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2:58 影响了:

  摘 要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尤其是网络的使用,使知识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知识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人的各种潜能。通过系列案例分析,使学生在经过思考、争辩的过程中完成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独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使知识不断内化,在这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背景知识 小组分析与讨论 总结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案例。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教材中的这些案例才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这里我以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3《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实际为例有以下两点经验,从教学实施的效果看,效果较好。
  第一:首先组织学生简要了解案例讨论所必备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得出,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分类(只介绍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这一种分类方法)及特征(强调非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人类社会能源利用的主角,尤其介绍了煤炭能源的重要地位)。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或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获得。
  第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这一案例进行自由的详细的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将讨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山西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强调中国中部)、地形(强调太行山)、气候(强调降水少,变率大)……
  (2)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结合教材学生很容易得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即: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理论:对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位置与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既要评价其优势,又要评价其劣势。
  (3)在对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肯定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是值得开发的。那么,怎样去开发呢?其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
  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很容易得出三点: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会是这三个措施呢?事实上这是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第一个措施,也是人类最直接最质朴的做法,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扩大煤炭的开采量;但这一措施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后果:①煤炭外运的压力加剧;②生态问题进一步突出;③资源枯竭速度加快等等。正是这些后果的产生,所以第二个措施为“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这一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带来的问题,因而第三个措施应运而生,“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了最核心、最根本的措施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山西省经历了一个由局部调整到全面调整的过程,并且至今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具体为:①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这应是早期策略。即教材中的由向外输煤变为向外输电、焦炭,同时发起冶金工业。②工业部门结构的调整。即由单一的煤炭工业,通过结合区域内其他资源的开发,形成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形成类似于鲁尔区发展中期的,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为主的部门结构特征。这些措施的实施,从其直接目的看,无疑是一种不断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思路,因为在这些措施之中并没有更多看到有哪些做法是以关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而提出的。因而,这些措施并未解决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甚至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提高的。
  (4)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怎样才能使山西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通过阅读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出3个措施:①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将产业结构的调整视野扩展到三大产业结构层面,通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来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在第二产业内部,则靠科技力量,不断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提高其附加值。②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这一点其实已包含在前面一点当中。③生态重建与“三废”的治理。这一点应理解为实现进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与鲁尔区整治经验一样。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可能引进新兴产业,才可能实现产业转型,才能使山西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总结。在讨论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法。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教师点拨,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这一案例的详细分析与讨论,学生逐步对区域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有所认识。也就是从对一个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案例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先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或者教师先讲授案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但案例的应用千万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必须灵活加以应用。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所面临的具体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提供案例时在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巧妙构思,要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材料;讨论中要引导控制讨论,同时要避免完全由教师控制讨论;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讨论结束时要做好讨论总结。总结也并非一定要由教师进行,完全可以采用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适当加以点评的方法。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空间和时间大大缩短,知识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现实告诉我们:知识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开发人的各种潜能。通过系列案例分析,学生在经过思考、争辩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独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不断内化教学内容,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离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效果差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方面的能力。如文献资料的检索、整理,文献资料的快速阅读和记录等方面的能力,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2)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也必须服务于实践。在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这种积极思考的习惯一方面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培养广大学生逐步养成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现实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