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议小学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
 

【浅议小学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6:29 影响了: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小学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建构小学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内容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小学 现代课堂 教学评价 建构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乐园,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师生课堂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在促进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原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不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符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材把握是否正确、教法运用是否灵活、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规范等等,都是从教师的课堂表现的角度进行评价,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很少顾及。
  2.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中,考虑得最多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各种教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而对教师有没有指导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却关注很少,偏重教法轻视学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亦关注不够。
  3.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对静态的教学要素的评价,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而对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学生的参与、讨论、实验,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成功体验等涉及得很少,尤其是对小学生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环节缺乏评价。
  4.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只要教师把握教学重点,教材分析透彻,教学环节完美就是一节好课,对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很少涉及,因此学生对书本上讲的道理都知道,但是不能付诸实践,很难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教学实效性较差。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缺陷,使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课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的评价体系已远远不能符合“构建以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的二期课改基本要求。因此构建符合二期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评价离不开一定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要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定,首先必须明确以什么样的教学价值观作为评定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确立《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应包含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目标从强化应试转变为强化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2.教学的依据从以书本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3.教学效果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变为同样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4.从重视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重视信息的多向交流。
  原来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机会或渠道给教师发送信息,学生之间也缺乏信息的交流,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主动改变这种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成为一种有效、多方位、多层次、主动的信息交流过程。
  三、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活动性
  1.活动的设计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讲究实效,不搞形式。2.是否关注教学过程的活动化,通过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活动是否有条理,是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律能力。3.是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否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合作。
  (二)兴趣性
  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年龄特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生是否乐意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
  (三)生活性
  1.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是否能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说实话、说真话。2.教师能否根据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3.教学是否能回归生活,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是否能指导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四)合作性。
  1.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教师能否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2.是否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是否做到公正、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能否注意赞赏各类学生;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距师”提问,对教材提出质疑。3.学生是否有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是否注意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
  (五)发展性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方面的要求;能否促进学生在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否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而达到内省和内化。教师能否根据新课程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否指导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2.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知识,是否了解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信息资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3.教学活动中能否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思维表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六)创新性
  教师的教学素养怎样,是否有创新意识,是否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