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死亡:对庸常生活的反抗:反抗或死亡
 

死亡:对庸常生活的反抗:反抗或死亡

发布时间:2019-06-12 03:52:52 影响了:

  挚爱的伦纳德:你要把人生看透彻,一定要真实地面对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记住我们在一起的这些年,永远不要遗忘,永远记得我们的爱,永志不忘生命中的时时刻刻。
  ——弗吉尼亚·伍尔芙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200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这部电影聚集了梅丽尔·斯特里普、茱莉安·摩尔和妮可·基德曼三位当今好莱坞的演技派明星。妮可·基德曼作为片中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扮演者,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而三位女演员更是在柏林电影节上一同被授予最佳女主角银熊奖。
  
  这是一部描写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电影,她们三人的生活因伍尔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有了交点,电影集中地呈现出这三个女人平凡却又危机四伏的一天。她们一个是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天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一个是“二战”末期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还有一个则是生活在2001年的女编辑——克拉莉莎·沃恩。交叉进行着的叙事,并没有扰乱故事的节奏和混淆电影的主题,而是紧紧将三人的人生拧结于一根主线之上:时间是生活的本质,而生活正用它隐形的手,在人们心灵上留下痕迹。
  如果说《达洛维夫人》是三位女主人公象征意义上的交点,那么生活便是三人真实意义上的共通点;生活是由连贯的不可倒退的时间堆积而成的,因此它具有了一种不变的特质。不管生活是多么激情澎湃,它终将在周而复始地轮转里归于庸常,而庸常的生活是这三位女主人公的牢笼。
  伦纳德为了使患有抑郁症的伍尔芙能有一个平静安详的生活环境,将家搬到了伦敦郊区乡镇——里奇蒙德。表面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无法抚平伍尔芙激荡的内心,她因这静如死水的生活而变得焦躁和局促不安。伍尔芙是一个渴望探知人生本质和洞穿意识潜流的作家,她需要看到世界的模样,让纷繁的意象走进她的内心;她需要体验和感受嘈杂和喧嚣,需要这种混乱但鲜活的生活。因为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反衬她的内心,使它丰富与饱满;只有在这激烈的对抗里,才能让她体味人生的本质。纵使挣扎和痛苦,纵使随时都可能死亡,但这才是她真正需要的。在空荡的火车站,伍尔芙说:“如果让我在里奇蒙德和死亡之间做选择,我选择死亡。”是的,只有她自身能够明白这选择的意义所在,因为除却生的激烈震荡,便只有死亡能与之媲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不是一个选择,因为伍尔芙已别无选择。
  同样面临选择的还有劳拉。这位看上去过着幸福生活的家庭主妇有体贴的丈夫、乖巧的儿子,肚子里正孕育着家庭的第四位成员。她开始阅读《达洛维夫人》前,一切看上去很美好和平静——或许她曾经满足于平常的生活,将内心的自我紧紧封闭而以惯常的姿态为人处世。然而,《达洛维夫人》恰似一根导火索,扰乱了她的思绪和情感。她在一堆琐事中渐渐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发现在镜中只看到时光匆匆而过,而自己的一生终将沦为时光的陪衬和牺牲品。她先是要以死亡来作抗争,然而当死亡的幻觉犹如海水将她淹没的时候,她惊醒了。唯有死亡才能激发人求生的本能,当死神冰冷刻骨地从你身边经过,你才会不顾一切去抓住生之绳索。劳拉终于暗下决心,生下第二胎便远走高飞,去追寻自己的生活。
  后来,当劳拉前来参加儿子的获奖聚会,却得知儿子已自杀,她与电影的另一位主人公克拉莉莎有了一次交谈,她说:“如果我能说后悔就好了,那样就比较好过,但是当你别无选择的时候,后悔又代表什么。”也许事情就是这样,后悔是虚妄的。一旦我们做出选择,它便不可逆转;即使可以回到过去,它在那时那刻仍然是你的迫切需要,你能做的选择仍然只有一种。或许我们此时回头看,你发现确实有多种可能性存在,但是没有人能真正站在当下把握所有可能性,我们终究只能走一条路,除此之外并无选择。
  如果说伍尔芙和劳拉是镜子的一面的话,那么克拉莉莎则是镜子的另一面。她沉浸在生活之中,忙于各种琐事。与其说她没有陷入伍尔芙和劳拉那样的困境,还不如说作为现代女性的克拉莉莎,她适时地为自己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诗人兼作家理查德·布朗(他正是劳拉·布朗的儿子)。她需要理查德活着,因为只有他活着,她才能从这繁忙琐碎的生活里抽身出来,因理查德而看到真实的自己。我们目光所及的理查德,已经形容枯槁,他身患艾滋病,已经濒临崩溃。理查德活着很痛苦,仿佛是在受刑。正如他所言,他活着只是为了让克拉莉莎高兴。在这里,克拉莉莎所扮演的角色便成为了理查德的牢笼,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无疑是在加重理查德的痛苦。终于,他告诉克拉莉莎:“达洛维夫人。你必须放我走,也放了你自己。”
  理查德从高楼跳下,用自尽的方式完成了自我选择,也给克拉莉莎再一次自我选择的机会。他用死亡的方式告诉克拉莉莎:毕竟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我们不能将自己分为几个人,让他们贯彻我们的意志,让他们完成我们自己的追求。我们的梦想必须自己去追求,真实的自我也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发掘。
  当劳拉来到克拉莉莎的家中做客,她们之间的谈话让克拉莉莎最终意识到生活是自己的,你要么选择死亡来放弃生活(劳拉说她曾经想这么做,但是她选择了生存),要么你就直面它而活着。这里没有中间状态可供选择,你不能逃避自己的生活,纵然你能逃避一时获得短暂的平静,但是你却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克拉莉莎终于明白:意识到拥有很多可能性并不是幸福的开始,而是你意识到拥有可能性那一刻,你便是幸福的。克拉莉莎是生活的,她将自己分离开来,靠打理理查德的生活来维持梦想,自己生活在琐事之中。理查德的死和劳拉的话,让她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幸福所在,她的两面终于合二为一,于是剧终时,我们看到克拉莉莎原本紧张索然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电影中,伍尔芙与伦纳德有这样一段对话:
  “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伦纳德问伍尔芙 。
  “为了对比,”伍尔芙说,“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那么谁会死?”伦纳德又问。
  “诗人,”伍尔芙说,“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最后,伍尔芙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石头,缓缓地走向欧塞河河心,河水终于淹没了她。无声的死亡没有波涛,沉静的河流继续流淌。自尽成为最后的权利,成为超越表象的自主选择。是的,只有以死亡作为参照,我们才能体味生命的本质和活着的美好。同时,死亡作为终极意义的解脱,有了自足的力量,我们可能不理解,但是却必须接受。
  每一棵树,或许它们出生的环境不同,成长中的遭遇也不一样,然而我们透过表象,关注它的内里时,却能看到一圈圈荡开的年轮在诉说相同的光阴故事。我们活着便是在奔赴死亡,杜拉斯说:“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通往死亡的道路却是笔直的。”在这一致的道路上,我们却走出了不一样的步伐,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这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当中,有人选择直面人生,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有人选择苟且而活;有人了解了人生的真义,有人却渐渐埋葬于历史的滚滚风尘。
  我们的人生不尽相同,对于他人的人生,我们不能妄加指责、评断。但是,我们都必须面对自己的人生,直面它、了解它,即使是以死亡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了超越表象的可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热爱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寻到内心的平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