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2:45 影响了:

第一篇: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14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14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14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14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第二篇: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14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14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14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14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m6g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m6g

第三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xxx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

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

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xxx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

质水平。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xxx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xxx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第四篇: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的基本状况

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村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农业问题

现在不少农村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依旧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不少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致使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而且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 1

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

其次,农业的效益较低,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是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进城务工的农民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有累的低层次工作。进城务工的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务业等行业,其次为文教卫生,零售业,机械制造,餐饮业等行业,比例极少。而在公司销售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财会等工作的农民更是极少,特别是在计算机、金融保险、人事行政管理等行业部门工作的农民基本为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城市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苦的最底层次工作;从农民工工作的单位类型来看,以自由职业者为最多,其次是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再者是个体户,事业单位,集体企业,比例较少。从工作层次来看,从事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人等)占74.6%,为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到18.3%,而从事中层以下管理工作的仅占7%,从事高层管理的则为0。二是农民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又很不稳定。三是农民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时间较长,但收入却很低。总体的评价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不是令人满意的。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他们的收入却很低,除去花销开支已所剩无几。

进城务工的农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总体来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

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

(三)农村医疗状况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主要有: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绝大多数乡只有一个卫生所,只能满足农民看头疼发热感冒等小病,对于较大的疾病没有力量解决;二是医生短缺,并且医生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量的医生并未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三是医疗费用较高,药价居高不下。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农民因医疗问题而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农民面对重大疾病束手无策,农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医疗费用太高,农民住不起大医院,而小医院对大一点的病又无能为力;二是农民因病致穷现象严重,医疗支出费用曾逐年增加趋势,并成为农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额的医疗费用已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是农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现象严重,因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对家庭的幸福和谐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与病人关联的亲朋好友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与病人(如生病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面临考验。

虽然受教育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身体健康程度却对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帮助。

(四)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

现如今,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村庄差别也是非常的明显,并且这种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农村的贫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窥见一斑,贫穷的农户的住房十分的简陋,而富裕的农户的住房较为豪华。根据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富裕农民分为二类,一类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过自身的技术、知识等取得较高收入,他们一般是医生,教师,商人,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对于这类人拥有较高素质,通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则要大力倡导,积极引导,予以扶持;另一类是短暂性富裕,此类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虽能取得比其他农民较高的收入,但是随时

(谢谢你访问好范文wwW.haowOrD.coM)间的增长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较多,在未完成九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外出务工,从而能取得比其他农户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收入增长缓慢,一旦他们成婚成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况难再。对于此类则要予以引导,下力气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持续挣取较高收入的能力。

根据贫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贫困农民也分为三类,一类是投资性贫困,这主要是指为了提高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质能力而进行投资导致的贫穷。一般受教育子女较多的家庭,属于投资性贫困,但是由于他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因而在可期望的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提高,在经历贫困后会很快的富裕起来。对于这样的贫困家庭,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对自身几子女的投资;一类是技能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贫困。对于这样的贫困,需要政府制定积极政策,广开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三类是衰竭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而使得收入水平很难保持或持续下降,以致不能取得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属于这一类。对于此类贫困,需要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生存的基本权利。

农村的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的心理感受上会觉得不公平,从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断积累,对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冲击,特别是农村的一些怀旧之人,目睹当前的贫富悬殊状况,不断的发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这种现象值得给予关注,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民对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防止农村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乡统筹的方法破解“三农问题”,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自身致富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二、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农村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贫穷,问题依然很多,并有继续严重的趋势。农村的发展仍很缓慢,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农业的前景人令人担忧。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着密

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农民的低教育水平,才使得农村的各项事业进展缓慢,这又反过来使农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鼓励支持民间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等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农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歧视农民的行为。对于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贫困而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还未成年就饱尝人间的不公平不平等,让他们失去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2、给予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的农民以优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农民选择项目,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独立创业的积极性。对农民创业贷款提供便利和优惠,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给予农业以积极有效的扶持,除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外,还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积极调控,控制价格不断的攀升,必要时应给与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像烟竹村一样的“城中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

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4、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5、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6、统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14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7、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实现区乡道路等级化,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赤山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机制091彭贞杰5901109023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臵,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

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

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赤山镇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

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赤山镇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

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赤山镇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第一篇:市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从市场经济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中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缓慢,盈利性太差,负债结构粗放,筹资成本偏高,组织资金处于劣势,况且社会拖逃赖废贷款现象严重,维权难度较大。诸此矛盾都因政策扶持不力所致,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构成威胁,本课题组就“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维权现状与思考”作了调研,并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亟需政策支撑作了呼吁,现分项报告如下。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5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19.9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7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21.62%,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请收藏本站wwW.HAOwOrD.COM)。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1515.4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1305.6万元,财务总支出1673.2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712.9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157.8万元。2014年,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99.4万元,亏损93.7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2014年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569.2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602.8万元,其中2014年缴纳193万元,2014年底缴纳195.5万元,2014年度缴纳214.3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14年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14年底而言,核销2014年底待核销利息125.9万元,缴纳税收214.3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14年度会实现盈利316.5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2.16%,提高到7.3%,增幅9.46%,资本金利润由-5.4%,提高到18.2%,增幅23.6%。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14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65.55%,2014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11.31%,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44.24%,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2014年占66%以上,2014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风波,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截2014年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n

bsp;4、企业破产改制,大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1996年当时常宁市形成一股破产风,破掉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所谓的轻装上阵。企业破产后,换一块牌子,原班人马继续经营。2014年以来,新一轮的破产改制风潮对信用社造成严重危害。原来企业生产经营本身不景气,贷款就大部分形成不良贷款,企业破产改制,使信用社贷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14年9月底止,因企业破产改制,使我市农村信用社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受损。

