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衡水新编 衡水
 

衡水新编 衡水

发布时间:2019-03-19 03:53:11 影响了: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农,手里端着半盆黑泥汤一样的水。这是记者到达衡水那天,从河北某报上看到的一张照片。照片旁边的文字说明,老农手里端的是家里用来洗菜的水,已经反反复复用了近一个星期,却还是舍不得倒掉。而这位老农居住的乡村,就在衡水。华北平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对衡水经济的影响更大。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边,与山东省的德州为邻。在河北经济中,衡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的地理环境较差,被称为“华北的漏斗”,旱涝不均且为害不小,曾有这样的话来形容:“旱过阿拉伯,涝比东南亚”。
  衡水市原来是一个地区,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区划变更,直到1996年才建成为地级市,下辖1区、8县和2个县级市。
  多年来,衡水经济一直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而小麦耗水严重,这在一个旱涝无常但以干旱为主的地区来说,必然造成诸多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靠天吃饭”制约着衡水农业的发展,同时工业也未能很快地壮大起来,上规模的企业很少。在“河北百强企业”排名中,衡水企业只占了了的几席。
  本来记者的行程中并不包括衡水,原因并非对欠发达地区的不重视(我们最初选择的欠发达地区是张家口),而主要是由于它的知名度太低。当然,要说完全不知道也是夸张,在采访中我还是发现了几个较为熟悉的名字,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名气很响的全国改革先进县枣强县、开创茶饮料一代风气的“旭日升冰茶”,以及如今还时常在电视广告中见到的“衡水老白干”。
  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地区,加之建市的历史很短,使得衡水经济一直处在整个河北的下游。2002年,衡水市的GDP总量为66.88亿元,是全省最后一名;人均GDP为14547元,也只比邢台、廊坊、沧州等市略高一点。
  虽然衡水当地人说,衡水建市时分到的都是一些穷县,但其实仍有几个县的经济实力较强,如冀州、安平、枣强等。这里首先要说说的是枣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枣强县大力搞乡镇企业建设,在电线电缆、化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经济效益非常好的代表性企业,时称“八大集团”。全县经济一片红火,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曾经连苏南地区都被吸引来参观取经。然而好景不长,枣强经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滑落,“八大集团”纷纷关张歇业,至9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退出了市场。
  究其因,首要的一点是由于企业未能及时进行改制,行政干预过多、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使得后来在环境压力下进行的大力度改制过程变得非常痛苦,“八大集团”中只有很少的几家改制或重组成功,其余都从此销声匿迹;其次,企业在经济效益非常好的情况下不注意后续发展的规划,既舍不得花钱搞新产品研发,又盲目投资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从而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然而,“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原有主导产业衰落的同时,却有新的产业从民间自主的发展起来,这就是形成枣强县新的经济支柱的玻璃钢业和皮毛业。毕竟一度辉煌过的经济为枣强人民集聚起一定的财富(全县存款达30多亿元),这些宝贵的民间资本在枣强县政府的有力引导下重新投入新的产业开发,使得近几年玻璃钢、皮毛生产获得高速增长,经济大获丰收。以皮毛生产的主要基地大营镇为例,全镇年财政收入达5100万元,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经济贫困县一半的财政收入。
  枣强县“死而复生”的经验提示我们,只要政策对头、产业发展的方向对头,贫困地区也能够很快地发展起来。而这,也是对目前整个衡水大张旗鼓进行中的“以工强市”战略的一个很好注脚。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衡水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依然非常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加之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这些都可能会对衡水经济造成致命的伤害。
  让衡水人感到宽慰的是,不久即将开通的“南水北调”工程选择衡水这块华北的低地作为转运枢纽,这不仅会大大缓解衡水的缺水状况,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以工强市”与“政务服务中心”
  
