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启示]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启示]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发布时间:2019-06-26 04:01:49 影响了:

  摘 要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最严重的历史事件之一。总结和反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具有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K512 文献标识码:A
  1991年,苏联解体。与此同时,有着93年历史,有着1900万党员,执政74年的苏共也轰然垮台。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反思与总结苏联巨变的教训。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具有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
  1 政治认同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兴衰成败
  政治认同的概念源自西方,在《政治文化》一书中,罗森堡姆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这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简言之,政治认同就是指人们在政治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是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条件,是取得政治权威的前提,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权威的统一体。可见,良好的政治认同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巩固政党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政党的领导即使面临危机与困境,也能够得到人民的谅解、支持和拥护,并与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反之,糟糕的政治认同,不仅会将政党的权威性与合法性消耗殆尽,最终使得政党失去人们的支持,而且,即使是政党做出努力或改革,亦会遭到人们的怀疑与不信任。苏共的兴衰历程就是对于政治认同重要性的最好说明。1917年,只有20万党员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941到1945年,只有200万党员的苏共面对最强大的法西斯侵略者,无所畏惧、英勇战斗,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1年,拥有1900万党员,党员数量占到苏联人口总数近1/10的苏共,在没有遭受任何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却丧失了74年的执政地位,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苏共的历史看似戏剧般地上演,实则是人民意愿的反映,是政治认同作用的体现。十月革命虽然艰辛,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虽然遇到困难,纳粹德国的铁蹄虽然恐怖,但是当时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苏共党员,所以即使有生命危险,英勇的苏联人民依然选择坚定地支持苏共,成为苏共渡过难关,取得胜利的最大源泉。但是在苏联解体前夕,情况却极不乐观。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报》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让人唏嘘。在被调查者中,只有4%的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利益,7%的人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但是却有高达85%的人认为苏共代表的是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利益。显然,在苏联人民的眼中,苏共已然腐化变质。既然苏共不能代表广大苏联人民的利益,那么苏共也就失去了广大苏联人民的认同,因此,人民也不会去捍卫苏共。结果也就显而易见,1991年,当苏共领导的这个国家再次遇到问题时,苏联人民选择放弃苏共,最终苏联解体,苏共垮台。
  2 公平正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等众多方面,其中,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经济的发展绝对不意味着国家所有问题的解决,同样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掩盖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公平正义同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曾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追求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废除。
  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存在若干重叠,但它更多的指向是社会的是非观及荣辱观。它呼唤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与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更是水火不容。自古以来,公平正义都是人们衡量政权善治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同样,公平正义实现与否也关系着政权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只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这样,政党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不仅能够得到人们认同,使这些制度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并得以顺利实施,还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并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贡献聪明才智。反之,若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长此以往,人们对于政党将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而这种不满与抵触情绪是不能用物质的改善和福利的改善去消除的,诚如几百年前但丁所说的:我个人有足够的面包吃,我并不是为面包而呐喊。同样,在十月革命前,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民粹派说均贫富比言论自由更重要时,他们受到了列宁的痛斥:“那种为了虚幻的经济利益而离开争取政治自由这一俄国社会党人最直接最重要的任务的图谋”,实际就是“背叛伟大的社会革命事业” (中央编译局编: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3年, 46页)。列宁还强调说“如果把社会民主党纲领中的结社自由的要求完全去掉,那就是发疯!” (《列宁全集》第2版,第28卷, 46页)。但是在此后苏共执政苏联的历史时间里却忘却了公平正义,而结果最终也被苏联人民所抛弃。1988年7月3日《莫斯科新闻》报道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内容是要了解苏联人民对于现状不满的来源是商品匮乏、法律不健全,还是缺乏社会正义。而调查结果是大约有半数的苏联人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社会正义的社会中”,缺乏社会正义占了第一位,成为苏联人民对于政权不满最重要的原因。可见,公平正义固然“不能当饭吃”,但是有饭吃也不能代替公平正义。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执政党而言,只是实现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想问题的解决、价值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