5、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收回无 望,加重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1999年16个基金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归并贷款1186万元,已置换的贷款仍有780万元未收回,还有301万元贷款至今仍未置换。

6、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借款,到2014年9月底止,已逾期或形成呆滞的676笔,金额747万元。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降比对策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要加大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责任到社到人,加强考核。对不良贷款联社确定一个总的降比目标任务和净压缩任务。联社将任务分配到信用社,信用社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按照百分制考核,降比清收任务占大头,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计算工资,加大员工工作压力。

2、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托管。对贷款实施分帐管理。

3、党政机关政法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清欠措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法部门要关心信用社的维权工作,要严厉打击恣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对恶意逃债、赖债者,一经起诉到法院要一追到底,执行到位。对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拖欠贷款由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停职、停工、停薪,不调动、不提拔、不评先政策,并视为下岗分流的主要对象,经委、组织部、监察局对其实行诫勉谈话,签订“军令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4、对破产改制企业所欠贷款以及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实施剥离,由财政予以补贴。

5、对财政、党政机关贷款以及基金会,由上级财政予以拨款解决。

6、责任贷款落实追究制度,加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清收力度。

三、维权现状与思考

(一)、维权工作现状及面临的种种困难

1、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难以突破的一道屏障。2014年10月份常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企业改制办公室,公布改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整体出售企业一共有12家,共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873.7万元,结欠贷款利息523.86万元,共计1397.56万元,企业出售后除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安置职工外,债务清偿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常宁市穗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6年6月6日以厂房作抵押,向宜城信用社申请贷款85万元,现已累欠利息47.9万元,共132.9万元。该企业在此次改制中,整体出售给衡阳一个公司,出售价额300万元,安置职工500万元,该厂欠银行贷款1200万元,其他外债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向改制办申报债权,但改制办以企业职工安置无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为由,拒不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使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步履艰难。

2、法院在处理改制企业案件时过于谨慎,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无法左右的制约因素。我市实行企业改制是从1997年开始,常宁市城关、松柏、柏坊3个信用社在4个企业的310.86万元贷款,因企业破产将无情破掉,贷款将成一张空白纸。常宁市氮肥厂破掉松柏农村信用社贷款195.6万元,常宁市桐梓水泥厂破掉柏坊信用社贷款27万元,常宁针织厂破掉城关信用社贷款10万元,宜城社68.26万元,联社营业部10万元。2014年常宁市政府正式成立了企业体制改革办公室,据了解企业改制是破产和整体拍卖两种形式,企业绝大部分是负债经营,在公布第一批改制企业中,有三个企业在我市3个信用社的84.5万元贷款,受到损失,分文难收。目前,已经宣布破产的常宁市第一水泥厂,通过法院主持召开债权人会议,宣布所有银行债务清偿率为零。此厂破掉2个信用社共57.2万元贷款本息,其中联社营业部39.2万元,板桥信用社18万元。常宁市松柏木材公司已进入改制程序,实行政策性破产,该公司总资产为492万元,总负债达937万元,在松柏信用社贷款40万元,信用社依法起诉而法院却不予受理,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血本无归。常宁市群英大厦在城关信用社贷款56.2万元,随着群英大夏法人代表更换,新官不理旧帐,拒签贷款催收通知,现已超过诉讼时效,在今后改制过程中,信用社的贷款将损失贻尽。据

第二篇:市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从市场经济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中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缓慢,盈利性太差,负债结构粗放,筹资成本偏高,组织资金处于劣势,况且社会拖逃赖废贷款现象严重,维权难度较大。诸此矛盾都因政策扶持

不力所致,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构成威胁,本课题组就“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维权现状与思考”作了调研,并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亟需政策支撑作了呼吁,现分项报告如下。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5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19.9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7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21.62,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1515.4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1305.6万元,财务总支出1673.2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712.9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157.8万元。2014年,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99.4万元,亏损93.7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2014年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569.2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602.8万元,其中2014年缴纳193万元,2014年底缴纳195.5万元,2014年度缴纳214.3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14年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14年底而言,核销2014年底待核销利息125.9万元,缴纳税收214.3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14年度会实现盈利316.5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2.16,提高到7.3,增幅9.46,资本金利润由-5.4,提高到18.2,增幅23.6。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14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65.55,2014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11.31,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44.24,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2014年占66以上,2014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风波,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截2014年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4、

第三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

一是转换经营机制

这次改革,国家给予了农信社包括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历史包袱,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培育和恢复“造血”功能。即在给予农信社政策扶持的同时,激励和引导其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逐步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目前,对于已经落实了国家扶持政策的大多数农信社来说,必须切实将工作重点转到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方面,否则,改革扶持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将付诸东流,改革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巩固改革成果、促进发展的关键在于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转换经营机制,首先是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贷款、投资管理责任制,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和岗位监督,推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内部稽核审计,推行全员竞争上岗用工制度,等等。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约束、奖惩的机制,使这些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并最终形成一种固化的良性的运作方式,促进农信社业务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根本改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在建立健全不同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划分各级联社、农信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职责,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增加“三会”透明度,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治理形式和组织制度。尤其要强化社员(股东)的股权意识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对高级管理层的制衡,弱化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行为。

