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扫雪烹茶 [扫雪烹茶赏紫砂]
 

扫雪烹茶 [扫雪烹茶赏紫砂]

发布时间:2019-06-12 03:51:39 影响了:

  中国文化讲求意境,追求浪漫主义,山高月小如是,柳暗花明如是,聆风把酒如是,扫雪烹茶亦如是。品茶之器具,早已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进入了收藏的行列,以紫砂壶为尊,壶中乾坤,自另有一番天地,另一层境界。
  
  
  茶具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瓷器茶具收藏和紫砂茶具收藏。既能实现泡茶的功能,又能作为家居装饰,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许多茶友都愿意收藏几件自己喜欢的茶具,其中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
  紫砂首先具有实用价值,明人文震亨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制品又是艺术品,张岱《梦忆》中提到:“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可以直侪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贵重如珩璜,甚至于超过珠玉。
  紫砂壶得天独厚,应运而生,胸襟开阔,海纳百川,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也与诗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相通,一直受到天下茶客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偏爱与追捧。如苏东坡、郑板桥、李笠翁、董其昌等,还有乾隆皇帝、两江总督张之洞、民国主席林森、考试院长于右任等,也都是爱壶爱茶之人。
  中国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江苏省本就是我国极为重要的陶瓷生产地,紫砂陶即产于江苏宜兴,它不但成为江苏省最出色的陶艺产品,更是最富有文化气息及高度艺术水准的陶艺品。
  就宜兴紫砂壶来说,它产生于宋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宋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的诗文中写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表明在北宋时期就有紫砂烧制。宋代紫砂壶传器有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出土的北宋中期紫砂器:平盖龙头双条把壶、高颈六方壶和平盖提梁壶。
  有记载可考或有传器可证最早的紫砂壶明手(明手:明代的制壶师),当推明代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和供春。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也提到:“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供春所制茶壶,款式不一。创作过“龙蛋”、“印方”、“六角宫灯”等新颖式样,而尤以“树瘿壶”为世所宝重。之后继起的董翰、赵梁、元畅和时朋,则因精湛的壶艺被称为“明四大家”。
  紫砂壶生产营销在国内盛行了三百多年。在国外,它也大为艺术界所珍赏,几乎是“茗壶奔走天下半”了,上世纪的名家有顾景舟、王寅春、蒋蓉等。改革开放后,由于港台地区对紫砂文化的热衷,宜兴紫砂开始出现新的历史拐点。传统紫砂也因此走向现代化,并产生一系列工艺、器形和装饰的变革。一大批传统艺人和新生力量共同开创了现代紫砂工艺,传统和创新的交融成为新时期的最大亮点。
  这一时期的壶艺名家有吕尧臣、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何道洪、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均是闻名全国的工艺大师。“周记紫砂”的老板宜兴人周平在上海经营紫砂壶近二十八年,与这些制壶工艺名家皆有深厚的紫砂缘,在宜兴当地也很有名气,经他手卖出的名壶可以说涉及所有的大师,而在他位于浦电路280号的店铺中,更是能看见紫砂壶的名家精品。
  01 .供春树瘿壶:
  年代:明代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传说他姓龚,名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当时和后代的许多制壶大师都争相仿制,供春壶名满天下。
  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应该归功为供春,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中,仿制供春壶的人很多,我们从各个博物馆可以看到: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还有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做过仿制。
  
  02 .曼生壶:
  年代:清代
  “曼生壶”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制壶名家——陈曼生所创。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他来到宜兴某地做知县,对紫砂壶非常感兴趣,于是联合一群懂书画的文人与紫砂艺人杨彭年兄妹一起开创了曼生壶。
  曼生设计茗壶“十八式”,在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历史上是一件重要之事。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03 .宫廷壶:
  年代:清代
  这把宫廷御制珐琅彩紫砂壶雍容华贵,存世已经很少。
  
  04 .朱砂壶
  工艺师:时大彬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朋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间。时大彬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泥片和镶接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
  
  05 .大亨壶:
  工艺师:顾景舟
  “大亨壶”即是清一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制掇只壶。邵为人正直而不流时俗,他的壶格高韵清、大气磅礴。由于生性孤傲而不轻易制壶,当时就有“千金容易得,大亨壶难求”之说。顾景舟一身以邵大亨为追随的榜样,他 对大亨的推崇可以从高振宇的《和顾爷爷在一起的日子》一文中,顾老在对高振宇讲述大亨德钟中窥见,以顾老在近代紫砂界的高度,他大可登高一呼称是大亨在世,或是已超越大亨了,但是他没有,这其中奥妙在于,顾老知道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发挥。
  
  06 .成音壶:
  工艺师:周桂珍
  成音壶由四家名家合作:周桂珍造、程十发画、韩天衡书、杨留海刻。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的艺术最突出处,就在“工极而韵,紫玉藴光”。壶身丰硕饱满,形神兼具,不仅造型上的美观适度,而且制作艺术上也是既严谨而又简净,即工细到让你感觉不出它的工细,简练精湛、儒雅大度,是所谓“大匠不雕”的境界。
  
  07 .将军壶
  工艺师:葛军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长城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绵延万里,自古便与将士的雄心壮志分不开。或许是因为葛军骨子里的那股豪气,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50周年之际,他以“长城”为题材,设计了《将军壶》,以此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现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壶的上半段由56块墙砖相连,壶上镌刻着全军在职和离退休百位将军的亲笔手迹。其中就有中央军委首长,各大军区、军兵种、军事院校的将军,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同时代的将军,整个签壶活动跨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