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文化不只是文化人的事 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现为
 

文化不只是文化人的事 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现为

发布时间:2019-04-08 03:57:30 影响了:

  “红头文件”  一封印有“天津铁路分局车辆段”字头的信,送到了团市委。写信人是个“极普通的青年女工”,名字叫刘艳。信写得十分坦率,也十分尖锐。  ……青年在经济上富裕了,却为文化活动少而苦恼。一本好书,伙伴们你争我抢;一台好节目,青年们要回味几天。可惜,团的活动对这一点反应不敏感。
  你们给的,有些我们不想要;我们要的,许多你们又没给。
  一封青年公民的来信,在团市委传开了。有的兴奋,有的惊讶,有的陷入沉思。
  这封信被各种颜色的笔勾划着,在各个部室间传递着,真可算是从下面递上来的“红头文件”。能不能选这条 “跑道”
  围绕着“文化工作在新时期如何摆位”,团市委一连开了三次民主决策评议会。
  ——天津有了雄伟的立交桥,有了崭新的中环线,有了迷人的海河公园、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的青年文化建设也应当与之相适应。
  ——我建议在文化上冲开一个口子。“四有”的第三条就是“有文化”,文化可不单单是指数理化,也不单单是指文凭和学历。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青年,怎能担当建设现代化新天津的重任?
  ——我们以前也搞过文化,但那是在比较狭小的意义上,文化不等同于文体活动,它应当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从青年到文化,从文化到青年,一个新的选择露出眉目。
  也有人犯难,年初计划里并没有安排集中的文化活动,真的搞起来有谱吗?
  常委会综合了大家的见解:在以往的工作中,文化的成分的确少了些。团的活动不考虑青年的精神需求,有时就难免不受青年欢迎。要增强团的吸引力,还必须增加团的工作中文化的含量,以此来丰富政治思想教育的载体,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穿透力。
  常委会决定,举办“天津青年艺术节”。
  也要学一学 “非系统工作方式”
  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天津青年报、今晚报等新闻单位几乎同一天,播发了由天津团市委、广播事业局和文化局联合举办天津青年艺术节的消息。36项大型活动的总体设计、报名办法,一下子亮在青年面前。
  这回热闹了。从9月5日到15日,10天中就有上万名青年直接到指定地点报了名。
  天津某公司的一位团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有些不解。“以往团里搞活动,我们最先知道,这回怎么没按系统通知,一家伙就上报纸了?”他赶到团市委,一边询问艺术节的安排,一边和机关干部讨论起这次没按系统办事的新做法。
  我们的确有自己的“系统”,可以逐级传达,逐级扩散;但只靠这种系统,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能否获得最大的覆盖面?在一些角落,会不会是“水上波澜鱼不知”?
  显然,共青团主要应当按照系统归属开展工作,同时,也要适当地掌握非系统的活动方式,这样做,团组织会有更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讨论到这里,这位基层团干部颇有感触地说:“看来,艺术节这种搞法,团的组织系统不但不会削弱,而且还可以加强。
  说来也怪,从艺术节各项大赛获奖情况上看,也说明一点问题。过去由系统推荐上来的参赛者,获奖的常常是一些熟面孔。而这次自愿报名参赛的,却很有些出类拔萃的人。一大批从来被认为是“榜上没名,草鞋无号”的青年却得意地站在领奖台上。
  借助大众传播工具
  这次青年艺术节,直接参加组织工作的干部只不过几十人,而它的影响之大,在津城几乎是无人不晓,这主要是靠大众传播工具发挥了巨大的“增效’’作用。
  这次青年艺术节的宣传效果,真是始料不及。据不完全统计,艺术节期间,新闻单位共播发稿件200余篇。有中央的,地方的,还有海外的报刊。那几天,记者们象要在团市委办公似的。活动太多,人手不够,艺术节办公室不得不组织30人的业余记者团帮助他们采访。
  天津电视台开设了“艺术节专题节目”,每天晚上数十万市民争相观看。10月23日达到高潮,节目占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有位基层团委的同志说:“这几天电视台是不是租给咱们了?”
  一位记者和他开玩笑:你知道在电视上做广告,一分钟要多少钱?不是“租”,这叫青年需要,社会需要!
  记者是有眼力的。你的活动有价值,他们会闻风而来。关键还是你懂不懂“大众心理”和“大众需要”,懂不懂借助“大众传播工具”。
  有精英才有穿透力
  所谓文化精英,是指那些在群众中有较高知名度、艺术造诣很深,以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服务于人民和青年的文化人。他们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赢得了青年们的热爱,所以,团组织要善于借助这一重要力量,拓宽自己的工作领域,增加团的工作中文化的含量。同时,由于这些文化精英与一般的社会成员相比有一种“势能落差”,如果能经常促进他们和青年的交流,不但能够使这些人更深刻地认识青年,认识社会,而且还有利于“落差”的逐渐缩小,使更多的青年也逐步成为文化人、小文化人。
  在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中,团市委自觉地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请了姜昆、李文华、王景愚、范曾、赵松涛、李研吾、胡松华、蒋大为等一批学者、艺术家、书画家、作家、教育家。他们在艺术节期间分别在不同的场合, 以不同的方式同青年直接见面、交流,成为极受欢迎的“编外”青年工作者。
  从天津到联合国
  借助艺术节,天津青年也要走向联合国。这可不是自诩。中央电视台1986年12月25日专题节目中面向全国播发了这一内容: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联合国要求它的每个成员国搞庆祝活动。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应该把天津人民包括200万青年热爱和平的愿望表达出来,于是,艺术节办公室设计、组织了以世界和平为主题的百米书画卷创作活动,并把它作为艺术节的“重彩戏”。
  10月12日、天津海河广场清泉飞瀑,信鸽遨游,彩球高挂,小舟闲荡。在100多米长的画案上,耄耋长者挥毫赋诗,饱含82载沧桑;3岁玩童,跷脚伏案,眸子里闪耀着可爱的纯真;年轻的一代,远眺五洲,洋洋洒洒倾刻间成百米书画卷。据说,这是同类题材中的“世界之最”。于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在青年艺术节中诞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