2、实施有效监管

一是坚持分类监管的原则。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省级联社、县统一法人社和两级法人社,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方法。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当前,针对农信社管理薄弱的现状,要把合规性监管放在农信社监管的首位,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风险性监管。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制,真正使监管有权威、有作用、有成效。四是以监管促发展。把审慎监管与业务创新和搞活经营有机结合,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五是多管齐下。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省级联社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农信社规范、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3、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到位,除天津、上海和北京外,其他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省联社已开始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以下两个方面需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一是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二是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省联社管理、监管部门监管、农信社自主管理三者之间必然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应努力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要在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农信社健康发展和服务于“三农”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

4、增强支农服务

农信社必须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要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顺时、顺势调整服务重点,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各级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应按照市场引导和政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农信社坚持为农服务的经营方向。要区分不同类型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支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改制为银行类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并加强对支农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5、重视人才建设

制约未来农信社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高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加强农信社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农信社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可以说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以上问题既是目前农信社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又是农信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措施,事关农信社改革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詹袍

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信社的自身发展,事系农村金融市场的大局稳定。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全面遵循“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农信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下面就深化农信社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谈一谈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加强基层组织领导

农信社改革以来,联社一级党委和基层农信社党支部的组织架构业已完成。因此,必须在做好党委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信社的组织领导,把基层农信社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农信社目标任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使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有机结合,大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新经验和先进典型,促进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开展,才能有效发挥基层农信社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应有作用,为农信社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农信社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之中,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党组织要与农信社的决策层双向进入。要巩固发挥好农信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一条就是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协调好与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关系,在联社和基层农信社领导层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前进步调。因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参与农信社的重大问题决策,把握好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农信社吸纳人才、提高素质、加快发展、增加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方面,农信社的业务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和引导,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发展的方向就容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农信社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具有实效性的工作,离开了业务发展的实践,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联社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部门和配备专人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农信社主任要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使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作用,推动农信社业务发展。一是要明确服务思想,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农信社业务发展之中,始终抓住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发展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克服相互脱节的“单打一”、“两张皮”、“跳独角舞”和“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为业务发展工作铺路搭桥。二是要扩大覆盖面,选准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信社拓展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塑造信合精神、形成信合文化、构成信合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增强渗透力,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农信社的发展态势,尤其要善于掌握农信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发展前景,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修养,增强干部职工思想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综合素质,自觉地抵制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保证农信社业务发展前景的实现。

四、现实思想政治工作与合规建设的有机结合

农信社的根本宗旨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合规文化则是农信社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合规文化中的“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和“合规创造价值”等价值理念,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合规建设的结合点,有利于农信社的科学发展。一是方法上的互补。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方法上侧重于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启发,力促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建设;而合规建设在工作方法上则侧重于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力促合规意识、职业观念的建设。两者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在实践中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既能更好完成各自的管理目标,又能更好地确保农信社科学发展。二是功能上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形成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合规建设则有利于形成企业强有力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两者在功能上的有机相合,融入于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将能更好地为农信社事业发展的提供强有力“内驱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农信社在市场经济竞争之中,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是作风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理论时事学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教育要具有超前性,把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工作上要创新。随着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信社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发展“三农”经济,支持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农信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发展观,研究农村的新情况,解决农村的新问题,有的放矢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动农信社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三是方法上要创新。自觉摒弃思想认识上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保持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鼓舞员工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农信社各项工作中去,全心全意服务于农信社事业。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胡志军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实地调研,阐述了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以改革为契机,深化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扩大“三农”信贷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六枝特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启示。

〔关 键 词〕 农村信用社改革 产业结构调整 调研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农村信用社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以改革为契机,通过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扩大“三农”信贷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六枝特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农村信用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作为出发点,市政府研究室于2014年5月组织人员对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阅资料、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形成了《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一、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于1954年,隶属于中国农业银行,1996年底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归属人民银行代为管理,全特区共有12个基层信用社和1个特区联社,均为独立法人机构。为适应形势不断变化,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尝试对农信社进行改革,但由于先天性的体制弊端和沉重的历史包袱,导致农信社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沉重、管理体制不顺、资产质量较差等等诸多困难,全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亏损状态,六枝特区农信社也陷入了经营困境,根据2014年12月进行的清产核资,六枝特区农信社资产总额38340万元,负债总额38236万元,所有者权益104万元,股金652万元,呆帐672万元,资本充足率为-0.55%。

为推进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满足新时期农村金融的要求,2014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15号),确定了包括贵州在内的8个省市农信社作为试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并给予了减半征收营业税、免除所得税、由中央财政对信用社支付保值贴补息、人民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资金和购买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资产、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信社的改革提供了优越的宏观环境。同年10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六枝特区列入全省九家农信社统一法人试点改革单位之一。市、特区政府和农村信用社抢抓改革之机,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特区农信社的改革。

(一)加强领导,推进改革。通过省、市改革会议,充分认识到搞好这次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特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六枝特区政府下发了《六枝特区政府关于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六府办〔2014〕168号),由区长蒋承云任领导小组组长,六枝特区农信社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实行了特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清产核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取消了12个基层信用社法人,将原12家农村信用社合并为统一法人的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实行了“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管理体制,并按照法定程序成立了新的理事会、监事会,聘任了经营班子。由特区人民银行、财政局、审计局、税务局和联社等单位对原有资产负债进行清核,并将清查后的一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划归改革后的六枝特区信用合作联社所有。通过统一县级法人,实现了资源的统一配置,大大提高了农信社的经营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

