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论樊洲画:樊洲的画大概值多钱
 

论樊洲画:樊洲的画大概值多钱

发布时间:2019-06-27 03:58:11 影响了:

     樊洲画馆,天下第一。馆主之画,当有不同凡响之处。   终南山既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的想象。中国绘画之所以可以通过一脉相承的方式来完成最高境界,得自于两种途径,皆与终南山相接。
  
  2011年第二届终南雅集
  后排左起 杜曦云、徐亮、蒋奇谷、贾方舟、彭德、樊洲、皮道坚、陈默、杨卫、刘淳、鲍栋、段君前排左起 优游、天文、付晓东、金枫
  
  2002年批评家在画馆挥毫 左起 俞可、彭德、李小山、李建国、陈国勇、樊洲、皮道坚
  一种途径是将书法作为一种心迹,不假外求,既是得益于烟云陶养,江山寄托,风雨消磨,但毕竟还是转化为心绪,发为情思,最后凝结成一条线,在书写中表达,书法本质的状态即人格的状态。观古今胜迹,心摹手追,无论汉末钟张,抑或东晋二王,无不由此种心迹的层层推进,代代追摩,而达到至高成就。自从书法引入绘画,“书画同源”统一为“笔墨”之后,这种书法传承方式也顺势羼入绘画。写终南,未必身在终南,未必面对终南,甚至未必曾过终南,而是由“终南”二个文字,引发与此相关的全部记忆和思考,笔下自有终南。由此可以理解范仲淹何以未到岳阳楼,依旧可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把一番景色完全像书法一样由心中泻出,而承载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恰是借助文辞和汉字承载的心迹。而文辞和汉字所承载的心迹如果直接宣发于外,只能是书法。中国艺术,书法与诗词互为表里,心迹使之然也。
  另一种途径则是用“意图”营造出一个程式。程式中既有实景,又有对实景的历史解释,而历史解释不仅与实景的具体物象有关,而是由此连上思想与记忆,意图只是用程式牵连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意义,而诸如终南这个图像似乎本源于某一个具体的地理上的实有之地,在程式化的过程中已经简化为一个内在的间架结构。其中的水,与其说是水,不如说是水道的“间”隔流变;其中的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山意的“架”筑承起;其中的树,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树形的“结”体穿插;其中的舟桥、飞泉、路径,不如说是连带物象之间的“构”造分布。这个意图既然不着实景,化为程式,只能从临摹中层层相因,意图的间架结构变成了一个表达意境的方式,这个意境比任何一个实景所能提供的境界更为纯粹、抽象。因其纯粹、抽象,才有承托意义的能力。因为意义不在画中,而在观画人的理解中。写终南,根本不是地域终南,根本不是物理终南,根本不是气象终南,而是千年的图画在流传中变成一种程式的纯粹与抽象,把理论由一个简要的意图更为准确地表达,大局已定,细节只在笔下一时之兴起,随生随伏。
  
