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考察报告] 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考察报告] 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发布时间:2019-06-04 14:53:02 影响了:

桐庐县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考察报告

按照市委胡世忠书记的指示要求,12月24—25日,我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率党政考察团到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考察学习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工作先进经验。两天时间,桐庐县巨大的建设成就、亮丽的市容面貌使考察团成员深感震撼、深受启发;也感受到了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措施上的差距,更增强了加快城市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工作特色亮点

桐庐县域总面积达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0.47万,全县共辖4个街道、6个镇、4个乡。县城面积16.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左右。近年来,桐庐提出打造“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和建设“风景、低碳、人文、开放、幸福”五个桐庐的奋斗目标,重点打响“中国画城 潇洒桐庐”的城市品牌。

(一)城市规划体现理念前端、站位高端。没有思想的领先、理念的引领,就没有行动的表率。在城市建设中,桐庐十分注重策划和规划,在规划上标准高、理念新,舍得花精力、花本钱,用科学的规划引领科学的发展。通过深化“名师名院”合作,与中规院、中国美院、浙江省规划院、同济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委托知名规划师承担规划编制任务,不断拉高城市规划的标杆。尤其是首创了“风景桐庐”理念,提出以景区化打造为导向,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以全域景区化的新思路,高标准编制了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将“美丽”融入规划,让规划尽显“美丽”,让桐庐处处是景、时时见景。先后荣获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美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金名片”。

(二)城市建设注重精雕细琢、色块和谐。桐庐始终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没有一味追求速度、规模,而是突出精雕细琢,将精品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既重视城市整体的效果,又注重细节标准的把握,营造了协调统一、精致大气的城市形象。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控制风格、材质、色彩、高程、天际线的统一,比如为了做好道路绿化和沿街楼宇室外景观的衔接,鼓励楼宇的室外景观同人行道进行统一设计。在细节把握上也力求做到精致协调,所有建设从选材就开始把关;路面绿化带的景观石,不是批量购买,而是根据景点风格需要,从造型、大小、色彩等要素进行单块采购。在园林绿化方面,比如迎春南路两旁的生态公园所种的草皮与高尔夫球场草皮的品质一致,四季常绿,所有的树种都进行了精心搭配和林相改造,呈现出各种奇丽的色彩。

(三)城市管理突出部门联动、智慧高效。城市管理好坏影响城市发展活力。桐庐通过不断地创新探索,努力使城市管理更加精致到位。着眼构建“大城管”格局,通过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城市管理运作模式,统筹协调规划、建设、市政、交警、环卫、环保等部门,着力实行统一指挥、网格管理、高效运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模式。设立了路长,由县级领导牵头负责主次道路的文明创建,公安巡警配合震慑,有效减少不文明行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倡导严管重罚与人性执法并重,设立“桐庐百姓日”“政府开放日”,广泛开展“举手之劳、从我做起”等市民互动活动,增强百姓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发挥“楼下书记”等基层自治作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

(四)城市发展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城市节点既是美丽县城的金名片,又是发展城市经济的新平台。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迎春商务区,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并成为浙江县域楼宇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中国最具活力的楼宇经济样板区;以现代健康服务业为主的富春山健康城,着眼建设城市后花园,抢占健康产业发展先机,引进了国际养生园、颐居乐、国际丝绸展览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逐渐将生态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杭黄高铁新城建设,实施杭黄铁路站前广场、东兴路景观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富春绿道风光带,打造美丽县城新门户;富春江夜景亮化工程,让整个城市的夜晚璀璨动人,“春江花月夜”更成为“最美县城游”的精品项目。这些城市建设的重大区块,成为了桐庐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二、几点启示

桐庐处处生态宜居、和谐优美,尤其是与吉安县在人口面积、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在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对标学习、积极借鉴。

启示一:目标规划导向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划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所坚持的目标定位,体现了城市建设者的眼光、智慧和担当。在桐庐县委政府门口有一句标语“全国文明城市 美丽潇洒桐庐”,是他们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可谓站位高远、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并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定位,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可以说,桐庐城市建设高端、大气、温馨,与西欧城镇几无差别,形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启示二:细节精致程度决定了城市品质高度。城市主入口、城区主干道、城区功能区等景观环境浓缩了城市的精华,它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的总体印象。桐庐人最为得意和自豪的就是高速出口的景观带、迎春商务区以及滨江景观带, 沿路成荫的绿树、街道宽阔干净、高楼鳞次栉比,小广场、小游园、山体绿地镶嵌其中,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巨大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现。每一个进入桐庐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吸引。