(三)消化包袱,增资扩股。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下发的有关文件,准确把握和利用政策,做到了依法合规。一是争取到央行专项票据1000万用以置换呆帐贷款,消化历史包袱;二是取消了不合理开户限制,通过特区党委、政府协调,将辖区内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乡镇账户都开设在六枝特区农信社,并由特区党委政府向社会公开发出《关于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积极入股倡议书》,发动广大农户、工商企业和自然人入股农信社,使农信社股本金从改革前652万元迅速增加到2014万元,同时捐赠办公用房以提高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三是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在特区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从干部职工开始清收,逐步延展到一般居民,清收不良贷款270万元。

(四)转换经营机制,增强经营活力。通过在发展理念、市场定位、经营管理和内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使之更加科学完善。一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构建了理事会决策、经营班子管理经营、监事会监督的“三权”制衡格局,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经营机制。二是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立社宗旨,以“立足六枝、服务六枝、发展六枝”为经营理念,不断拓展支农业务。三是完善内控制度,制定完善了财务开支管理办法、信贷管理办法、人事劳资暂行办法等数十个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定员定岗定责为主的岗位体系和业绩评估、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体制,“能多能少”的分配制度;对贷款实行五级分类,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科学的内控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内控机制的建立,实现了“业务拓展到哪里,制度建设跟进到哪里、内控措施落实到哪里”的发展要求,使农信社进一步完善成为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五)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深入地宣传了农村信用社的性质、服务对象、经营宗旨、业务种类、存贷款政策、原则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和发展前景,通过宣传,让农户进一步了解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进了农户对农信社存贷的积极性。

通过特区政府和农信社的共同努力,特区农信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部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到2014年底,全区农信社各项存款达到4.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1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近3327万元,较去年同期净增1029万元,实现帐面利润100万元,较去年减亏增盈734万元,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六枝特区农信社改革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

通过改革,六枝农信社进一步确立了“在支农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的信贷工作思路,立足于服务“三农”,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引导农民多渠道发展生产,支持重点农业,推动地方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在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收缩县级以下营业网点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到2014年底,六枝农信社贷款总量占到特区全部金融贷款的44.28%,发放农业贷款3.45亿元,为本联社总贷款的83%,占全特区农业总投入的90%。

(一)做好典型,引导产业发展。根据特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调整信贷投向,以支持高效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的的重要举措,通过帮农户寻找市场信息、出点子、送技术、贷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的产出比,取得了较好效果。木岗镇抵岗村原来是贫困村,特区农信社经过调研后,积极帮助其发展养牛,提供小额信贷,并雇请技术人员作指导,现在户均养牛达3头以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基地。支持新场乡苍脚村村民王锦祥养羊,两年内从20只山羊迅速扩大到300多只,出栏200多只,并通过王锦祥还带动十多户农户发展养羊。贷款岩脚镇82户农户34万元种植反季节毛豆,年纯利7万元。扶持岩脚镇发展养鸡协会和养猪协会,发放贷款150万元,发展前景看好。

(二)抓住重点,做大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六枝特区政府确立的“品种调优、产品调特、规模调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路线,倾斜资金,优先对农业生产大户和有市场潜力的种植、养殖户给予重点资金扶持,支持种养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基地建设。同时鼓励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使农产品能更迅捷进入市场。2014年以来,六枝特区农信社贷款760余万元,发展了一批养牛、养羊、养鸡、冬瓜、大蒜、蔬菜等十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地,并成立了专业农业技术营销协会,使六枝特区基地建设和专业化、规模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农村企业发展,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对全特区乡镇企业贷款15302万元,涉及采矿业、制造业、商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开发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等行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帮助企业度过经营难关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金融环境,确保稳健发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活动为载体,以增强农民信用意识为目标,在全特区开展了信用户评定工作,完成了全辖区农户的经济档案建档工作,评定信用农户面达建档农户的50%,对信用农户的发证面达到80%。推行“走百户”工作模式,通过上门服务,把小额信用贷款送到农户手中,尽力满足农村合理资金需求,切实减轻农民利率负担,在国家规定的利率浮动范围内,将年利率限制在基准利率的10%—40%以内,尽可能地给农民以利率优惠,千方百计减轻农民利率负担,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总量。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和扶持范围,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突出小额信用贷款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开通了大额支付系统,所有营业网点开通了全省通存通兑及银联信合卡业务,使农村金融服务更为便捷。

三、六枝特区农信社服务“三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政府和农信社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在三农工作中,政府工作和农信社业务存在较大的脱节,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发展战略时,侧重于产业布局和行政引导,没有将农信社贷款视作资金支撑体系纳入规划,或者由于缺少沟通而在制定规划时不能将产业规划发展与农信社资金投向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农信社对政府产业规划和经济战略信息了解不够,不能及时给予重点产业和经济域给以资金支持,与政府制定的规划或重点产业关联不够,相互脱节,不能形成紧密联系、和衷共济的局面,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形成有效整体全部发挥。