  樊洲画馆在终南翠华山天池侧畔,樊洲画养在终南,樊洲与终南日夜面对,半生摹写,从而得到山中图画,一般皆可作如是观。过去数年,我几度过终南,于画馆与樊洲对坐,初见时印象亦复如此。但看近作,樊洲画气象却有另一层不可言说之处。从其行为经验上来考察,樊洲处于旧都长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却能脱然跳开,半在山中,半在天上,全靠画外的古琴与诗歌自我陶养,自我修习。自汉唐以来,隐居终南成为一种文化的格套,其中终南捷径已成往事,沽名钓誉则是通常,而能从俗务中再度借助艺术的道路回到人的本质,大概必须寻原途折返,正如当年尼采利用希腊悲剧寻找永恒的回归而再造新时代的超人一样,樊洲正是沿着从此景的终南再造图式的境界和书法的造诣,樊洲的画中得意处,意图已是自由的间架结构。
  图式的境界在历史记忆中可以回溯到北宋,北宋的山水是对汉唐两代精神在金碧褪尽之后灌注到山中云烟最后的凝结,自从西方绘画的风景观念传入中国之后,似乎北宋的山水却透过元际明清再次凸显到今人的眼前,构图的雄伟,当面直起山峦,沉稳的皴法将形体构造得结实而富有层次,并在山与山的缝隙处有一道水将上下的云烟流动直接切入画面的内部,而内部通向的是一个深邃的空间,了不可知,却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深远的意味。樊洲的山水中,造山切壑之间深得北宋的图式渊源,但是他是回溯到此,因为当今一代中国的艺术家,尤其是“长安画派”系统的艺术家,都是以西方的写生入画,带着从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观察物象的方法。而能在美术学院里狄然转身,又回远古,似乎在山中半道遭遇了北宋,这是反复见到樊洲画得到如此之印象,然而,樊洲近作似有新的变化。
  书法入画,彻底完成两宋以来对写实方法与对象描述逐步摆脱,超然于物象之上,以笔墨的写意本质为独立性格,而开拓的一条迥异于希腊和文艺复兴艺术的东方文化之路,从此以后,看画不再画什么,而在于画的人在画中精神寄托的深浅,意绪郁积的多少,性情寄托的有无。精神、意绪以及性情,此事画中虽有,但在画中直接不可求得,所以必从书法和诗词中借道成仁,然而,借道并非仅限于此,画中的笔墨,其微妙和广大,又在书法和诗词之外,还需抽象的本质。可惜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在近代史的被动和救亡中发生,已使今天的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被西方抽象艺术中的第一抽象和第二抽象所遮蔽的怀古之表演,诗词早被翻译文学及其语言的现代化送上了古典的祭坛,今天一人再以临摹二王隶篆并修,得不到用笔的全部精华;吟诵汉赋、熟读唐诗也养不成当下人的词气诗情,书法与诗词之道式微,自身行进艰难,借道更无所托,这就是今天的画家在中国最尴尬处,正所谓今也不今,古也不得古。这时,要得书法的造诣就只能独辟蹊径,独自领悟甚至需要重读圣贤之书。而这个圣贤之书再也不是孔孟,也不是老庄,而是世界当下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的各自专业之外,依旧关心人类的前途和世界的理想,而对问题做出的陈述和解答,樊洲有幸结交了一个密友,就是彭德。彭德自称国学,实值本性开放,极具现代精神。两人交往,带给樊洲画馆的是一个知识系统,这个系统里不是某几个人,也不是某一类人,而是源源不断地向世界的开放和向国际的联络,正是这股力量使得樊洲思考、辩论、切磋、琢磨于此,从而每次一聚会如同重摹一遍兰亭集序,每回一交流如同再举一回艺舟之双楫,反复回荡,气灌天池,于是逐步在画中就有了超书法的造诣,把现代文明对世界前途和人类理想的关怀,借道樊洲画馆中一年一度的终南雅集,同彭德先生召集各行各业知识分子,让现代意识直接流入绘画,成就樊洲笔墨。这种似乎出离一般传统的特立独行,却反而暗合中国绘画写意本质。
  
  终南山中樊洲画馆,天下第一,馆主的画必定不同寻常,其实馆主的画已经在借道现代知识系统回归中国艺术的道路上,行进得如此地步,记而论之可也。
  2012年2月初稿5月改完
  
  樊洲简历
  樊洲,字龙人,(1953-)中国艺术家。
  1992年始隐居秦岭终南山,溯源寻道,深研佛道及历代文论经典,实修“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理念,以琴拳书画对语大自然,将《易经》中宇宙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真义渗透到艺术创作中,实证大化之境,提出“物我相忘,因缘生发”的创作理念。以音律、书法入画,创出音画理念合一的艺术风格。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及独立的表现手法,其作品洋洋洒洒,气象万千。作品有《彩墨山水》、《金墨交响》、《水墨氤氲》三大系列。出版有《当代名人樊洲》、《中国当代名家樊洲作品选粹》、《画为大象》、《视觉世界.心境遗迹》、《荣宝斋当代书画名家樊洲》等多部中国画专集。
  2001年在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修建樊洲中国画馆。于2002年、2006年、2010年及2011年在画馆承办“全国美术批评模式研讨会”?、“图像时代艺术批评研讨会”?、“当代艺术批评家终南雅集”等活动。
  2012年,由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法国巴黎联合主办“溯源寻道?中国精神的传承与探赜者艺术家樊洲特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