启示三:民本意识强度决定了群众认可广度。片面强调商业元素、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的理念,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这次学习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桐庐城市建设非常关注民生需求,比如滨江绿化区块改造中共拆迁1800余亩,若推向土地市场进行招拍挂,每亩价值上千万元,但是为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需求,桐庐仅留开发建设用地400多亩,其余都建成滨江绿化带留地于民、让绿于民。在这种大拆大建实践中,除干部执行力无比强大之外,更得益于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认可。桐庐群众与当地县委县政府同心、同德、同力,支持、参与、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真正发挥了建设美丽桐庐主力军的作用。

启示四:文化挖掘深度决定了城市品牌亮度。特色品牌是一座城市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只有尊重和珍惜历史传统、地域风貌和特色文化,方能保持并彰显城市所独有的文化韵味。桐庐县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在充分挖掘山水资源的基础上,做精“文化融入”文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桐庐独有的人文特质,使得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尽显桐庐特色。全方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在环溪村突出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聚集地的“清莲”文化,荻浦村充分发掘千年历史,挖掘古孝义、古戏台、古树林、古造纸等特色文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荻浦村利用遗弃的猪栏、牛栏开发成茶吧、咖啡馆,城市和农村特色品牌共同演绎、相得益彰。

启示五:机制创新能力决定了城市发展活力。体制机制是“顶层设计”,是加快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破解城市建管难题的保证。桐庐县从城市规划到精细管理,从园林绿化到打造水系,从公园建设到文化保护,都建立起了衔接紧密、配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城市建管中,讲究部门联动、协调配合。比如桐庐县城每个建筑的风貌、颜色、材料全都要由住建部门进行审核,并通过向个体的投资户收取保证金,确保能够按设计方案进行。比如在工程建设中由环保部门先审核是否有合格的环保设施,住建部门再颁发施工许可证,城管部门坚持严罚严管,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沿路抛洒;对违规企业顶格处罚并实行一票否决,禁止其再进入本地的其他工程项目,这样严格的执法,有效杜绝了不规范操作的情况。对于吉安县,当务之急就是要敢于冲破旧制度、创建新制度,在城市拆、建、管等各领域建立起一整套务实管用、衔接有力的制度体系。

三、思路和打算

吉安县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很大程度上是纵向上的自身进步。跳出吉安县看吉安县,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以“三个走在前列”为牵引,大力推进“两大战略任务”,努力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中,闯出新路子,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一流标准,做精城市规划,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学习其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有效措施,提升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一是高起点规划。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单位、优秀设计师,高标准编制县城功能和品质提升指导规划,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调控,切实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完成城北新区二期控规、物流园控规修编、城西片区概念规划编制,启动县城排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等专项规划编制。高水平编制永和特色小镇陶瓷产业园,桐枰航空特色小镇总规、控规、产业策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做好县城重点地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高标准定位。按照“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定位,坚持“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大理念,做足“显山露水、治山理水”文章,尽快启动“引水入城”工程,保护君山湖、龙湖、天祥湖、娑罗山等城市水体和山体,注重整体风貌控制和空间塑造,严格控制君山湖周边特别是娑罗山北侧的建筑高度,保持显山露水的独特景观和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沿君山湖、龙湖、天祥湖和城北水系建设无障碍环水系柔性自行车道和有氧健身步道,全面规范绿化、灯光、建筑外观整治,打造20公里最美岸线。三是高质量融合。坚持产业兴城、以城促产,大力实施北拓南延战略,加快吉安县商会大厦建设,推进总部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推进王府·中坏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完善汇金商业城功能配套,提升商业品质;加快立讯产业园、赣大物流园发展建设,进一步夯实城市发展根基。坚持名家设计、巧手设计,推动城市建设与人文历史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庐陵文化内涵和吉安县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街区,着重在建筑视觉和城市风格上彰显庐陵的定位和特色,让城市因有文化内涵而美起来,体现出高雅之气。