(二)农业发展滞后导致农业贷款抗风险能力差。一是农业的天生弱质性。六枝特区虽然是我市农业条件较好的县区之一,但总体仍然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状况,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农业种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状况,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疫情等能给农户造成灾难性打击,2014年仅自然灾情就造成了农业经济1687万元的直接损失,对农村信用社投资回报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推广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少的问题。农技推广机制不活,服务体系覆盖窄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一方面农业产业规模小,大部分地区是碎种零养,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规模仍很有限,“背兜装不完,汽车装不满”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滞后,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衔接不紧,并且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弱,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加之信息传递缓慢,导致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质量都不能较好的与市场需求快速对接,农产品商品化率低,附加值小,致使农民还贷能力差。

(三)农村信用社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还面临很多困难。一是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预期改革目标建设成为“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农村社区性银行业机构”还有很大差距,支农服务尚缺乏体制上的保证。二是农村信用社资金规模小,放贷能力与农村实际需求不相匹配,2014年全特区金融存款为19.86亿元,而作为支持农村主要金融力量的信用社存款额仅占全部的24.82%,在调查中各企业和农户普遍反映生产发展资金不足,按照现在每户5000元的贷款需求,全特区直接面对农户的贷款额度就要达到6.45亿元,并且随着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和农

村经济的发展,“三农”对贷款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从这一点来看,现有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三是农村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贷款额度难以满足农户需要,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脱节。由于现代农业已打破传统农业的春种秋收模式,向反季节、长周期发展,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周期大多也在2-3年左右,有的项目投资回报期要3-5年,而农户小额信贷,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几个月,与农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四是小额信用贷款不能完全满足农户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这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大,初期投入多、风险大。而农户信贷额度太小,一般也就在2014~3000元,最高5000元,难以满足要求。五是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防化风险的机制不健全。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品,也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农户提供担保。

四、六枝特区农信社改革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农信社改革。地方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信社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化农信社改革不仅关系到农信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要增强支持农信社改革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4〕66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4〕20号)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省级政府对农信社有关税收、费用减免等各项改革优惠政策,做好农信社改革的协调调度工作,做到“参与而不干预”,服务“到位而不越位”。把协助农信社发展、防化金融风险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地方扶持措施,努力为农信社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农信社要继续加大深化改革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帮助,进一步消化历史包袱,以建立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经营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改革发展,使农信社尽快步入机制活、包袱轻、发展顺的轨道上来。

(二)多渠道吸引资金,壮大实力。一方面,农信社要用好国家给予的灵活利率优惠政策,继续采取“以贷引存”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吸引存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能力,帮助农信社组织存款,吸收股金,引导各类涉农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存入农信社。第三,要通过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农民的信任度,广泛吸纳农村、农民闲散资金,千方百计扩大农信社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减少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抽血机”的不利影响。

(三)建立政社合作机制,加强资金引导。吸收存款是农信社发展的基础,组织好信贷则是农信社提高效益壮大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政府与农信社的“政社”合作机制,引导资金投向重点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让农信社参与到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中,使其作为解决“三农”的主要资金支撑,通过政社联席会议、社企项目洽谈会等形式,向信用社推荐项目,对农信社资金给予科学引导;通过以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进行贴息鼓励农户、企业向农信社贷款,扩大信贷规模,使农信社既能达到政策性支农要求,也能实现商业性赢利,让本地资金为本地服务,减少资金外流。

(四)加强农村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环境。一是政府要履行自身职责,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坚决维护农信社债权,通过司法行为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使经济行为主体在维护正当权益上有法可依,塑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政府和农信社相互配合,把“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创评活动与创建新农村中“乡风文明”工作与进行有机结合,对文明信用记录优良的村镇,可以适当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和信贷倾斜,通过强化干部考核机制,使其成为诚实守信的带头人,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农民的信誉观念,逐步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防化农信社金融风险。针对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和农村、农户有效抵押不足的情况,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担保和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开展农村商业保险业务等,对农信社风险损失

进行必要补偿。同时发挥综合行政力量,帮助农信社建立风险预警、防范、处置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切实防范农信社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区域性支付风险,确保农村金融安全。

(六)开发金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农业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应仅仅局限于种植、养殖等初级产业,应逐步往次级产业链如运输、加工等环节进行扩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户的一般借贷需求。对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等规模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市场,农资生产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在担保方式、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还款方式上实行更灵活的办法,有效满足这部分资金需求。对其他涉农领域及消费信贷领域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村市场的变化,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信用卡、中间业务、贴现以及适合客户需求的其他金融消费品种,努力满足乡镇企业、其他各类经济组织的资金需求以及群众临时性资金急需。

第一篇: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

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14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14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14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14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

第二篇: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找材料 到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14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14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14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14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市每年安排生态市

第三篇:关于北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区“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基本完成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为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督促政府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近期本工委对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实地走访调查了20个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行政村。调查情况如下: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厕所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部分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影响农村居住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随着我区开发开放和城镇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14年以来,我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雨污分流作为新农村示范村创建的一项前置条件,开始了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序幕。

