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三大动力”配套企业情况调查报告】动力及配套
 

【“三大动力”配套企业情况调查报告】动力及配套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5:40 影响了:

“三大动力”配套企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深入“三大动力”和有关配套企业,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区“三大动力”配套企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驻区“三大动力”(锅炉厂、电机厂、气轮机厂)随着发电设备行业的形势好转,大量零部件需要外委加工,孕育出一大批为之配套的企业,涌现出了**透平设备总厂、**哈汽叶片加工有限公司、**滨志电力配件有限公司、**博深科技有限公司、**哈电机械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迅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现代吹灰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目前,“三大动力”共有配套企业620家;属于我市内的配套企业357家,产品占全部配套总额的75%;属于我省内的配套企业220家,产品占全部配套总额的14%。(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

由于“三大动力”生产的产品为大型电力设备,销往我国各省区乃至国外,出于降低运输成本及方便安装的原因,很多相关配套产品都委托项目所在地企业生产;其次,在某些配套产品上,省内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南方企业有一定差距,所以“三大动力”的一些配套产品选择外省企业生产。

二、存在问题

1、企业对发展壮大的思想解放不够。企业主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在生产上,谋求短期利益,致使企业发展空间有限。同时,一些配套企业在资金方面也相对匮乏,资金流动不畅,企业主在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时方法不多,对企业的发展存在顾虑,同样制约企业发展。

2、政府角色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一是沟通协调力度不大。政府在“三大主厂”与配套企业间缺乏沟通,使双方长期合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扶持政策不够。缺少对区域内“三大动力”配套企业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力度也够。三是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区级财力有限,使科技投入不能满足配套企业的需要。

3、配套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一是管理水平不高。多数配套企业技术设备陈旧,人才流动大,缺乏成熟技术力量,管理方式粗放,影响企业发展。二是生产计划性不强。产品多处于生产加工初级阶段,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弱。配套企业的依存性高,产品一般供给“三大动力”,没有自主产品,更没有相关知识产权,得不到政府科技方面的政策支持。加上自身科技创新资金有限,使产品科技创新难度大。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解放发展思想。

一是政府在扶持企业上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政府要解放思想,不断加大与企业的沟通力度,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针对企业特点和需求,加大对配套企业服务的力度,为企业提供特色化、智能化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配套企业的流动资金较为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省内没有配套企业,外省配套企业也是数量有限,一方面价格偏高,影响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其生产负荷也较重,有拖期交货的现象,影响企业产品成套。

二是不断提高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念。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在发展壮大上,放眼长远,树立做大做强的思想,在利用好现有资源和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找企业发展的突破点。

2、加大对配套企业扶持力度。

一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希望市委、市政府对省内配套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制定完善更加有利于配套企业发展的投资、引资、土地、金融方面的政策,对配套企业在贷款贴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对贡献大、效益好、发展快的配套企业及其法人代表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在资金上提供保障。政府应加大对配套企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引入第三方投资,建立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三是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借鉴南方配套企业发展的有效经验,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区配套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区域共享机制,以区域内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形成区域性科学仪器装备资源共享网络,企业可以无偿或以少量的资金使用三大主厂的试验及检测设备,实现区域科技资源有效利用。建立配套产业集群综合服务机制,定期举办科技培训,在科技信息、科技成果、项目供需、人才供需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最新、最详尽的资讯和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推进产学研互动。建立广泛合作机制,加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院所、企业与企业之间密切的联系,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推动配套产业基地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发挥香坊科技信息网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实用、快捷的服务,使企业及时了解发展动态,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实现区域科技资源有效整合,信息共享。