(二)坚持精雕细琢,做美城市形象。树立“城市是雕出来的、画出来的” 理念,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理念,塑造城市美好形象。一是从严处把关。严格方案审查,在公益公建项目和城市公园、广场、水系打造上从严审查把关。突出沿主要道路立面形象,沿路市政设施和环境人文景观建设的相互协调,坚持以灰白为主色调,严格把握建筑外立面色彩材质,对标市城南新区划出建筑退让道路红线,专门设计、专业施工退让空间绿化,确保做精做细。二是从细处着手。坚持质量第一,品质第一,将单体建筑、建设工程作为艺术品来打造,在设计方案、建设材质等方面,精心组织、精雕细琢。既注重工程项目的内在质量,又注重外观环境,从沟槽处理、基础施工、路面摊铺、人行道板铺装等环节着手,扣住花池、花钵及花盆的材料、形状、颜色等细节,科学论证绿化植物品种的搭配以及栽种的距离、密度,让城市建设处处体现细心,处处呈现精美。三是从点上发力。注重提升门户形象,对三角塘、敦厚大道、高速出口君山大道沿线、庐陵文化广场、吉安大道等重要的门户位置(入城口)的形象打造,合理布置街道家具,增设雕塑或景观小品,提升城市美感。借鉴桐庐经验,大面积植绿透绿,对庐陵文化广场、敦厚大道、庐陵大道等重要城市道路、广场绿化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成景观窗口和迎宾大道。做好庐陵大道两侧的城市设计,结合棚户区改造,实施拆旧建新,选择条件合适的建筑群进行夜色亮化设计,建设高档次的夜景灯光,展示城市重要标语。

(三)坚持问题导向,做优城市管理。坚持城市工作“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使“清、净、整洁”彰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是开展治脏行动。牢牢抓住市容环境整治、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秩序、规范经营、等整治重点,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强城市管理队伍专业化培养,着力提高绿化和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和运维能力、公园广场绿化管护水平。依托已建成的数字城管平台,扩大覆盖网络,逐步构建多元化、标准化、网格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数字城管”执行效率。二是开展治乱行动。强化两违管控,加强105国道、君山大道、昌吉赣高铁沿线等主干道两边的农民建房和安置点建房控制,整治建筑外表,依法依规拆除屋顶广告牌,深入开展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僵尸车”、门店招牌、户外广告、防盗窗以及黑臭水体和垃圾死角集中治理,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全面提升背街小巷品质。三是开展治堵行动。着眼城市行车难、停车难问题,积极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君山湖片区道路工程、立讯产业园周边道路网架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吉安大道中段提升改造工作,启动城区畅通“微循环”工程和城西片区“三横一纵”道路网建设,打造畅通城市。继续巩固庐陵大道、富川路、君山大道文明交通样板街成效,扩大样板街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交通信号灯、标牌等交通设施,在道路两旁增设非机动车棚,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从严整治拐的、大货车、渣土车等交通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在街角、楼边一些闲置地块和棚改拆迁、拆违拆临后释放的空间,建设一批街心停车场等,确保每年新增停车位1500-3000个。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实城乡统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逐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践行“城市双修”理念,继续深入推进县城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西京花园、广苑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和县城关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一个污水处理厂,对县城已建污水(雨水)管网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和改造修复,进一步完善管网配套功能,对龙湖、月亮湾、天祥公园、城北新区水系等水体进行人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和保育。启动君山湖湿地公园并完成园路、广场铺装、环境小品、设施等建设,完成坪里郊野公园娱乐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充分利用部分拆除的棚户区地块,留地于民用于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含健身场所),让绿于民,就近满足老城区市民的日常休闲、健身等需求。二是彰显乡村特色。深入做好前期调研准备,编制具有地域特色、村落特色的规划,实施乡村景观提升工程,在房屋主体结构、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其青砖黛瓦,斑驳古朴的味道和乡村底蕴。村内道路尽可能就地取材,采用鹅卵石、小石板等进行镶嵌。传统村落可利用老房子拆除的旧砖、旧石头等进行地面铺装,以凸显村庄的历史年代感,让村落留住特色,留住乡愁,留住记忆。三是提升乡村品质。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在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理的基础上,加大乡村环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房前屋后的环境进行修饰,在房屋外围用竹篱、攀援植物、盆栽草花进行点缀,丰富景观内容和层次,下功夫整治村容村貌,改变村民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城镇宜居环境。

