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新教材改革之我见_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见
 

新教材改革之我见_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2:12 影响了: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如今,基础教育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转变旧思想,树立新观念。
  一、培养学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是很成熟,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难免在多种活动中发生某些行为偏差,即通常所说的“犯了错误,做了坏事,不听话,违反纪律”等等,那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进步的幅度也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树立榜样进行模仿
  模仿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从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直观模仿性出发,作为班主任来说,就有必要随时随地为孩子们灌输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老师的率先垂范尤为重要,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不仅要首先做到,而且要尽量做到最好。常言道:“为人师表,师者,学生之表率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在日常小事上,我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比如要求值日生7:45到校,我也跟他们一样,一起早来,一起干活,渐渐的偷懒的值日生变得勤快了,就连不是值日生的同学也自觉地拿起笤帚把班级打扫得特别干净。尤其是新分配的环境,面积较大,又有落叶很难清扫,可学生们却自觉的早来,一起动手,很快地把环境区清扫干净。同时,我还开展了“谁和老师比”这项活动,使他们更加喜欢我,信任我。
  长期以来,我班所形成的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直接推动着他们的学习,更为孩子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正是榜样的无穷力量使学生常规品行内化的结果。
  (二)把自主权留给学生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首先要相信、尊重学生。把自主权留给他们,学生的自我尊重感在发挥作用时,才会谈得上自我教育。
  例如: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我把选择荣誉称号的权利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选择荣誉称号,教师监督。以前选“三好生”,总是依靠老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次把权利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让每个人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认为自己能得到”三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旁边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每个标准最少两条,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学生懈怠,或忍不住犯了错误,我就会悄悄地对他讲:“不要忘了你的目标呦”,“还要努力才行啊,不要骄傲呀”,不用我声色俱厉的批评,学生们就会羞愧地点点头,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然后,定期结合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参照他们的标准,对符合标准的进行奖励。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选择,自己努力争取的荣誉,个个感到激动和自豪。渐渐地,孩子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了,最终形成了班级内部管理的良好机制。
  (三)引导学生自我强化
  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把自主权留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利用有效方法正确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进行自我强化。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用“红花”来激励督促学生自我校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列出操作性极强的条款,告诉学生只要按照条款去做,就能印一个“小红花”,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圈掉一个“小红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就连我们班最令人头疼的同学,为了获得“小红花”也能上课注意听讲了,开始举手发言了,作业再也不像原来马虎潦草了,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教育中,尽量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遵循儿童心理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量调查数据表明,伴随着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我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的发展相当不容乐观,即使学生看到数学的时候和获得好成绩的时候,他对数学也并没有真正的喜欢。针对这一现状,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我以往积攒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
  (一)以自主活动为基础,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兴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学生的能动性,多考虑怎样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才能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
  1.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所谓问题情况,就是把学生置身于研究现实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的发展。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中,出示主题图: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这时教师问: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说一个,老师板书一个:
  A ○和△一共有几个? B ○比△多几个?
  C △比口多几个? D △比○少几个?
  接着老师又说: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问题,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度情况选择答题。然后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问题后面板书答案:
  选择:12+8=20(个)选择:12~8=4(个)
  选择:9-8=1(个)选择:12~8=4(个)
  这样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学思结合。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协作精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