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以《故乡》为例,谈有效教学小说的做法_心怀故乡的名人例事
 

以《故乡》为例,谈有效教学小说的做法_心怀故乡的名人例事

发布时间:2019-07-20 03:53:37 影响了:

  摘 要:通过参加2011年学校组织的“国培”远程网络教育,使我对“初中现代小说解读与教学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解决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现就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谈自己有效教学小说的做法。
  关键词:《故乡》 有效教学 小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66-01
  《故乡》是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小说。作品主要写了“我”回乡接母亲到北京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1]。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旧社会对农民的深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等。通过小说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小说教学要达到有效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以景物描写刻画情感主题
  《故乡》中的景物描写有三处,作者有意将阴冷昏暗、破败荒凉的现实“故乡”,明朗神采、富有诗意的儿时“故乡”,以及朦胧虚幻的未来“故乡”形成三维比较,以此渗透作者对现实“故乡”的极度不满,对儿时“故乡”的无比怀念和对未来“故乡”的十分虚妄的复杂情感。一是阴冷昏暗又十分破败荒凉的故乡画面—— 深冬时节,天气阴晦又严寒,刮着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几个村庄萧索且荒凉,没有一些活气象[2]。二是当母亲谈起闰土时,通过“我”的回忆为读者闪现了一幅儿时“故乡”的神异图画—— 天空深蓝,圆月金黄,海边沙地宽广,西瓜碧绿,一望无际,少年闰土手拿钢叉,英俊潇洒,令人神往。在文章末段,对“我”离别“故乡”时再度展现了儿时“故乡”的美景—— 眼前是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便是“我”历经“故乡”见闻和感受之后在想象中产生的未来“故乡”的画面,所不同的是,这个画面比儿时画面添了一种虚幻的感觉。
  2 分析人物,把握课文感情
  小说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故乡》主要刻画了衰变的闰土、堕落的杨二嫂,渗透了作者对因物质穷困而导致精神上堕落的人们的厌恶和憎恨。
  2.1 衰变的闰土
  闰土变化的更深层原因是由于生活的沉重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他自身的衰老、麻木和他同“我”之间关系的疏离与隔膜。在他自身方面。20年前的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纯朴勇敢的少年英雄。而今20年后的闰土则是一个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的木偶人—— 灰黄的脸上布满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手粗糙、干裂,活像松树皮;头上戴着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说完话的神态是只摇头,然后沉默,仿佛石像一般。这些变化导出了闰土衰变的原因—— 生活的沉重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已陷入苦难深重的境况。从这样的探讨中使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2.2 堕落的杨二嫂
  杨二嫂由于生活的穷困而引起了精神上的蜕变,变得自私、刻薄,毫无人情味,甚至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干出了为世人所不齿的行为,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杨二嫂精神上的堕落使我感到心寒,20年前的杨二嫂年轻貌美,人称“豆腐西施”,然而20年后出现在眼前的杨二嫂竟然是个怪模怪样的“圆规”形象,容颜衰退失去了吸引顾客的能力;使她的豆腐店买卖处于倒闭状态,日子越过越穷,以至脸上和身体各部肌肉变得瘦削不堪,才出现了“圆规”的模样。然而这并不严重,严重的是,她摆着架势和“我”唠叨着的那些怪腔怪调的话语,着实令人感到吃惊:“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还说不阔?……”。从这些怪腔怪调的话语与行为来看,她是尖刻、泼辣、自私、对别人毫不关心,对“我”的生活状况并不了解,目的只是想从“我”这里捞到一点好处,还染上了小偷小摸、明抢暗拿的恶习。
  3 深入文章,理解“我”的孤独与绝望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可等同于作者。“我”在回乡搬家的过程中,看到了破败不堪的“故乡”景象,见到了令人吃惊的人事变化,以致产生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对“我”的心理活动的剖析直接抒发出来的。例如,在描写了故乡萧索破败的景象之后,直接抒发了“我”对“故乡”既怀念又失望的忧伤情感:“啊!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当木偶似的中年闰土站在“我”面前一声声叫“我”“老爷”时,“我”的内心便有了寒颤的感受和可悲的念头。当“我”历经“故乡”见闻,离别“故乡”时,作者更是通过“我”连续几段的内心独白,充分抒发了“我”离别“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所以“我”只有希望“故乡”有个美好的未来,在那里人们都过上了新的生活。所以最后便这样安慰自己:“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们对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已基本掌握和理解,也加深了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并深化了文章主题—— 不只是“我”的故乡,当时的中国社会农村都是这样,当时的农民也都是这样,这都是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农民的盘剥造成的,表达了作者的悲哀与愤怒。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又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由现象到本质,透彻的领会课文主题。
  4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统的教材篇目,也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教学中没有走“介绍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程序,而是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遵循作者写作思路,走进作者心境,把握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作品。(2)对于本文主题的把握,重点放在对杨二嫂、闰土、“我”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不足之处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进行探讨。(3)加强作品与现实社会的链接,为作品注入时代的活力。鲁迅作品中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仅作用于小说所属的年代,而是永久性的。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作品与现实的链接,由作品中的“新生活”联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中去理解。
  参考文献
  [1] 刘燕,尚学文,严喜长,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2] 史习江,南保顺,吴惟粤,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