(五)坚持机制创新,做强工作保障。建立切实有效、富有特色的制度机制,为城市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成立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将城市建管项目列入重点调度内容,实行县级领导挂重点项目机制,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借鉴桐庐“路长制”和我县创国家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将县城划分片区,由县级领导担任片长,牵头片区内相关县直单位负责整个片区内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县级领导分片负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落实机制。二是创新联审联巡机制。从城建、城管、交警、市监、环保等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项机构,负责从各自职能角度对城建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审核把关,对城市建管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全天候巡查,及时查处,从严管控。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在城市建管方面的投入,在保障项目建设投资、人头经费的基础上,根据绿地面积、清扫道路面积、人行道广场铺装面积、路灯亮化数量等来核算城市运维投入,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充分保障。四是推广市民参与机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文明市民宣传教育,积极选树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积极倡导严管重罚与人性执法并重,逐步提升城市居民文明素质,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本次创业管理实践课程很荣幸在林海农林生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苗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得知公司是一家集国内外珍惜植物种植,优质水果种植及采摘,园林绿化工程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在王总的介绍及带领下,参观了苗圃基地格式各样的兰花以及各种供参观的有创意形状的花卉与树木。虽然现在是冬天,没有百花齐放及绿意盎然的景象,但苗圃基地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相比于普通的苗圃基地更具俏皮与青春的气息,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就更能吸引游客与推广产品。从王总讲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深知创业的不易,经营企业需要紧跟时势,有长久合理的规划以及注重人才的引进。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行扶贫工作。

虽然目前苗圃基地并无参观和旅游收入,主要目的是推广产品,但我认为可以将苗圃基地打造得更加现代化来进行推广的同时作为公司收入的一个点,可以对一些有特色的景观及娱乐项目进行收费。或是在苗圃基地安排工作人员与前来参观的人进行互动,送绿植给游客,收集游客对于苗圃基地发展的建议,这样可以在游客的反馈中不断对苗圃基地进行改善。

虽然苗圃基地的开发、建设及经营与运作上都比较成熟了,但做为一个现代综合基地,其现代化显然是不够的。首先应该实现规模化,不仅是市场场地的规模化,更是生产场地的集中度和机械可操作程度。目前苗圃基地的树木与花卉虽然同一物种的都集中在一起,但整体上太分散,由于地形的影响,不利于机械化管理。其次是机械化,只有连片的适种苗木的土地,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作业,所以可以说苗圃的规模化是实现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规模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目前苗圃的施肥洒水等都是人工实现的,可以考虑引进专门的施肥配药设备,这样就只需要定期检查设备,配置好施肥配药参数,而无需大量人工花在上面。另外是实现标准化。大规模的土地如果没有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就会成本很高,实现也很难。所以只有实现机械化,已经制定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标准才会有用武之地,标准化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实现标准化既节约了苗圃的生产成本,更能够提高苗木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为早日实现苗木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化这一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是实现信息化,这里的信息化指的是贯穿苗圃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从苗圃建设、苗木生产、销售、技术乃至服务跟踪各环节。信息化可以全方位促进苗圃标准化建设。在苗圃的苗木培育上,可以多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环境,空气温湿度等,并设定各苗木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实时调节各项数据。

最后希望林海农林苗圃基地能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苗圃基地,为企业做好宣传,成为国内林业龙头企业。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确保城区文化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现就大东区社区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街道14个,居民50户74人,社区工作者85人。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社区工作人员分析

截止8月末,全区社区工作者1433人。女性1322人,占全区比例92%;男性111人,占全区比例8%。年龄30岁以下186人,占全区比例13%;年龄30-50岁的1216人,占全区比例85%;年龄50岁以上的31人,占全区比例2%。学历为专科620人,占全区比例43%;本科801人,占全区比例56%;硕研12人,占全区比例不到1%。

综合来看,我区社区工作者女性比例较高,能较好的优化提升社区服务,提升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但对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就相应减弱。在面对精神残、具有暴力倾向的社会人员以及其他具有危险性人群,难以适时高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同时高学历人才稀缺,社会事务服务研究不够深入。现在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一是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他们主要是依法选举产生。二是由区(市)民政局聘任的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从事低保救助、就业和社会保障、人口计划生育、信访调解等工作。三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具有自原性、无偿性、公益性等特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区已基本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具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作风踏实等优秀品质。但是我区的社区社会工作还存在主体职责不清,社区服务过程中有关组织在工作中沟通衔接不畅问题,同时许多体制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盲点也无法顾及和解决,如弱势群体的自助和自立等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部分问题没有归口的机构进行对接等等。