3、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利用现有发展优势,以骨干规模企业为龙头,加大配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建设,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配套企业群体,扶持并带动小型配套企业,实现配套企业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围绕**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配套方向,重点扶持**透平设备总厂、**汽轮机辅机工业公司、**哈汽叶片加工有限公司、**三源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带动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配套企业。围绕**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的配套方向,重点扶持**东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博深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带动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等配套企业。围绕**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配套方向,重点扶持**电机厂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哈电机械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带动汽轮发电机、水轮机、水轮发电机及风力发电等配套企业。围绕为发电设备行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方向,重点扶持**现代吹灰技术有限公司、**庆功林泵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发展。

4、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在现场管理上,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改善和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参加成长型企业培训班,采取由专家对企业管理、生产、销售等流程运转进行点评的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价,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在自主研发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企业研发主打产品的能力。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加强技术开发队伍建设,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科技成果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坚强的技术后盾。

三是在人才培养上,为企业提供后备力量。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哈工大、哈理工等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发挥**蓝领学院等区域技术人才摇篮的优势,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的内质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于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观光休闲农业作为适应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变化的最佳产业结合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建设现代农业、传承农耕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市供销社组成调研组,赴**、**、**、**、**等地,就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报告呈报如下:(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

一、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五.一”、国庆长假、双休日的实施,工薪阶层全年假日达到三分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230家、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5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2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发展势头良好。一是企业数量多。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各类观光休闲农业企业237家,直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200多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人员600多人,关联从业人员近万人。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蔡庄村生态旅游家园和**的瑞阳生态农业大观园,这3家观光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投资规模都在500万元以上。三是经济效益好。2008年,全市观光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达一亿元,已成为我市农村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经营模式多样。全市观光休闲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了以**白羊峪村为代表的生态家园旅游模式;以**大黑坨村为代表的农业新村旅游模式;以**东**满族乡为代表的农村文化旅游模式;以**老渔尖村为代表的当代渔村旅游模式;以**沙石峪村为代表的农业景观旅游模式;以**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旅游模式。

3、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我市地处京、津、**的金三角中心,丰富的山水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形成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观光休闲农业逐步步入了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强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发展形势虽然喜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效应不强。各地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基本属于自发行为,缺乏区域统筹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观光休闲农庄设施简陋、项目雷同、活动单一、服务水平较低,还停留在钓鱼、打牌、吃土菜这一层次上,缺乏更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三是扶持力度不够。涉农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够协调,还未形成部门合力。许多观光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难,无法加大投入,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农村水、电、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相对薄弱,也影响观光休闲农庄的接待能力。

三、推进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抢抓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方向,实现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地措施强力推进,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与农业区域布局相关联。因此,必须要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经营,防止一哄而上、无序开发。各地要加强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统筹规划,使观光休闲农业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突出特色。观光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观光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因此,要指导和帮助经营者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将富有农业特色休闲项目引入农庄企业,打造特色招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于一体。要注重吸引游客参与,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是坚持加大投入。投入不足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配套产业。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转让股权、出让冠名权、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动观光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是坚持提升品牌。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加强对观光休闲农业质量的控制,制定完善观光休闲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机制;要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尤其对于上餐桌的食品,质监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一定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观光休闲农业企业的产品和餐桌上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五是坚持优化服务。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工作合力,要自觉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优质服务。要十分重视观光休闲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观光休闲农业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农业、旅游、农合联等部门要整合乡村旅游与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紧密型工作机制,共同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典型推广等工作。

二〇〇九年十月一日

关于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农办《关于召开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工作调研座谈暨今年农业重点工作调度会议的预备通知》的要求,市供销社、市农合联选派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就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赴**、**、**、**南等12个县(市)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报告汇报如下:(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位置,积极支持市县农合联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规范引导,高效服务,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了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多元化、合作规模扩**的发展态势,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8家,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402家,未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社26家。入社成员74556户,带动农户40041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3.8%,2008年全年销售额近25亿元,助农增收8亿多元。在这4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214家,养殖业129家,金融服务4家,其他81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4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加入市县农合联的313家,入社农户54524户,2008年实现销售额21亿元,助农增收6.6亿元。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1、政府推动型。政府发挥其资源管理优势,扶持推动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其运作模式为“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如**县政府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顺应服务“三农”需要,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合作服务方式,在全市首创了有金、昊宏、吉利、爱家4家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运营,为群众提供灵活、便利、快捷的资金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2、龙头企业领办型。龙头企业利用其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培训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其运作模式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如**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依托**县胡子工贸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成员提供有机肥1000多吨,积极倡导栗农生产有机板栗,建立有机板栗基地5000多亩,注册了“胡子板栗”商标,精心组织板栗加工,并在6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胡子板栗专卖店”。此外,专业合作社还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客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年可销售有机板栗1200多吨,助农增收160多万元。