一、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状

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始于2014年,当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大磁琶糯濉⑿「郾已蟠迨缘慊∩希?014年在全区逐步推广,由当地街道乡镇或村组织实施,资金主要由区新农办和当地街道乡镇承担,各村负担小部分。目前有大础⑿「邸⑾计帧⒉袂拧追濉⒋合?个街道乡镇共20个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建设污水生态处理池55只,实际投入工程资金1550万元左右,污水纳管3570户(接入率50%左右),受益群众8960人,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已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生态绿地处理为主,由德立公司负责对污水池进行氧化等处理,排门、湖芳等好大部分村应用该模式。二是采用三格式分散处理,如和鸽、门浦、河头等村。三是直接纳管处理,如朱田村。 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后,原有的地上明沟变成地下暗沟,村里总体环境卫生整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由于在污水治理中,大部分村家家户户的化粪池由于改造难度大,仍旧以漏底式为主,还有大部分数村受地质等影响污水渗漏很多,造成污水处理池出水量稀少,治理效果不理想。在调查走访的20个农村污水治理村中,改造后效果好的村只有2-3个,与实际差距很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污水治理改造工作难度大。一是我区的农村现在环境优美,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在这个条件下实行污水治理,势必要开挖道路,影响村容村貌,造成村民出入不便,而且一些村道屋弄屋面道路狭窄无法(请继续 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开挖,费用很高不说,对于基层基础扎实,村干部威信高的村来说群众还会配合,工作容易开展,对于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的村,工作很难开展并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总体上造成了管网改选纳户率不高,在我们调查的20个村中,

最高的村只有75%,大部分村都在40-50%之间。二是家家户户化粪池改造难度大。农村造房子时建造的化粪池大部分是漏底式,如果要彻底截污,化粪池底部要进行不漏底处理,家家户户的化粪池都要开挖,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开挖自家的化粪池。目前已实现治理的村化粪池大多没经改造接入污水管,最大的污染源渗漏地下,化粪池改造是直接关系到农村污水治理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三是农村污水治理是好事,但这是一项地下隐蔽工程,一些群众觉悟不高,认为与他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态度消极,积极性不高。

2、污水治理受地质影响,实际效果不一。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村落集中、地势低、地质以淤泥为主的村庄,在治理中污水不容易渗漏,容易收集,治理效果好。如排门村,该村由于地处低洼,村民居住集中,且地质以淤泥冲刷形成为主,不易渗漏,改造前一下大雨,污水容易自溢。改造后大部分污水都经管网流入到集中处理池,效果很好,也深受村民的拥护。朱田村的情况与排门村也差不多,由于地势平坦,该村在治理中采用了纳管方式,把污水管埋放的深度与家家户户的化粪池形成一定落差,这样就更容易收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治理后效果也非常好。在一些地势高,落差大,地质以沙石土壤为主的村,治理的效果不佳。如和鸽、城东、城湾、城联村等,由于那些村的地质原因污水容易渗漏,平常的生活污水特别是化粪池污水都经渗漏到地下,晴天流到入管网的污水少之又少,平时集中处理池基本无出水,只有雨天才会有些污水流入处理池,污水改造成了一项面子工程,没有收到很好的实效。

3、污水治理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论证,目的性不明确。2014年前我区推开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在新农村示范村创建中作为雨污分流的一项前置条件提出的,当时目的是为了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污水治理只不过作为其一项创建达标的前置条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村都仓促上马开始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没有很好的结合各村自然环境,经过详细规划和仔细论证,因地制宜的开展该项工作。政府有关部门也没有严格把关,对该项工作缺乏系统性的指导,造成了工作中的短腿。上述原因影响了各村污水治理实效。

4、污水治理资金花费大,全部靠上级补助。根据调查结果,2014年前20个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户均改造费用在3000元左右,包括道路开挖平整、管网材料及铺设、污水处理池建设等费用。污水治理资金对这些村来说是个宠大的开支。我区由于新农村建设对污水治理有要求,结合新农村创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费用全部以上级补助为主,村级层面不用负担任何费用,在资金上有了坚强的保障。如果没有上级全额补助,污水治理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对于污水治理后的日常养护费用,采用厌氧生态处理方式的村,年均养护费用需1-2万元,对于采用三格式过虑分散处理的村,日常养护费用不是很多在5000元左

右。这部分养护费用对大部分村来说都不是负担,但对少部分村级经济薄弱的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三、对下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宣传,形成合力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具有公益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水环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农村生活污水要整乡整村推进,家家户户治理,量多面广难度大,推进的前提必须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首先要取得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在老百姓房前屋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人们难免会有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光讲道理不行。带他们到现场看处理效果好不好,看是不是有异味儿,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其次要根据生态市和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建立一套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同时,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做到专业把关、政策引导、规范审批,共同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针对我区农村地形多样,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经济状况各异等特点,要按照“投资省、周期短、运行快、效果好”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池。结合各农村特点,采用生态处理等模式合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少数城中村及城区周边村庄,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可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等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可采取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方式,集中进行处理,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农村住房或拆迁安置房,要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建房的一个前置条件,同时配套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和设施,防止先建后治。

3、政策激励,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更需要农村居民的主体参与和自觉行动。目前,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污水处理

资金补助与新农村示范村创建资金相分离,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4、建立制度,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续长效管理。农村污水处理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改善农村环境,保证水环境安全,因此,污水处理池的长效管理必不可少。有关部门要为每个污水建立“一池一档”,统一管理,做到每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和照片齐全,管理人员培训到位,及时了解每个污水处理的情况,一旦工程产生问题,即可分析原因着手整改。农村的每个污水处理池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清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考核办法,将运行维护措施落实情况一并纳入乡镇、部门年终业绩考核,明确农村污水池长效运行的奖惩办法。

第四篇:某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和对策

地埋式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一项以农村能源技术为主的生态环境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要求,以“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抓手,以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目标,结合“百千”工程,通过对农居、乡镇企业等所排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能源、投资环境等