二、社区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实施老旧社区公共用房改造,我区城市社区全部达到市里规定的400平方米使用面积的要求。全区社区公共用房面积由原来的40635㎡提高到71600.67㎡,净增30965.67㎡,平均面积达663㎡。同时,加强了社区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社区标识、颜色格调、牌匾制式、功能布局、窗口设置和服务格局的“六统一”。

三、社区服务模式

服务网络基本形式:区、街道作为服务中心,社区作为服务站。服务设施基本齐全:社区基本具备了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设施和条件。服务领域逐步拓宽:社区服务已从传统的民政对象到全体居民,从单位服务逐步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已涵盖了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服务项目不断增多:社区承担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事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文化、科普、教育、体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及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同时还开展社区矫正、残障康复、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服务。

为使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细心、贴心、诚心的服务,大大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和居民满意指数,全区社区积极探索多样服务方式。错时服务”解决了“上班时间同步”的矛盾,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效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预约服务” 实现了“全天候服务,让社区服务没有死角”。居民一个电话就能预约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服务。“上门服务”解决了空巢老人、残疾人、行动不方便等弱势群体的办事难题,让他们“不离家、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关心和关爱。“代办服务”实现了帮居民“跑腿”办理事务,使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快捷便利的代办服务。

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是居民参与率低。按有效人口基数计算,经活动居民参与率调研,发动居民参与较好的社区,居民参与率仅为6.28%。

二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72.38%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离退休人员和弱势群体。

三是居民参与程度不深、形式不够丰富。现有形式仅为讲座、观看节目汇演、科普大学,参与程度仅为观看。

四是居民多以参与社区活动或以被动受邀的形式参与社区,对社区治理献计献策、参与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欠缺,仅有3.97%居民对社区建设献策。居民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社区工作,参与共建积极性、共建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干部的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置若罔闻,对于计外怀孕、超生现象,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工作起来显得苍白无力,看到社区干部上门干脆闭门不理,甚至有谩骂现象,许多共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支持社区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街道社区行政级别低,对共建单位来说往往显得“人微言轻”,工作无法推进。

五、加强社区工作及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管理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的转变,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群体的聚集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建议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一)严格把好入口,从源头做好社区工作者的选用配备

社区工作者应当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社区工作者对涉及稳定、违法行为等苗头问题要以敏锐的政治意识早发现,早上报,早控制;要踏实工作、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如果社区工作者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八小时工作权利,缺乏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苦的奉献精神,只是上班来社区,下班就回家,工作机关化,与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就会大为下降。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居委会干部制度,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配备社区管理和社会学专业人才。

(二)切实减轻负担,促进社区居委会基本职能回归

目前每个社区的居民户数多在3000-4600多户,社区内居民数上万,社区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大。居委会作为联系政府与居民的桥梁,工作内容烦琐,涉及低保、救助、优抚,劳保,医疗、卫生、治安、就业、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社区服务功能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服务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就业,生活救助,困难帮扶,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而精神文化、心理疏导等较高层次的服务开展相对较少。

(三)健全各项制度,克服重用轻管弊病

从广义上讲,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就是社会工作者。尽管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具备了较好的政治素质,工作踏实,勤恳、具有奉献精神,但是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的背景,而且在他们工作过程中,也没有相关的培训,专业素质不高,工作质量难以提高。鉴于社会的多元化,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条件的服务对象对服务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都要求社区工作者将服务工作做到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其中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工作理念,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而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做好服务的基本条件。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现有工作人员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获得职业发展,使社区干部从事社区工作做到应知应会,即知社区、知职责、知业务、知理论,会调研研究、会联系群众、会做思想工作、会管理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四)提高重视,加强社区自治力度

各级领导和部门对社区工作重视不够,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据部分工作人员反映,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了数年,对全县城市建设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认识不到位;街道办的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对自身性质不明,属性不清,定位模糊,职责不明,虽然社区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职权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授予和法律的认可,使社区居委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二是与辖区相关职能单位职责不清,混乱管理,有些部门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更谈不上勤于服务居民。调查中发现,驻区的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认单位不认社区,社会性工作突出部门、行业特征,根本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加之,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开证明、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延缓了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村居混住,外来杂居,社区管理“两张皮”。红旗队村虽地处街道社区,但红旗队村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属街道办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关镇负责。类似交叉管理的诸多问题还很多,严重制约着街道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尊重社区居委会的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等自治权。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便于社区在辖区内开展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县委、政府及其部门在确定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年度考核等时,要经批表彰单位所在社区的同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