  衡水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是一个非常气派的建筑,就装修水平来说,虽然在其他地方可能显得很平常,但在当地却应当属一流。这栋楼是2003年由市政府划拨给服务中心使用的,显示出市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政务服务中心的姚会亭副主任是一个有着十多年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专家,也是服务中心信息化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我们的谈话就从信息化开始,而最先提起的一个话题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该如何搞?”。
  姚副主任介绍说,衡水是个农业为主的地区,工业基础较弱,财政收入也较少,这使得衡水经济长期处于较为落后的境地。2003年初,新一届市政府上台后,为改变以往偏重农业的经济状况,提出了“以工强市”即注重工业企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发展工业,首先要数数衡水的家底。如前所述,当地上规模、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数量很少,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且技术、装备较为落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项国家战略,在衡水面临的首要问题却是如何壮大工业基础。
  政务中心主任、衡水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希春给了我一堆“以工强市”的资料,其中谈到要“力争用2~3年的努力,实现‘三个一批’的目标,即―做大做强一批,(使)丝网、玻璃钢两大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做精做专一批,(使)橡塑制品、采暖铸造、皮毛皮革、通讯器材四大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调优调高一批,(使)金属橱柜、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汽车配件四大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要建成10~20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5~10家超20亿元的重型企业、1~2家超50亿元的巨型企业。”
  这里是规划,却也抖出了衡水的家底儿,就此我们发现了衡水经济的支柱是什么。而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这些行业必然要成为整个衡水的信息化先行军。
  在谈政府信息化、“政务服务中心”的时候之所以先谈起“以工强市”,是因为它实际与衡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有着深刻的联系,可以说,“政务服务中心”实际是电子政务的主要乐章,而电子政务整个乐曲都是为经济发展伴奏的。
  就此我们接着说“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过程。
  2003年6月初,正是非典病魔在河北大地上猖狂肆虐的时候,衡水市政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研究中心和人民大学的10位专家、学者,封闭起来研究衡水市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这项研究持续一个多月,至7月中旬出台了一个2003~2020年的中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衡水市信息化领导部门又提出了自己的“2003年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方案”。依照该方案,首先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整合工作,即:整合机构,成立新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整合链路,要求各部门将自己已经建起的网络链接到全市的统一平台上;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将各部门信息集中到市里的数据仓库,同时在各部门保留一个分中心;建设“三个一”工程,以一站式、一线式、一网式相结合的方式为社会服务,而“三个一”工程的具体体现就是“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
  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有限,政府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来搞建设,那么这笔钱由谁来出呢?衡水市政府给出了一个精明的答案。“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至今,软、硬件耗资共计上千万,而市政府并没有出一分钱,提供网络连接业务的网通公司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费用。而这么做,竟然还是网通自己通过竞标争来的。
  陈主任、姚副主任对这样的结果显然都非常满意,但他们同时也强调说,目前仍然面临着人们认识不足、各部门坐等观望,以及资源整合工作量大等难题。
  按照预想,“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后,企业、市民到这里能够一下子就把自己要办的事都办了,现实情况距此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至今2004年的建设及招投标情况,姚副主任说因重点工程尚未确定,眼下无可奉告。不过他表示,准备在今年做的有三项重要工作:
  一、 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 为企业法人和普通市民建立“一号通”电子邮箱;
  三、 实现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的网上直播。
  
  认识“安平丝网”
  
  在去河北采访之前,我可以说几乎不知道河北省有一个叫安平的县,当然对安平的丝网业就更谈不上了解。临行之前,我从网上看到一条非常简短的新闻,说的是安平县几十家主要的丝网企业近年来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设施。
  文章中谈到安平是国内著名的丝网加工基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即使是已经对可能看到的场面有所准备,但当长途车驶入安平大街,满目皆是的丝网招牌依然让我感到有些吃惊,“浸塑网”、“拧花网”、“美格网”、“轧花网”、“针布丝网”、“刀片刺网”、“音网”、“勾网”,名目之多,让人一下子学到了不少的新名词。粗略数一下,在不到一公里长的路段内,就有一、二百个经营各类丝网的门面。
  其实要说完全不知道安平丝网,实属记者的孤陋寡闻。安平丝网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18年,这里建起了第一个金属丝网(铜罗)厂,乡里乡亲竞相效仿,铜罗产量得以迅速增长。1928年时,安平铜罗的出境量已经达到近300万张。此后的许多年里,安平的丝网业虽几经波折,但都顽强的存活了下来。
  改革开放创造出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使安平丝网业如鱼得水,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迅猛发展起来,1987被国家科委作为重点扶持产业,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丝网产业基地”,“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至今也已经举办了三届。
  如今,丝网生产遍及全县8个乡镇,各类丝网企业达1.7万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占了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通过与安平政府服务中心(按照衡水市要求的统一模式建成)几位负责人交谈,我了解到安平除丝网外还有一个主导产业是瘦肉型猪,在国内可算得是一个重要的养殖基地。而在十几年前,安平的鬃尾加工业也曾一度比较发达,产品远销海外,只是后来国际市场的环境恶化,而且安平本身不是鬃尾的原产地。受上述两个重要条件的限制,这个产业便逐渐消失了。
  目前,丝网不仅是安平的第一大产业,也被衡水市列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与同为衡水支柱产业的玻璃钢、皮毛等不同,安平丝网占据国内、国外两大市场,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是很多,市场环境也相对比较稳定。这些有利的条件决定着它拥有一个长期美好的前景。
  当然,不利的因素也不是一点没有,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两点:其一,环境问题。丝网生产及与之相关的电镀业对水和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在一个环境已经非常脆弱的地区,这种危害性会更大。据了解,安平县政府几年前便已经注意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投资建设了一个“丝网工业园”,吸纳一批中小企业入驻,以便集中解决污水处理的难题。然而记者了解到,这个园区目前入驻的企业为数不多,其对环境治理的贡献也就非常有限;其二,安平丝网企业的90%以上是中小企业,而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一些所谓“骨干企业”的规模也不是很大,需要进行整合重组,这方面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虽然有报道说,安平丝网企业多年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数控设备,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卓有成就。但记者实地了解到的情况是,基于丝网生产及销售的特殊性,信息化实际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局域网和企业网站的建设,其他的系统应用并不多见。在一家据说采用了ERP系统的重点企业,接待我的人在介绍情况时竟然没有提到这个系统,而且他坦率的告诉我,他们的订货合同主要是靠业务员“跑市场”拿来的,而在生产过程中更注重那些引进设备的稳定性,管理系统的用途不大。
  就此我们可以总结为:安平丝网业的信息化需求肯定存在,但对这个市场的状况需要认真分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