方面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达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了一定进展,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既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难题,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重点。本文分析了***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提出***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一、***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近年来,***市通过生态市建设,工农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正逐步开展治理。2014年~2014年,全市在39个村或集镇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推广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1430立方米,年污水处理能力到达139万吨,为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了个好头。然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落后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未被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1、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明污转为暗污。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2、少数铺设污水管道的集镇和农村,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由明渠或明沟形式任意排放,而且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周围环境。随着***市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已给***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发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这是老百姓对河道水塘水质变化的感官评价,也是河道水塘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水体的污染,使富春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雪上加霜,并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布局不够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集镇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世界上没有垃圾,它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世界上也没有污水,它是排错方向的财富”。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二、***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对农村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农村生活污水不仅要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更要资源化利用;不仅要节约处理成本,更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对新时期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针对***市地形多样,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经济状况各异等特点,***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要结合各农村特点,兼顾农村之间较大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到城市与乡村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合理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首先应当确定其生活污水的处置方式采用分散型、集中型或是分散型与集中型的有机结合。若为集中型处理,则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管道收集系统。对于少数城中村及城区周边镇村,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即可纳入城市排水体系统一处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

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达到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效果。对于其他大多数中心镇和行政村,应从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合理的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基础投入和处理成本,有效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如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

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以达到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效果。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镇村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可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

2、就地处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秉着“投资节省、技术成熟、工艺简便、运行成本低、运行过程简便、便于维护保养、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原则,***市农村生活污水要以就地处理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形特点,参考省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生态净化沼气处理、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厌氧与人工湿地联合处理、利用管道密封厌氧处理等技术模式较适合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其具有就地处理及排放,排污管网费用省,运行费用低(基本为零),不需专人管理,不耗能,不占地,投资分散,资金易于筹集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以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大大地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上述技术在我市洞桥、新登等地有了成功的实践。

3、引污入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沼液)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首选有机肥料。其一部分可就地直接回用,作为肥料用于园内绿地,既解决了绿化灌溉必需的水、肥问题,还可杀灭一些危害植物的害虫。其余的可作为生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优质液态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在农作物需肥水季节,可将生活污水生物消化转化的废液,用地埋管送到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处,通过地下渗灌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营养物质。在农作物不需肥水季节,将污水厌氧消化废液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物处理和深度净化,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进入农田各种支渠,渗入地下,涵养农田水分,或进入生态湿地、人工湖等贮存,供干旱时使用。这样,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农村美丽的家园不受污染。同时也科学合理提高污水有机肥料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养分资源的浪费,既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财政扶持,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生活污水是我们身边廉价而稳定的水资源。生活污水资源化是缓解***市水资源紧缺,防止水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更需要农村居民的主体参与和自觉行动。目前,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对薄弱,要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第五篇: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实践调研报告

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实践调研报告

学校:学院名称:专业: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天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乡下河道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乡下河道污染状况,并进一步调查污染源头,以书面或其它方式呼吁对河道造成污染者停止污染,保护环境。其次,探访调查当地有关部门对河道污水的治理情况,并以书面或其他方式对其提出相关合理建议。再次,通过对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的实践调研,提高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弘扬社会公德,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实践内容:

实践安排:

1时间:2014.2.7--2014.2.9 上午 9:00--11:00下午 14:00--17:00 ○

2内容:实地调查河道污染状况、探访调查当地有关部门对河道污水的治理情况。 ○

3地点:省县乡 ○

具体内容:

2014年2月7日,当地时间上午9点到11点,我涉足乡间小路,一路风尘,共调查山东省梁山县乡大小河道13条,对各河道污染状况分别进行总体评价和具体分析,并对部分外观污染状况不明显的河道进行取样分析,经分析,我乡河道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心忧。而后,我开始追根溯源,调查污染源头,一番询问探访,按照所得线索,经分析调查发现,河道旁所丢垃圾大多为家庭生活垃圾,对河道清洁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了严重污染,经调查考证,河道中污水的主要来源并非来于此,而来自于附近工厂所排废水,废水中含有化学成分,极度污染了河道,对河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同日下午14点到17点,我匿名撰稿送往村委会信箱和排污工厂意见箱。

《致村委会信笺》如下:尊敬的村委书记、村长,冒昧匿名呈信,望请见谅。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在做关于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的实践调研。今日我探访我村各处河道,发现河道污染状况尤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理,恐将影响村民正常生活,望村委领导予以重视。经一番调查,我发现河道污染主要来自于家庭生活垃圾和附近工厂所排污水,我建议村委能出台一些政策,控制村民往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如建立垃圾倾倒站点及对随意倾倒垃圾的行为处罚等。其次,我建议村委能与附近工厂协调,减少工厂污水对我村河道的污染。想必村委对此事也一定早有研究,我希望村委能尽快做出行动,以保障百姓安居乐业。还我一汪净水,造福一方百姓,请将我的意思转达给正在污染河道的人,谢谢!

《致排污工厂信笺》如下:尊敬的厂长,在您百忙之中打扰您,实在不好意思,所以我就长话短说,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在做关于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的实践调研。今日,经一番调查,我发现贵厂的污水对当地河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想必贵厂也一定为污水排放问题而烦恼,但有污水又不得不排,所以我建议贵厂能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可采取改变排放渠道等措施加以改善污染状况。同时也冒昧请贵厂改善净水设备,这要耗费工厂财资,虽有点不近人意,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驱并进才是符合科学发展的正道,想必这一点您也一定了然于胸。希望您能同时考虑到工厂利益和当地百姓的权益,作为当地居民,我先谢谢您了!谢谢!

