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堂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堂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2:29 影响了: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学生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师生共同创设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都是围绕教材进行活动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的动机以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兴趣为导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语言环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去动脑,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快乐的活动之中。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二、精心选择动手操作的时机和内容
  小学生具有好奇又好动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又有许多可动手操作的因素。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比较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选择能被学生所接受的;选择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的;选择那些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的;选择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的,以此达到精选目的。
  三、利用学具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小学数学离不开学具操作,学生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活动的特点,从新的视角和教学观念出发,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考性的学具操作、探索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带分数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具操作,探求同分母带分数加法法则。我先设计了这样四个学具操作的要求:(1)你能用学具表示题中的两个条件吗?请摆出来。(2)要把这两个带分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学具怎样摆?(3)谁能边摆边说,用学具操作将两个数合并成的过程演示出来吗?(4)用算式表示刚才摆学具的过程,谁能试一试?这四个由浅入深、带有鼓励性的设问,切中了学生的疑结。为了解开这个疑结,他们专心操作,凝神思考,相互讨论,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更能激励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讨论的热情,给学生增加了选择、突破、重建知识结构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如旋转与平移的教学中可安排一些活动。如图案设计比赛,看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图案最新颖、最漂亮,评出心灵手巧之星。用旋转和平移来设计一次墙报、手抄报,比比哪组设计得最有特色、最有意义,评出心灵手巧之组。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服务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整体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学,让动起来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们求知、做人的乐园,成为师生施展个人魅力与才华的天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