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发布时间:2019-04-18 04:33:43 影响了:

  摘要: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明确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也可发现,考查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已成为一个必考点,与诗歌感情融合在一起考查是其显著的特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找不准切入点,采取“猜”或“碰”或“套”的办法,准确率很低。学生之所以不能准确作答,是因为缺少方法的“源头活水”的不断补充、汇聚,心灵一潭死水,无法领悟到诗歌意境的“天光云影”。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三步破解古典诗歌感情及表达技巧的方法。
  关键词:意象;外物;表达技巧
  一、探求诗歌表达的感情
  如何理解诗歌内容,进而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把握。
  (一)梳理意象法
  我们要注意诗歌中的常用词语。这些词语,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诗中就有“故园”“雨夜”“雁声”等重要意象,“故园”往往与游子思乡有关,“雨夜”有夜不成寐、漂?自沦落之意,“雁声”勾起思乡怀人之感。如果我们抓住这些重要意象,梳理出作品意脉,自然会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是秋雨之夜闻雁所产生的思乡之情。
  (二)情感体验法
  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领悟作品的情感、意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诗描写了新酿的酒,嫣红的炉火,一场暮雪即将飘洒下来的天气。可以想象,彼时彼景,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能饮一杯无?”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对泥炉、新酒的温馨之外,自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的友谊,更是令人神往和心醉的。
  (三)人品背景法
  我们在把握古典诗歌的感情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研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弄清作品的创作背景,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创作于作者读书漫游时期,那时的诗人已文才出众,再加上长期的漫游,饱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迫切需要实现胸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当他登上东岳泰山,胸中激荡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表现出青年诗人非凡的抱负和对前途的乐观自信。到了他写作《蜀相》时期,“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正是他漂泊西南,寄人篱下,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之时,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四)寻觅主旨句法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强调:写诗要卒章显志,在一首诗的结尾猛然升华,揭示所蕴含的主题和言外之旨。因此诗歌的结句,读者要特别留意。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人涉荒穿幽,饱览山中胜景,极尽耳目之娱,直到黄昏才到香积寺,看到寺前澄清透彻的潭水,透露出“安禅制毒龙”的情思。“安禅制毒龙”即是全诗的主旨句,仔细揣摩此句,不难理解诗人自觉仕途艰险,寄情于山水,欲超脱尘世烦忧的情感。
  二、诗人借助“外物”来表达感情,借助“外物”决定所用的表达技巧
  《诗大序》中讲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无论什么诗,最终都是借助言辞塑造的外物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从表达途径来说讲,一是不借助外物来直接表达,即直抒胸臆类。二是借助外物,间接地表达。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来看,借助外物间接地表达感情的在诗歌中占大多数,因为诗是含蓄的,诗人总是要借助外物来表达内心的感情,或物、或景、或事、或古迹。所以,根据诗人借助外物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借助外物间接表达感情的诗歌分为“借物、借景、借事、借古迹”四类。加上前面的“直抒胸臆”类,共是五类。
  在表现手法上,一般来说,当诗人选定借助什么外物或选定不借助外物来表达感情后,已基本上决定了其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五类诗歌分别对应了五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即:
  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
  咏物言志诗一托物言志
  写景抒隋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
  怀古咏怀诗——借古讽今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这首诗中,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直接发出了深感人生之短暂,宇宙无限的深沉之音。不借外物,不假修饰,其思想和感情、立意、气势引人共鸣。像这样的手法,就是直抒胸臆。
  作者描述所借事物的特点,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同之处。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四句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而作者也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关系。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声乌啼,满天的寒霜,江边的红枫,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心灵相应。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者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的,以乐景写哀情,更增—倍之哀。
  叙事抒怀诗,就是作者心中的某种感情,由于外界某件事的触动,从而将其激发,引发作者的感情或议论。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面叙述了自己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境况,后面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
  怀古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作者深沉的伤古怀今忧患意识。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之情。
  三、还有哪些表达技巧
  除去基本的表现手法,我们还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其他表现手法去探究。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互文、叠字等)
  (二)表达方式
  1.抒情方式(基本表现手法)
  2.描写方式
  (1)虚实结合
  (2)动静结合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角度的变化
  (7)白描
  (三)其他表现手法
  1.象征
  2.衬托
  3.对比
  4.渲染
  5.用典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可见,探究古典诗歌的情感与表达技巧不仅是高考应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