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金融专业就业方向女生 “补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金融专业就业方向女生 “补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3:55 影响了:

  这一理论进行科学的量化研究,从而使该理论对于金融专业英语教学更具客观性、可证性和应用性,提高交流及应变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真正转变为实训实践教学。
  关键词 补缺假设 金融专业 英语教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01-02长久以来,我国的许多外语学习者,甚至是一些教师都认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只要学好语法,多背词汇,纠正发音并进行反复的操练,就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门外语。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外语学习者,包括那些历尽千辛万苦通过高考、外语基础较好的大学生在外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缺少真实语境,缺少与英语本族语人互动的机会。在这种不利的外语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只能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和自己的凭空想象去理解,而往往却不知道所学的语言形式与何种情景语相匹配和应用,因此哑巴英语成了一种尴尬的必然结果。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将“补缺假设”理论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实证研究,这使该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可证性有待考证。所以本研究试图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科学的量化研究,即从传统的直觉经验方法向基于实验和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转移,从而使得该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可证性和应用性。
  一、“补缺假设”理论及对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1.“补缺假设”理论
  “补缺假设”一个听起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词汇,其实是一种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是由我国著名学者王初明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旨在阐释专业外语学习的机理。补缺假设(王初明2003)认为目的语语境知识的缺失是造成母语迁移的原因之一。此理论从外语学习环境的特点出发,根据语言使用离不开语境这个常识进行深入推理,将长期被忽视的语境知识学习提升到必不可缺的位置,将原本一直归于语言形式补缺的母语迁移转而归于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提倡在自然语境中学习外语,而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弥补语境的缺失。这一观念的改变为如何看待外语听说读写提供了新视角,为改进外语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新思路。
  2.“补缺假设”理论对于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哑巴英语”和“中国文化失语症”是英语交际中的两个极端情况,反映出英语教学中两个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补缺假设”原理来分析金融专业英语实训教学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从语境和英语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补缺,才能够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英语口语能力,才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外语学习环境的角度 ,提出“补缺假设” ,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 ,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 ,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 ,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 ,母语迁移因此而发生 ,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 ,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
  为了适应滨海新区新兴的金融商业圈需要,金融专业英语课程是围绕金融业务服务这一主题,针对金融专业学生而展开的英语口语教学与实践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它要求学生既有基本的英语语言功底,还要懂得金融业务及财经专业知识,并能掌握口语表达技巧以及一定的专业术语。这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高职学生来说,要求之高之难是可想而知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补缺假设”这一理论正好从英语学习环境的角度,提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该理论为专业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我们重新认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思考。
  二、研究设计
  1.拟解决问题:在“补缺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是否可以对以往被认为不尽合理并枯燥缺失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评价,是否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课件弥补自然语境的缺失;向动态教学手段倾斜,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等语言材料进行量的积累,进而大量模仿演练达到质的改变,验证 “补缺假设”理论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假设,从而使学生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中熟练专业词汇语句,提高交流及应变能力。最终使我们的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变成就业上岗培训项目,充分打造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
  2.研究方法方案
  (1)基础性调研:在实验开始以及结束时,学习者都将接受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比了解学习者专业口语现状、水平及其对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授课方法、学习态度等是否产生了显著变化。
  (2)实践应用:通过对英语口语水平相当的两组平行班进行的对比研究,来验证“补缺假设”理论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假设。在实验阶段,实验班采用“补缺假设”理论教学法,而控制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法。两个班除了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课时都是相同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及客观性。
  (3)数据采集:研究者将收集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模拟场景等语言环境的静态资料(如:照片)动态资料(如:模拟录像)及PPT资料,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积分制,对每次的模拟演练进行评分,并把成绩量化为数字。
  (4)统计报告:运用前、后期调查评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检验接受“补缺假设”理论教学法的实验班学生的测试结果是否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授课的控制班学生。
  3.特色与创新
  该研究为语言学理论联系高职英语教学实际的实证研基础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科学的量化研究,即从传统的直觉经验方法向基于实验和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转移,从而使得该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和可证性。并且最终能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法中为编写教材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补缺假设”理论对于专业英语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补缺假设”理论对于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假设,使学生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中熟练专业词汇语句,提高交流及应变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真正有效地转变为实训实践教学。对“补缺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进行的重新评价和使用。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拓宽了研究的视角,在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上更加具有建设意义和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王玮. Spoken English for Finance(实用金融英语口语) 讲义[J].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8,(12).
  [2]王玮.实用英语口语—金融篇[J].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2010,(6).
  [3]教育部《财经英语》教材编写组.财经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