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研究框架]钢材产业链框架
 

[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研究框架]钢材产业链框架

发布时间:2019-06-23 03:59:44 影响了:

  摘要: 结合国内外对于工学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基于目前存在于民航运输专业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发展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研究框架,目标在于寻求突破口,探寻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点,建立一种良性的、稳定的、可持续的教育产业链,以实现社会、航空学校、涉航企业、民航学生各方的共同良性和谐发展。
  关键词: 工学结合;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59-020 引言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各院校的头等大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就业成为衡量一所院校教育水平重要的测评指标。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如何为学生寻找学有所用的工作岗位成为院校工作的重点。由于民航运输专业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行业特性,相对其它行业较高的进入门槛,单纯依靠学校培养,学生自谋职业进行学生就业安排,其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必须改变原有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打造具有航空院校特色的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就是以民航运输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民航运输专业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通过构建民航运输专业教育内在的投入与产出机制,理顺学校、学生与就业单位的关系,加强产学研各环节的相互结合,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专业教育发展新体系。
  1 国内外工学结合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
  1.1 国外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 目前,世界上约有30个国家实行工学结合的教育形式,在此仅介绍几种典型且普遍被认可和效仿的成功模式。
  ①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并以实践为主,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②美国的“合作职业教育”是一种工商企业和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形式,也称“半工半读课程计划”;③英国的“三明治”。是一种学习—实践—学习,共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④前苏联的“基地企业”是政府出面联系企业和学校的合作,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设备,实习教师和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称为“基地企业”;⑤日本的“产学合作”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相互承认学分;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一种把教学按照工厂办的模式,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
  1.2 国内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工学结合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以校为本模式,建立校内的实习工厂,既为各种实习提供基地,又为学校扩大办学创造物质条件,由于实习工厂的学校的一部分,有利于产学结合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协调;②以企业为本模式,企业办学,针对性比较强的设置专业、培养人才;③校企共同参与模式,校企为实现双赢,经历了由浅入深的合作过程,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如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冠名班”培养模式、“企业引入”模式、三方校企合作模式等。
  1.3 国内外工学结合模式的借鉴意义
  1.3.1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体验式教学环境。校企合作模式是学生能置身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体验知识,训练技能,这种切身体验在课堂环境上是无法实现的。
  1.3.2 校企合作的动因来源于需求的驱使、就业的驱使。知识可以传授,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训练来掌握。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参与了教育,方可获得与其岗位要求匹配的员工,专业课程的调整必须企业参与,才能真正把握住办学的“就业导向”。
  1.3.3 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管上述成功模式合作内容做法上大同小异,但在实施中各有侧重。
  1.3.4 校企合作办学的关键是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确保校企合作关系长期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2 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总体研究框架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业迅猛发展,对于民航运输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全国虽然有近十所专业民航院校,但是每年向行业提供的专业人才十分有限,民航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民航运输专业,由于其鲜明的行业特性,是不能与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因此,建立良性的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对于民航企业及院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于民航运输专业人才供给以及全国民航运输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有必要建立一种高效、双赢、协调、互补的沟通桥梁以使学校和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构建真正意义的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以实现民航运输专业学生的高层次充分就业。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的总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3 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的研究特色
  3.1 在研究工学结合中抓住了民航院校发展的热点,探寻如何构建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从而实现该专业学生最终能够高层次充分就业。
  3.2 目前对工学结合的研究都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合作的一些问题,但是大多数都是基于合作模式研究,主要以实践经验总结为主,很少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工学结合构成的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而不是将校企割裂,从而分析整个系统不同时期演化形态、运行机制及合作模式,从而针对我校民航运输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针对性高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使整个研究项目更具针对性,逻辑更清晰,角度更完备。
  3.3 对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的系统演化进行了研究,即分析了不同演化状态下,各方的作用、利益及对系统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指导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在不同合作模式下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4 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尽管以高层次就业为导向、提倡合作办学的思路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由于民航企业有其特殊性,因此研究民航运输工学结合时一定要对民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其与其它行业的差异性。
  4.2 我国民航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民航运输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如何让民航运输企业意识到民航运输专业工学结合教育产业链能够为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研究院校在民航运输教育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教书育人是学校的首要职责,但如果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并获取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4.4 研究民航运输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机制。首先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民航运输服务人员行业相关岗位的行业标准、岗位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确认,进而通过民航运输服务岗位技能培养为导向,以培养民航运输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民航运输服务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创新并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应用行业专家与双师型教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优化课程设置,逐步开设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并与之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全面培养,最后进行素质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广岭,张伟,宋欣明.高职民航运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空运商务,2010(8):45-48.
  [2]罗亮生,张晓明,张健超.航空服务专业岗位群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9(1):31-33.
  [3]綦琦.论打造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J].空运商务,2007(21):9-12.
  [4]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