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答案 [“后延时”对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答案 [“后延时”对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5:50 影响了:

  摘要  本研究通过实验法、访谈法了解了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的年龄效应及“后延时”对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时间性预期记忆能力在不断提高,4~6岁可能是幼儿这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后延时”对学前儿童尤其是中班、大班幼儿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后延时 学前儿童 时间性预期记忆
  1 问题的提出
  1971年,Loftus进行了有关预期记忆的第一例认知心理学研究,开创了预期记忆研究的先河,但是直到Einstein和Meoaniel(1990)提出预期记忆的实验研究范式之后,人们才越来越关注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但是近些年来预期记忆的研究对象多以老年人或青少年为主,涉及学前儿童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在仅有的几项研究报告中,以下两点研究的不足不容忽视:其一,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总是要求个体在特定时刻提取预期记忆任务,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部分预期记忆现象不符,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个体在特定时刻立即做出反应,而是在这一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将预期记忆任务提取出来就可以了,例如,老师要求儿童回家后把作业交给家长签字,那么从儿童到家一直到第二天早返校这一时间段均是预期记忆的有效提取时间,那么在“后延时”状态下儿童的预期记忆状况如何呢?其二,对学前儿童预期记忆的研究以“事件性预期记忆”为主,而对“时间性预期记忆”的研究尚未出现,这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滞后有关,因为到了学前晚期,儿童才开始学会用时间标尺计时,因此要研究学前儿童的“时间性预期记忆”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有难度并不一定无法操作,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代替时钟来研究学前儿童的“时间性预期记忆”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后延时”状态下学前儿童的“时间性预期记忆”进行了研究。
  2 实验方法
  2.1被试抽取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每班男、女幼儿各10人,男女各占10人,总计60人。
  2.2实验材料:沙漏1个(能够计时3分钟);秒表1块(主试用来计时);彩色图片120张(总共分为6类:地上跑的动物、水里游的动物、天上飞的动物、蔬菜、粮食和水果;每类图片各20张);带有图案的纸盒6个(图案分别为老虎、鱼、小鸟、白菜、玉米和苹果);时间性预期记忆记录表数张。
  2.3实验过程:实验采用Einstein和Mcoaniel的研究范式,将预期记忆任务镶嵌到进行中任务中。实验开始前先对主试进行培训,使之能够熟练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中,进行中任务是由主试抽出一系列图片,问被试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并让被试进行分类;预期记忆任务是当放在幼儿左侧的沙漏里的沙子漏完时提醒主试。实验在安静教室内进行,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第一步:主试向被试详细讲解任务要求,并让被试进行充分练习,保证被试了解整个过程。重点提醒被试“沙子漏完时要马上提醒主试,如果忘了也可以在后来想起来的时候再提醒主试”,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再对被试进行任何提醒。
  第二步:呈现干扰任务,让被试在纸上画一幅画,时间为3分钟,主题为“堆雪人”,3分钟后不管被试有没有画好,测试正式开始,如果被试提前画好了,可以提醒他修改一下。
  第三步:两个主试为一组对幼儿进行个别施测,其中一个主试随机抽取一系列图片,问被试图片属于哪一类,应当放在面前的哪个盒子里面;另一个主试在旁边计时,提醒第一个主试进行中任务结束的时间(进行中任务在沙漏中的沙子漏完3分钟之后结束,如果3分钟之内预期记忆任务还没有提取出来,则视为预期记忆任务提取失败)并填写时间性预期记忆记录表。
  实验结束后,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访谈,询问预期记忆任务失败的原因,鉴别任务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理解指导语还是确实忘记了这一任务;对能够“即时提取预期记忆任务”的幼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是否一直将预期记忆任务储存于短时记忆中;对预期记忆任务提取“延时”的幼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是如何想起预期记忆任务的,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想起来,后来才想起来的。将访谈结果记录在时间性预期记忆记录表中。
  3 果与分析
  实验中,少数幼儿确实存在不断转头查看沙漏的情况,但主要集中在实验开始及临近结束的时间段内。在这里我们规定,只要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沙漏到沙子漏完这一时间段内)有半数以上的时间一次都没有转头查看沙漏情况,我们就认为预期记忆任务没有一直存在于短时记忆中,以此为标准删除3名幼儿。试验结束后对能够“即时”完成预期记忆任务的幼儿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他们并非一直都想着预期记忆任务,而是在某一时刻突然想起来了。据此,我们对57名幼儿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1学前儿童进行中任务的完成情况
  由上表可知,各年级在图片分类中的表现良好,这说明任务的难度没有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但也占用了幼儿的部分认知资源,这与日常生活中的任务难度接近,可以作为进行中任务进行实验设计。
  3.2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任务完成情况
  F1表示预期记忆任务即时提取失败人数;
  R2表示预期记忆任务延时提取成功人数;F2表示预期记忆任务延时提取失败人数;
  R表示预期记忆任务提取成功人数;F1表示预期记忆任务提取失败人数
  由上表可知,学前儿童在时间性预期记忆方面的总体表现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即使到了幼儿园大班,他们的时间性预期记忆能力仍然没有发展起来。
  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双向表X2检验对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的年级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年级幼儿在时间性预期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9.55,P0.05),而在“延时回忆”方面的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X2=5.99,P<0.05)。这说明4-6岁可能是幼儿时间性预期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