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构建和谐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发布时间:2019-06-14 04:13:22 影响了:

  【关键词】数学课堂以生为本和谐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21-01  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于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探索。在操作中理解
  行是知之始,实践操作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前提和源泉。事实表明:学生在体验和顿悟中获取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所以,教师要把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变枯燥的新授过程为动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操作中理解,主动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训练,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进行用小方块摆长方体的活动。通过增加长或宽或高去增加长方体的体积,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着密切关系。再让他们利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拼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观察它们的长、宽、高、体积各是多少。经过操作比较,再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去算一层有多少个方块,然后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几种不同的情况,长、宽、高的积都等于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很快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概括出来了。
  二、各抒己见。在交流中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交流是探索活动的重要途径。思想的交流让学生明智。教师要想让数学交流活动得以深入课堂,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在重难点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辨析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交流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可以四人小组交流,同桌两人同样可以讨论。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实践证明:只有指导学生积极交流,才能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探索。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时,在让学生用红笔描述出圆周后,我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有数名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二倍和四倍。对这两种错误的猜想,我没有直接去否认,而是开展了一个交流活动。在小组内,学生们各自想出了很多办法去验证以上两种猜想,他们不断地用自己的方法去试图说服学伴。总结时,我展示了两个同学的方法:一个同学对折圆,证明圆周分成两半,而每一部分都比直径长,从而证明圆的周长应该比直径的两倍要多;另一个同学在圆外画出了以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从直观上证明圆的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这些新颖独到的思路都是交流中产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圆周率的范围。
  三、张扬个性。在求异中发展
  现行数学课堂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张扬个性。这一课堂目标必须建立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之上。而在课堂中注重交流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力地促进师生关系。交流让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学生乐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发现,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交流活动环节,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新知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新的思想或是展示自己思维的成果。
  如在教学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后,讲解这样一道习题“4.5:3=9:( )”时,笔者发现有同学存在不同的思维,我适时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根据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在小组交流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法。总结时,有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用解比例的方法设括号中的数为x,从而求得未知数为6;有学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发现前项4.5扩大两倍变成9,后项3也应该扩大两倍得6;还有同学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比例中前一个比的比值是1.5,然后列出9:X=6的方程;更有学生通过观察,发现4.5是3的1.5倍,所以括号中的数可以用9除以1.5直接得到6。同学们在小组交流中积极思考,张扬个性的欲望让学生“搜尽”所有关于此题的解决方法,交流的效果远高于教师的直白讲解。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不断深入探索,让他们主动探索,大胆想象,在教学情境中寻得真知,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责编:罗永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