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关于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若干思考:人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关于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若干思考:人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8:49 影响了:

  【摘要】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品质,努力培养出综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可以说,语文学习对高中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为。事实却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出现了功利性的跑偏,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必将导致教学的失败。本文将简要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60-01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工具性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感悟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从而确立人的价值取向、表现个人感悟、及体现时代情绪,并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及技能与人进行交流。当然这还只是语文学科学习的低级阶段,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体现在通过学习语文及掌握语文技能来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和实现社会价值。因此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是语文学习中的重头兵,它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健全与否?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否坚持不懈?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否高尚?所以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非常必要。那么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要如何入手?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具备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容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去体验语文文本的艺术境界,增添审美情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风土人情、奇闻异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以及人事物景,这些内容无不包含着人文内涵,渗透着价值取向、个人感悟及时代情绪,向学生传递着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意境之美,文本中的美好情感影响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至真的表现着人性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和发挥。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人文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要求明确告诉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之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中汲取精华,培养优秀品格及审美能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
  (三)当今时代和社会需要人文教育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冲击着人们,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受到空前的浩劫,很多人在物欲面前迷失自我,精神空虚,人格颓靡,追求庸俗;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时刻,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使命和责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中的几种倾向
  倾向之一:语文的工具性取代人文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可是仍然被传统思想制约,一直以来,人们为了考试的分数,教学中依旧是以传授知识和学法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强调的是工具性,文本被教师肢解,注重语法的传授,其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对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兴趣等人性化的东西完全忽视,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考试,学生成为考试机器。
  倾向之二:泛化人文教育
  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成为语文教学同等重要的属性,但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人文教育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过度放大人文主题,而忽略语文的工具性,把文本中的意象美、情感体验、韵律节奏忽略了,语文课倒成了彻头彻尾的人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统一起来,而是偏重于人文性。
  倾向之三: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文教育
  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课堂中教师简单的以为把某些道德观念和政治理论灌输给学生就是人文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替代了人文教育,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文以载道”,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与个性发展。
  倾向之四:文本实际与人文教育不相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分析和启发,忽视文本本身蕴含的形象性、情感性、语言音律、审美境界、作者人格情操和学生自身的体验,人文教育与文本实际脱节。在诗歌中,大量的回环往复美的音韵美,往往被忽视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针对现行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思考
  (一)运用新课标教育理念,彰显人文精神
  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突出人文教育理念,努力把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人文关怀。
  (二)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教师要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人文要素来教育学生。教师要把高中文本中的深邃的人文内涵和隽永的审美意蕴统一起来,使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真正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其目的就是体现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旨在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文言诗文的选材,更是注重对先人的生活状况、思想情感以及审美情趣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对文言诗文的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思想和内容,把对学生人格塑造、陶冶情操、增添审美情趣、提升人性的人文内容挖掘出来,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自主地去发现,去感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文本中的真、善、美,让人性的光辉闪烁在语文教学当中。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真正实施人文教育面临很多的实际问题,它需要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人文教育落到实处。唯有如此,人文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周坐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灌注人文精神[J].成才之路,2010,(26).
  [2] 张淑萍,庞玉燕.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宁夏教育科研,2007,(02).
  [3] 陈阳君.对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