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器早成曹洪欣] 历史上大器早成的例子
 

[大器早成曹洪欣] 历史上大器早成的例子

发布时间:2019-04-06 04:52:28 影响了:

  曹洪欣,哈尔滨人,24岁获学士学位,27岁获中医基础专业硕士学位,32岁获中医内科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6岁又破格晋升为教授。在英国国际传记中心编著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第11版及《医学名人录》第二版中,都记载了他的名字和业绩。
  在生活危难的岁月,他设定的目标大大超越了他实际的境遇
  1958年,那个狂热得不切实际的年代,曹洪欣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普通工人家里。刚刚懂事时,父亲就患了肝硬化,姐姐染上了风湿性心脏病。7岁那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姐姐三度心衰,也危在旦夕。从那时开始他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可贵。
  12岁他就帮助妈妈担当全家生活的重担。放学后,先抓紧完成作业,然后到妈妈工作的饭店去收拾猪下水,干杂活。那时,他最高兴的是每月那几次刮猪蹄的活。收拾一斤猪蹄可以挣二分钱,一夜工夫能收拾一二百斤,这是挣大钱的好机会,每次他都得拼命干。猪蹄上的毛如果刮不干净,就不能验收,为了保证质量,他过度地使用眼睛,疲劳不堪,很快就成了高度近视。当他回忆起那一段生活时,他觉得最快活的一件事是,每遇片刻空隙他就沉浸在远离实际的神思遐想中:穿着白色的长衣,和气地为垂危病人诊断、开药方,然后是他和死而复生的病人一起快乐地相视而笑。
  中学毕业后,这个少时的幻想依然追逐着他,并成为他心目中日渐明确而坚定的目标。然而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不允许他有更多的精力读书,他必须去作临时工多挣钱养家糊口。而当时的社会条件也不可能给他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家的穷孩子学医的机会。直到1978年,他才获得了去一个区里办的补习班补习文化的机会。摸底测验时,他的三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如别人的一科。教师断言:这个学生基础太差,肯定考不上大学。
  曹洪欣没有泄气,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是达到目标的最好机会,必须拼命抓住。第二次测验他的各科成绩都及格了。三个月后,他的模拟考试成绩竟达到了平均90分。全省高考初试时,他的三科成绩是280分。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黑龙江中医学院。
  大学5年,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临床水平尤为突出,同学生病经常找他开药方。这一切似乎已注定了他能够实现大学毕业后分到好医院、成为好医生的目标。然而一件事使他改变了主意。一位同学的母亲得了肝癌,病情已是晚期,大医院的诊断是活不了半年。在同学母亲的诚恳请求下,他决定试试。这是他治疗的第一例癌症,为了这个病他说不清查阅了多少资料,花费了多少心血,病人的生命维持了11个月,临死前已经说不出话来,但她的眼睛里饱含着对他的感激之情,闪烁着不愿离开人世的目光,那目光让曹洪欣至今不忘。
  1985年,曹洪欣决定继续深造,他报考了中医基础专业的研究生。上大学前他一点英语也不会,上大学后他的英语是从ABC学起的,他当时的英语水平和研究生考试的标准相差很远,但他依然不放弃目标。结果,他的英语成绩在当年的考生中是最高的。
  当五光十色的诱惑一齐向他闪烁时 ,他选择了最不容易收获 、代价最昂贵的一种
  攻读硕士生期间,曹洪欣已发表了7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并被黑龙江团省委授予“发明创造者”称号。他的前途、他的理想、他的生活境遇已经和他少年时期的苦难大相径庭。各种各样的机会,各种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展现在他的面前,但他依然没有走出校门。1988年他考取了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生。中国中医界,博士生寥寥无几,走进这个门坎就意味着要在探索中医理论的路上走下去。这是一条艰涩而又难于出新的路,在人类医学史上,中医早被公认为经验多于理论、直觉多于理性。而它的没有解剖学基础、没有仪器观测的诊断方法更是神秘莫测。研究中医理论远不如在大医院行医更能名利双收,但曹洪欣从来都对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事充满好奇和冲动。
  就在他考取博士生后的一个多月,他接到了国家教委赴澳大利亚留学的通知。是继续在国内学中医还是出国留学?曹洪欣并不是毫不犹豫,但他很快确定了舍取的原则:他要花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发展中医学。出国机会对别人也许很重要,对他却不一定。他的博士生导师张琪教授是全国中医界的巨擘,能考上张老的博士不易,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医学,在国外是学不到的。他放弃了被许多同行望眼欲穿的机会。
  翻开曹洪欣的门诊病例就会发现,80%以上的病人都是心肌炎、冠心病、肾病、尿毒症等疑难病症。在他从1984年至今收集的十几万份完整病例中,可以看到他创造了许多中医奇迹。
  他的名声很快传到海外。1994年,他应邀到英国讲学。他的讲课内容原定为中医内科,但到英国后英方却通知他改讲外科病。在英国,神经性牛皮癣和皮炎患者很多,西医的疗效也不太好。第一天上课,英方学校的院长就带来了三个病人,要求他讲,完课当场开药方。尽管曹洪欣在国内很少研究这类病,还是根据外病内治的原理,讲得入情入理,深入浅出。课后他又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辩证施治,很快病情都大有好转。英方的院长再不敢小看这位中国来的“土”博士,还千方百计地要把他留下来。院长用生硬的中国话对他说:“每月给薪5000英镑,请你留下来。”
  5000英镑约合人民币6.8万元,比他在国内的工资不知高出多少倍。但曹洪欣明白他的事业不是赚钱而是治病。他婉言拒绝了。
  院长依然不甘心,提出免费给他提供食宿。曹洪欣还是没答应。院长又提出可以出资请他到附近国家观光,曹洪欣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自己跑到售票处确认了返程机票。当他拿着机票见院长时,院长目瞪口呆,连连摇头,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年轻而又才华出众的中国医生竟如此固执、对享乐生活如此淡漠……
  有人说谁播种阳光,谁就收获太阳。
  不到40岁的曹洪欣已出版了18部医学专著,其中他和北京一些专家合作而成的三部书,被称为当代中国中医药的百科全书,并被台湾中华书局再版 。权威人士评价,这三部巨著对中医学的贡献非同小可,功德无量。
  近10年的时间,曹洪除了完成教学、科研工外,每周都要治疗200至300名患者。被他治好病人数不胜数,在他治疗的5000余例病毒性心肌炎中,有效率达90%以上。
  导师张琪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的评语上写到:“该生已具备高层次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后生可畏,未来定能成为后起之秀而胜过我们这一代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