3、基层组织牵头型。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利用其引导优势,围绕某一特色产业,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运作模式为“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如**区长贵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组建而成,入社成员300个,注册了“唐宇”品牌,建立了无公害大棚西红柿2500多亩,引进了“酷本”等西红柿新品种,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年可人均增收7010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五个村种植大棚西红柿1000亩。

4、能人带动型。农村中从事专业生产经营的大户,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联合其他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如**县秋利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由当地社会能人王秋利注册资金600万元组建而成,入社成员3000户,注册了“第一斗”品牌,建立有机水稻基地2.1万亩,统一为成员提供农资、融资和销售等服务。

5、供销社引领型。即依托供销社的资源优势,由供销社人员领办,联合相关农户参与而成立的一种模式。如**县大荣笤帚苗专业合作社,由**县供销社牵头领办,入社成员200户,年产笤帚600万把,出口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助农增收3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唐字[2006]9号文件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在**南县召开了全市农合联建设现场会,重点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及农合联等涉农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近年来,全市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各级主要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市县农合联利用每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扶持政策、典型经验,努力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二)加强领导,完善措施。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农合联等涉农部门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实现城乡等值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来抓,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合联职能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唐字[2007]25号),赋予了农合联统领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勇做出了“应尽快把**农合联做大做强”和“应在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的重要批示。市县农合联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工作重点,分别成立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

(三)开展培训,提高素质。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市县农合联及其他部门多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一是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专业合作社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合作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合作。二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三是分层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现代经营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善于带领农民合作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

(四)抓好示范,培育典型。为了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农合联与市文明办、市工商局、市供销社联合在全市选择运作规范、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十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为“**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当地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五)加强扶持,落实政策。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市县农合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一是加强技术支持。通过联系大中院校和农技推广等部门,对相关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加强项目支持。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农合联会同财政部门优先推荐上报农业项目,尽可能争取适当的项目资金,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对成员的服务能力。2008年,**区农合联、**县农合联对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扶持、发放资金100多万元。此外,**区农合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区政府投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市**区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公司的服务宗旨是“方便”、“救急”,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担保公司由主管区长任董事长,区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任副董事长,具体负责管理担保公司事务,区直各涉农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管理,在区供销社集中办公。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可以放大到注册资本的6—8倍,面向全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同时,工商部门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注册时不收取注册费,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征了增值税等。

(六)加强指导,促进规范。市县农合联按照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原则,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一是对新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进行引导,帮助建立健全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二是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规范运行,在服务质量、利益联结、市场开拓能力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加大指导。三是对发展比较规范,有一定带动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在品牌建设、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及农产品开发、深加工上给予大力指导、扶持和帮助。

三、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什么,通过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农民怎么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三)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有效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不起的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系列化服务,引导同业农民有序地、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提高了农民谈判的能力,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克服了经营规模过小所产生的弱势,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散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孤军作战的局面。

(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由产业大户或购销大户牵头组建的,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返利、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技术、市场信息、低价提供生产资料等,直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五)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与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了农业产业链。

四、存在问题

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还处于起步和功能提升阶段,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一是发展速度不平衡;二是发展规模不平衡;三是质量水平不平衡;四是带动作用不平衡。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我市的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量少,业务范围窄,大多数都只停留在信息、技术服务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不多。有的专业合作社虽然注册了商标,但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品牌获利能力不强。部分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只局限在本乡本土范围内,远远达不到规模化、组织化的要求。

