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门诊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门诊小儿输液处方
 

[门诊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门诊小儿输液处方

发布时间:2019-05-14 03:51:24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25-01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门诊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门诊进行输液出现反应的小儿患者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输液反应因素很多,药物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患者本身体质等。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操作程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 ;输液反应;原因;防范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但输液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非原发病引起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 统称为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不必要痛苦, 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我们就如何改善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分析原因,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 采取了相关措施, 减少了输液反应, 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2009年 9 月—2 011年 10 月本院门诊注射室静脉用药过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儿有 40 例,现将其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和对策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40 例中男 25 例,女 15 例; 年龄 50 d ~ 5岁; 疾病种类: 上呼吸道感染 5 例,扁桃体炎 6 例,支气管肺15 例,支气管哮喘 11 例,小儿腹泻 3 例。
  1. 2 临床表现 26 例输液反应症状发生在输液后 15 ~ 50min,14 例发生在 50 min 后。主要表现有畏寒、寒战、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唇周青紫,继之出现发热,体温 39 ~41 ℃,部分患儿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心慌、胸闷、气促、四肢冰冷及血压下降等表现。
  1. 3 治疗与转归 一经发现并诊断为输液反应,立即停用过敏药物,但保留输液通道,并注意更换输液皮管,按医嘱给予抗过敏、抗休克、降温等对症处理。全部病例经治疗 25 min后寒战消失,面色转红,末梢循环正常,症状消失或好转。
  2. 原因分析
  2. 1 热原反应: 热源反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可由于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药液保存不当或输液器污染等因素所致也可与患儿的病情、体质及输注速度过快有关。可能与液体过凉有关,由于病室内温度过低,当患者体内输入过凉的液体后,可刺激机体,从而引起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进而产生不适症状,出现输液反应。同时,可能与患病种类有关,如感染性疾病、肺炎、肠炎等。
  2. 2 自身体质: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往往与自身体质有密切关系。正常患儿一般不会产生热源反应,而特异性体质的患儿在同样条件下有可能会发生发热反应。其原因是由于进入患者体内的热源量[1]已达到其发热反应 的作用剂量,以至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2. 3 输液速度: 输液过程中,如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较大,输液反应发生机率也较高,其原因是由于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超过一定量时便可发生热源反应。
  2. 4 操作因素: 输液器具的洁净度、输液环境的卫生情况、操作不规 范引起的污染都可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外源性微粒是指药品配制和输注 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①开启玻璃安瓶中产生的玻璃纤维; ②注射针头穿刺药瓶上的橡胶塞刺破的橡胶颗粒; ③注射器和输液器管道上残留的塑料颗粒, 输液之初未排出管内少量液体进行冲洗; ④配制和输液环境不清洁; ⑤微生 物污染: 因液体制作、消毒过程不严格,或输液器具不合格,引起细菌污染或 者由细菌毒素、代谢产物以及致热原等引起。
  2. 5 配伍不当:配伍药物的增加,微粒数也增加,尤其是中草药针剂。临床上由于输液病人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配药过程,将多种药物抽到同一注射器内再加入输瓶中,这样虽然省时、省事,但是最容易产生配伍变化,使用各种药物的热原迭加,发生输液反应。
  2. 6 微粒迭加:有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或 PH值的改变,而使生物碱、皂苷等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
  3. 防范措施
  3. 1 掌握输液适应症: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尤其是小儿进行输液治疗时,应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仔细询问过敏史,将风险降到最低。
  3. 2 液体保存: 对于药品、输液器具等应通过正当渠道,防止劣质产品应用于临床。加强对其保管力度,对于敏感液体制剂,应避免光照、潮湿,注意冷存,过期禁用,定期盘点检查药品[2]。
  3. 3 改善治疗室和病区环境: 加强对空气清洁消毒力度,严格按照三八对制度和无菌技术等操作。药物现配现用,以缩短存放时间,原则上静脉输液要单药独用,尽量减少配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3. 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配液加入粉针剂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充分溶解后方可输入,药液应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质量较差时,医生开出医嘱时尽量避免多种药物配伍,以免药物之间受环境温差因素影响发生不可预见的化学反应。操作时应规范,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污染,应做到护士在配置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以防止注射器反复使用致注射器活塞污染及一些不溶微粒等输入人体。
  3.5 护理部加强监督工作,科室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正不良环节,减少输液反应。综上所述,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可引起严重后果。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加压输液必须严密观察,防止液体走 空。在输液时应注意询问患儿的病情、体质、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调 节好滴速; 液体的温度过凉时,可考虑给液体加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情况; 加强对病区的巡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 决。与此同时,做好常用急救药物的准备工作,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防 止发生休克的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输液反应教育,充分掌握静脉输 液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情况,对减少输液反应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淑云. 静脉输液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 儿科杂志, 2006,20( 2) : 59
  [2] 文剑. 临床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4) : 141-14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