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证明】 价值观手抄报一等奖
 

【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证明】 价值观手抄报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4:43 影响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由于意识形态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这样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文化发展有了更长久的目标,因此,信仰做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了新的内容,新的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之间通过文化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
  关键字:信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识形态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又能够引导、促进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逐步形成。狭义的文化含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包含着信仰、道德情操、宗教、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各种制度等。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所以对文化的各个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调节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最好选择。笔者的论文选择了信仰作为研究突破点,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决定信仰。 同样信仰反作用于文化,文化又能够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同样,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也成为人们思想观念向前一步的新形势。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的关系,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和时代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及发展的基本方向。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意义上包含着社会主义的经济观,社会主义的的政治观,社会主义的文化观。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必将受到核心价值观的支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所以文化要始终坚持发展的正确目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文化发展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做到多元化和百花齐放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形成思想共识,以主导思想为中心,包容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大众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也成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主题,成为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保障的精神。一切文化建设都要激励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气质中,成为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必须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之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使得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精髓所在。文化建设要使得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在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体现时代的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规范,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和谐道德的建设是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基石。所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真内涵,就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文化发展对信仰的指引效用
  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强烈变革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热情不断地高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多元的变化。所以我国也处在了文化转型的风口浪尖上。
  当然,所谓的文化转型并不是文化的某一个因素的转型,而是全部的、几乎是所有文化的因素进行的一场革命,引起的是人类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转变。笔者则挑选文化中的信仰进行论文的展开。
  文化的转型必然对人们的传统信仰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新的信仰方式会取代旧的信仰方式,发生信仰对象和信仰方式的转化。面对着经济,政治的转型和全球化的挑战,在文化内部的转型中,信仰一定要回归科学理性,抛弃迷信,追求客观真理;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背景,大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要建设普世信仰,让信仰超出阶级斗争;在信仰多元化的当下,寻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同信仰,使其真正地上升到人类精神领域,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社会。
  “转型期的文化具有超前性和理想性,所以要求信仰要具有科学性,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当代中国的信仰现状是主导信仰的日趋淡化、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和信仰倾向功利化。”①所以要树立科学信仰的途径必须加强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身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当代价值,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更合理引导“一元主导、多元和谐”的信仰文化;时刻注意正确把握信仰与文化的关系,先进的和谐文化要求科学的信仰与之相适应;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时刻需要科学的信仰与之相一致。文化始终要指引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信仰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信仰就是文化建设中的魂。没有根,整个民族就像随波逐流的浮萍,任人践踏;没有魂,整个民族就会失去生活的坐标。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始终要牵引着魂向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三、信仰对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意识主流,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②而文化又是由多元素的内容构成的,其中包含着信仰,所以信仰的形成及发展必然受到文化大背景的支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