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民间视角讲述的大别山红色革命历史]民间美女再见了大别山
 

[民间视角讲述的大别山红色革命历史]民间美女再见了大别山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9:26 影响了:

  何存中的《太阳最红》是第一部真实展现大别山早期农村革命历史画卷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民间视角切入革命历史,以民间立场感受革命历史。作品一方面突出了革命的伟大、神圣与崇高,也展现了青年知识分子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坚强意志、无畏精神和聪明才智,突出了他们领导革命的丰富才干,以及初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展现了这些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早期农村革命的困难、艰险、破坏性和不成熟的一面,反映出革命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特别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之间的血腥杀戮,给人带来关于革命与人性、亲情、生存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矛盾情感的深刻反思。
  读《太阳最红》,最初以为作者改变了一贯的叙事视角与叙事立场,转而向红色经典靠拢。读完后才发现,作者仍然坚持了民间的叙事视角、立场和风格。
  首先,从作品的命名被改说起。
  作者最初给作品的命名是《背太阳》,背负着太阳的意思。后来出版社的编辑建议改名为《太阳最红》,,这一改,表面看主题更鲜明突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也比较单纯了,就是一部讴歌革命和革命先烈的红色叙事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改,就改变了作者的许多初衷。
  我先来阐释一下“背太阳”的真正含义:太阳是光明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早期革命家在黑暗的旧中国寻找光明的象征,是革命这个新生事物的象征,也是革命者心中的理想化的新中国的象征。具体到作品中,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用马列主义革命思想这个真理来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信念。背起太阳的是革命者,是一个大写的“人”,但既然是“人”就必然不是“神”,就必然具有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也就总会有缺陷的。他们一方面被革命理想的阳光照耀着,身披阳光干革命,可以代表太阳;但另一方面,他们却要冲破黑暗,与日逐走,面对一切阻力,披荆斩棘、迎风斗雨,他们肩上背负着的太阳就是革命这个伟大而又艰巨的理想、使命、责任,为了这个太阳,他们要付出一切可能的代价,承受包括牺牲生命、牺牲亲情、牺牲情感等等人性所具有的东西,同时他们还要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破坏的却不可能都那么合情合理,必然留有缺陷与遗憾,乃至失误都在所难免。因此,革命理想、新世界的建立这颗太阳是“泣血的太阳”,注定要被革命者和更多参与者、涉及者的鲜血染红。背太阳的革命者所承受的实在不只是荣光,而更多的是走上一条寻找、背弃、践踏、牺牲和重建等等交织起来的腥风血雨般的人生艰险之途。我想,不论作者何存中意下如何,但他的小说本身所要表达的和已经表达的正是“背太阳”所包含的意蕴。
  从小说中6处富有寓意的描写太阳来看,作者也是以“背太阳”来确定作品寓意的。第一处是第一章“风从天外来”中的开头部分:“老师站在江滩上,送着王幼勇。江中的木船小了,白帆远了,江雾淡了,太阳还未出来,江北朝霞下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好像浸在血海里。站在江滩上的老师,看到那景象,喉咙里发出一声呼啸,像是歌又像是哭。”这是老师董必武送学生王幼勇一行回老家大别山闹革命的时刻。作者把它安排在早晨是有用意的,大别山的太阳还没出来,但朝霞万里,已经把大别山浸在血海里了。这里显然具有寓意的,太阳虽然没有出来,但背着太阳的青年革命者们已经来了,预示着大别山将被血雨腥风所弥漫。因此,“老师”喉咙里的呼啸“像是歌又像是哭”,因为,那里也是老师的家乡啊!第二处是第一章“风从天外来”中的第6节:“傅立松看见这时候太阳从东边群山上升了起来,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傅立松看见外甥迎着初升的太阳朝天举起双臂欢呼。傅立松知道在外甥眼里,初升的太阳不是太阳,是老天在排卵。老天每天排一颗卵,孕育着新生。群山簇拥着那颗卵,鲜血浸染着那颗卵。外甥为那颗卵在欢呼。”太阳这颗卵就是孕育着新生的革命理想,就是这颗卵让外甥变成了一个马列主义革命者的,同时也是这颗卵使傅立松这个地主乡绅寝食难安。第三处是第四章“风云际会时”的32节处:王幼勇得知夏斗寅率一个团的国民党正规军以剿匪名义来黄安县“剿匪”,于是敲响铜锣,聚集黄安和麻城的农会3万余人,发动了历史上称之为“黄麻起义”而当地称为“黄麻暴动”,就在他敲响铜锣时,作者写道:“筛锣的声音在手里像在过电,麻麻的颤颤的,震颤着他的肉体,敲响着他的灵魂。乌云被锣声震走了,天上的太阳露了出来,满眼一片炫目的赤光。山高日近,秋旱如火,那时候他感觉太阳就在他的背上。太阳滚滚的烫烫的。他的心跳过速,大汗淋漓。他知道他背着太阳了。”这里点出了王幼勇背太阳的感觉,实际上是他第一次率领农会进行武装革命。第四处是在这一章的36节,写黄麻起义胜利后,总指挥潘忠汝和王幼勇有一段对话:“那时候潘忠汝问王幼勇,你在看什么?王幼勇说,我在看天。潘忠汝说,天不是在吗?没有塌下来。王幼勇说,我在看太阳。潘忠汝说,太阳不是在天上吗?光芒四射。王幼勇苦笑了,问,总指挥,你在同我谈理想吗?潘忠汝说,对。”可见,在王幼勇的心里,太阳就是革命理想和新中国的象征。第五处还是这一章的37节,写黄麻起义的3万余人中午在河边以喝河水作午餐的壮举,喝完河水后,作者写道:“太阳在天,明晃晃地照,照着河滩,照着衣裳破烂的人们。”是的,背太阳的革命者领导的主力就是这样一批衣裳破烂的农民们,他们同样既沐浴着阳光,也背负着太阳。第六处是第七章63节,写王幼勇被舅父傅立松活埋时的一些对话:“傅立松说,这么说你决定死?王幼勇说,人固有一死。傅立松问,或轻于鸿毛?王幼勇说,或重于泰山。傅立松问,你以为你重于泰山?王幼勇说,不会轻于鸿毛的。傅立松问,为什么?王幼勇说,因为我背着太阳,为理想而死。傅立松问,你以为你的理想会实现吗?王幼勇说,会的。因为它是真理,就像天上的太阳照耀人间。”,“王幼勇站在坑中,抬头望了望天上的太阳。太阳光芒万道,刺出了王幼勇的眼泪。傅立松说,太阳呀,我的外甥在追你背你呢!”坑中的王幼勇被埋到胸口了,“王幼勇眼冒金星,脑海里一派辉煌。傅立松问,大外甥,你到了哪里了?王幼勇张着大嘴,喘气,说,我背着太阳了。”从小说多次反复描写的富有寓意的“太阳”和同样富有寓意的“背太阳”来看,作者的确是要真实地再现以王幼勇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革命者们肩负革命理想而践行革命使命的既崇高伟大又坎坷惨烈的人生。这正是作者一贯的民间视角和立场才能发现的深刻的历史真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