2014年2月8日,当地时间上午9点到11点,我一路来到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调查近三年来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对当地河道污水的治理情况,并记录与2月7日所调查河道相关的治理资料,以备整理实践结果。

同日下午14点到17点,我将在乡政府提取的资料统一整理,经分析发现,近三年来我乡河道治理工作并未有效开展,且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小污染,不治理,大污染,难治理,造成了当下令人心忧的污染现状。而后,我撰稿送往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信箱。 《致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信笺》如下:尊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主任,今天上午曾叨扰了您,下午还来打扰您,实在不好意思,但提交建议信是我实践内容的重中之重,所以不得已走此下策,还请见谅。从我近日的实践调查和上午在您这采集的资料来看,我乡河道污染治理工作应该适当加大力度,统筹兼顾,狠抓狠打污染行为,才能保证河道清洁,为老百姓谋利谋福。所以,我建议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能及时与附近排污工厂协调,控制排污工厂的肆意排放行为,治标先治本,控制污染源头才是根本。其次,希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能向村委施加压力,让村委出力控制村民往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再次,希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能下狠力开展河道污染的治理工作。统筹兼顾,双管齐下,控制污染源头,开展污染治理,我相信我乡河道污染治理工作一定能再创辉煌,还老百姓碧水蓝天,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浪费您这么多时间,实在不好意思,谢谢您,谢谢!

2014年2月9日,当地时间上午9点到11点,我将前两天所调查探访的经历,当下河道污染现状,污染源,致村委会、排污工厂和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信笺,和近三年来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对当地河道污水的治理情况等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初撰草稿,以备撰写实践调研报告。

同日下午14点到17点,统一整理所有资料,开始撰写《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实践调研报告》。

三、实践结果:

经过三天的实践调研,我发现,当下乡下河道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其污染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二是附近工厂污水的肆意排放,二者是造成当下河道污染严重而难以治理的罪魁祸首。其次,村委对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的行为坐视不理,视而不见,

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未能下令严格打击污染行为和及时进行污水治理工作,也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一方面原因。对于河道污染,首先要明白其利害关系。在乡下,河水主要用于田地灌溉,一旦河水污染严重,势必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农业受影响,也必将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被破坏,老百姓靠何维持生计,难道让老百姓喝西北风?何况怨声载道时间一久,也必定破坏当地社会的长治久安。河水受污染,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安全,造成老百姓饮水的安全隐患。其次,用污水灌溉田地,其生产的作物安全也必会受到质疑,经济作物则会影响上市,影响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从生物链和生物富集的角度讲,受到危害最大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这相当于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百川终归海,河水受污染,也一定会把污染带入海洋,海洋占地球百分之七十,海洋污染是当今国际社会比较关心的话题,难道我们宁愿替污染海洋出一份力,也不愿为保护海洋尽一份责?有谁不愿生活在一个鸟语花香的住处,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千山鸟飞绝”的境地,河道污染,恶臭十里飘,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影响生活的心情,这便涉及到精神建设上了。总之,河道污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社会和谐,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河道污染,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村委、排污工厂,和村民均有责任,对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有责任做好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筹工作,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河道污染治理的款项,做好污染河道的治理工作,做好保护河道不受污染的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排污工厂处理排污问题并向村委施压控制村民倾倒家庭生活垃圾等;对于村委,有责任做好对本村居民进行保护河道不受污染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控村民向河道倾倒家庭生活垃圾,做好明文规定和污染河道的处罚条例公示,建立垃圾回收站点,并及时清理站点垃圾,派专人实时监控本村河道污染情况等;对于排污工厂,有责任恪守国家环境保护方面关于工厂排污的法律,严把污水标准,有义务出资协助治理河道污水,加强工厂污水处理建设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对于村民,有义务加强自身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倾倒垃圾到指定地点,不能为了方便而往河道随意倾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河道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等。如若四方各司其职,河道污染问题解决起来必能得心应手,当人人都胸怀责任,积极投入到河道污染的建设工作中去,那么河道污染问题便不成问题。保护河道不受污染,保护的是我们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家园,解决的是我们老百姓的生计问题,维护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还我一汪净水,造福一方百姓。

四、实践总结:

通过乡下河道污染及污水治理情况的实践调研,我收获颇丰。

1我了解到当下乡下河道的污染现状,了解到河道污水的治理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个○

人建议,积极投身到河道污染的治理工作中去。

2通过多方走访,我提高了自己为人处世,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 ○

3处理河道污染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事业,由○

此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爱我家,所以我保护环境,实践活动深化○

了我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齐驱并进,深化了我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了解。 ○

6为老百姓办实事,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让我明白了当官要为民做主,才是人间正道。 ○

7不能只在乎经济利益,应该多一些社会责任感,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

8奉献不止是一种付出,因为你会从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

9国无法不立,环保法给了我们保护环境的依据,我们要积极捍卫法律的尊严。 ○

10人人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

11社会和谐靠大家,积极为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从实践调研中,我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处理本职事务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自己对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的了解,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加强心理素质锻炼,锻炼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和不畏不惧的办事态度。

注: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