(三)内部运作不规范。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松散合作"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和营销服务,产权关系比较松散,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品销售环节或多或少有部分盈余,多数作为了公共积累,基本上没有进行盈余返还。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和运营成本。在财政扶持上,尽管中央、省、市级财政每年**排了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但资金数额不大,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不到财政扶持。在信贷支持上,由于联合担保机制还不够健全,担保范围还比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银行和信用社申请贷款只能以农户个人的名义进行小额抵押贷款且利率高、期限短。

五、下步措施

一是继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农合联受市政府的委托,代拟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此文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及政策规定,文件出台后对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市农合联将抓住当前各方面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推广**县经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严格把关。突出选择有组织带动能力、有销售渠道、有经济实力的大户和经纪人创办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种、养、加”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以及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特色专业合作社。

二是继续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全市农合联将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参股、控股、合作形式,培育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果菜生产基地和生态养殖基地,组织好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对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经过分拣、加工、包装后,配送到城市各大超市、交易市场、学校、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顺畅流通与对接。全年力争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50亿元。

三是继续搞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好培训工作,是农合联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是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提高科技经营素质和应对市场能力的有效途径。此项工作很受农民欢迎,也多次得到政府领导的肯定,要一如既往地抓下去。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要举办1—2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全市取得国家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培训人数争取达到500人以上。

四是继续抓好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各县(市)区农合联将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注册品牌,进一步促进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拓展销售市场。

六、几点建议

为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一是各县(市)区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二是强化农合联职能作用,由农合联统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各涉农部门要协调联动,通力配合,搞好服务,共同形成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合力。三是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或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社。

(二)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现在一些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要吸取过去搞合作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教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要少干预或者不干预。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完全指望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中自发萌芽,也是不现实的。同时,国际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因为我们的农民还没有组织好而放慢脚步。因此,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向农民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作用、有关法律政策,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识,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三)加大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有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各级各部门应当确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各级财政,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以增强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对成员的服务能力。建议市政府每年至少安排200万元财政资金,由市农合联重点扶持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等。各县(市)区也要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由县级农合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加强信贷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建立农户贷款联合共保机制,评定信用等级,按等级确定信用额度,大额实行抵押贷款时,要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加大涉农项目支持。各级涉农部门要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扶持开发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发挥其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组织优势和示范作用。四是落实优惠政策,认真执行中央、省、市政府在税收、信贷、注册登记、用地、用电和产品流通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四)出台优惠政策。一是用地、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花卉苗木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需要临时用地的,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形式予以解决。符合土地流转条件的,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的建设用地,可由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尽快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制度。二是扩大金融服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农产品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专业市场建设等所需资金,农村金融部门和其他商业银行要给予政策性货款和贴息货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涉农部门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水利部门要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供水、饮水等基础设施;交通部门要加快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地的交通条件,畅通农副产品运输渠道;电力部门要加大农村电网的投入和改造力度;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在农村的覆盖网络,为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外界信息创造良好条件。

(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结合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每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特色产品成立一个以至若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结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一个产业、一片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龙头企业"的模式,在全市农业生产基地建立一批专业合作社。三是依托农村能人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大户发挥自身典型示范作用,带领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或者参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每个文明生态村都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七)制定发展规划。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2009年,全市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到2012年,全市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以上,全市有90%以上的农户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0%以上的大宗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加工和销售。

(八)发挥农合联作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勇“应尽快把**农合联做大做强”的批示精神,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合联发挥统领、指导、服务作用,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市县政府要学习借鉴**区政府经验,整合农业扶持资金,支持市县农合联组建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担保,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难题。此外,市县政府每年应拿出一定比例的农业扶持资金,由农合联用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民培训,支持农业开发项目,开展农业保险等项目。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