程,黄河流域蓄水工程供水量只占总供水的2.20%,洮河、大夏河、渭河等重要支流均无较大调蓄水库;六是用水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由缓慢增长到稳定再到减少,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迅速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七是用水增长的地域发生转移。内陆河流域年用水量由77.16亿m3减少到74.88亿m3,黄河流域用水量由29.42亿m3增加到41.60亿m3,长江流域用水量由2.36亿m3增加到2.84亿m3,今后黄河流域水的供需形势将十分严峻;八是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目前,我省万元产值耗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不到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有37%;九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各异。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为102%,黄河流域按国家分配的30.40亿m3的耗水量计算,除留用引洮工程供水量外,剩余水量有限。虽然省内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需水量却很少,另外,石羊河流域超采地下水2.15亿m3,生态形势比较严峻。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节水意识却仍旧显得那么淡薄。
  
  2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框架
  
  2.1水权制度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建设的背景来源于本省水资源潜伏的九大危机,势在必行。同时全国范围内产权制度改革和“依法行政”要求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只有明晰了初始水权,建立实现水权交易的机制,才能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调动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使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低限度。依法行政要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向公共服务和监管转变,为公共利益服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管理是流域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把国家的水配置到用水户,因此,需要建立水权制度,它是水利行业行政管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具体措施。通过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精兵简政,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其深远意义在于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需要建立两套指标体系和一套水权有偿转让机制。两套指标体系分别为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体系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前者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企业各灌区各自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即明晰初始水权;后者用来规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具体用水量要求。水权有偿转让机制认为,水权是一种财产权,超用或占用他人的水权,就要付费;反之,出让水权,就应受益。一旦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就会促进水权买卖双方的节水,调动社会的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2水权制度建设的内涵
  根据甘肃省水资源目前实情,结合水利部最近出台的《水权制度建设框架》,甘肃省水权制度建设的内涵主要由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制度、水权转让制度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水资源所有权制度包括全省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全省水资源规划制度和区域用水矛盾的协调仲裁机制等;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包括明晰初始水权、取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等;水权转让制度包括水权转让的资格审定、水权转让的程序及审批、公告制度、利益补偿机制以及水市场的监管制度等。
  2.3水权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2.3.1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水权制度建设工作的指导。为了引导、规范和推进甘肃省水权转换工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理清水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提高对水权制度的认识为首要工作内容,继而进一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
  2.3.2加强理论研究和探索,引导和规范水权制度建设实践。我省的水权制度建设是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问题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的。对水权制度建设的内涵、初始水权分配原则与程序等问题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因此,建立我省的水权制度需要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一些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适合我省省情和水情的水权制度理论,以引导我省的水权制度建设。当前研究的重点是水权的界定、取水许可制度与水权制度的关系、初始水权分配与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关系、水权的期限、水权收益与分配、初始水权分配的程序、水权转让等问题。
  2.3.3抓好试点,在实践中完善水权制度。随着水资源评价、配置和综合规划等成果的完成,随着水资源权属管理的完善,通过全省各地试点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总结,我省的水权制度建设将可以全面快速推进,为我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2.3.4勇于改革创新,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水权制度建设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资源制度变革,需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改革。目前,水权制度建设有了一些突破。但应该认识到,在水权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长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和遇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挑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
  
  3结论
  
  3.1水权制度的建立完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否则,水资源的有效流动将是一句空话。
  3.2水资源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将保证水资源自由流动。市场运行的结果不但使水资源流向了效率高的生产部门,而且形成了节水的激励机制,这比单纯的宣传教育节水要有效得多。
  3.3水权制度、水市场运作机制两个方面的同步建设,对水资源危机的解决、建立节水型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新民.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2] 李周著.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