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广西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分数线
 

广西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分数线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6:34 影响了:

  摘要: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发展条件下,学生社团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多校区办学社团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以及沟通交流、社团骨干的衔接等问题的滞后,已不适应多校区办学管理的模式。要使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至少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多校区办学社团的科学管理;二是如何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建立社团工作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发展。本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我区内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和原因,在我校现有的学生社团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上,提出我区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具体措施,为推动我区高校多校区办学学生社团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3-0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有影响力与凝聚力的群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何实现多校区办学社团的科学管理、发挥学生社团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将为广西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提供较好的借鉴模式。
  一、高校多校区社团发展的现状调查
  2011年以来,本课题组成员对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贺州学院等14所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学生社团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交流访谈等方式,共发放问卷140份(每所高校10份),调查共回收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此基础上,以桂北片区(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跟踪调研。
  从表1可见,从调查的广西14所高校317个社团当中,学生社团以500人为分水岭。其中规模在400人以下的社团占大多数,比例到达51.72%,规模在600以上的社团占小部分,比例仅为25.64%。从表格不难发现在目前多校区办学环境条件下,中小规模的学生社团占据大多数;而成型大规模的学生社团较少。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2011年协会会员人数高达2875人,而规模较小的电子协会人数仅为89人。
  从表2可见,社团类型分为(以桂林理工大学的学生社团类型分类为参考):职能服务型、社会公益型、兴趣爱好型、学术科技型社团等四大类型。从广西14所高校317个学生社团类型分布情况看,多以兴趣爱好型社团发展为主,比例高达48.58%;而学术科技型、社会公益型社团发展比较缓慢,分别为15.14%、16.71%,社团类型分布发展不平衡。
  从表3可见,社团指导教师中讲师占大多数,高达43.93%。而在高职称范围内的社团指导教师较少,其中教授和副教授所占比例为42.55%。部分高校当中有些社团尚未配备指导教师,其中社团指导教师主要来自校内教师兼任。
  从表4可见,被调查的14所高校317个社团的困难大部分集中于多校区社团建设和发展缺少办公场地和设备、社团活动场地缺乏、社团经费严重不足等,所占的比例分别高达92.11%、86.11%、81.07%。多校区社团发展学校重视度不够和缺乏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造成了社团发展步履维艰,社团发展不平衡,出现社团干部综合素质不够高,社团会员流失严重的现象。
  二、高校多校区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多校区社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社团发展缺乏持续性,发展目标不明确,多校区的社团建设各方面都处于一个探索和起步的阶段,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往往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社团发展具有自发性,发展太快,各级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很多学生社团缺乏约束性的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多校区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机制运行不畅,造成社团管理缺乏生机与活力,发展目标不确定,不利于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2.多校区社团活动缺乏校际交流的有效载体,活动内容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内涵与深度不够。多校区办学直接导致了地理位置不连贯甚至相距较远,社团之间对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等缺乏探讨和交流,社团的文化精神难以衔接和传承,容易导致社团工作的脱轨。很多社团活动开展没有从广大会员的角度去考虑,没有从社团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去挖掘品牌和特色,致使社团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有连续性,一些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新意,活动的目的性和系统性不强,随意性大,影响了广大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多校区社团经费支持和场地供给不足,社团类型分布失衡,社团会员缺乏稳定性。目前在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学生社团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没有专项的建设经费,导致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一些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有限,使社团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
  4.多校区社团缺乏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考评奖励机制,社团干部能力素质不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多校区的社团建设要往深度发展,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在目前调查的部分高校当中,社团虽配备了指导教师,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加之部分高校缺少对社团实行强有力的考评机制,社团骨干在多校区社团发展中没有强烈的归属感,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团的发展和开展活动中,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不到位,造成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社团活动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高校多校区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的组织原则
  1.坚持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原则。学校主管单位和部门要加大对多校区社团建设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弥补社团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功能的劣势,以营造多校区社团发展的良好氛围。
  2.坚持社团会员为中心的原则。会员是多校区社团建设的根本,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要以广大会员的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有益于广大会员的社团活动,以实现对广大会员兴趣、能力等方便的培养,有利于凝聚和团结广大会员,最终促进社团自身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