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激情碰撞
 

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激情碰撞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3:54 影响了: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在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插曲一的生成性情感是我始料未及的,却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有效的。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正体现了诗歌学习中的“对接”活动,即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
  布卢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插曲一
  导入新课后,我请全班同学自由地放声朗读整首诗,学生比较流畅地读完了最后一节,却没有整齐地收尾。大多数学生已经停下,还有几位继续读着诗歌的落款:“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生1:“不要读啦!这些话不用读的!”
  生2:“谁说不要?我看电视里名家读散文都要念完全部的!”
  生3:“我觉得不用读落款,因为整首诗感情升华处是最后一句:‘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我们深情地念完这一句,感觉还陷在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中,久久不能自拔。”
  生4:“可我倒觉得读落款更能帮助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仿佛自己也到了那遥远的世界,到现在我心里还酸酸的。”
  ……
  这不正是我介入“诗歌创作背景”的最佳时刻么?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出下面这段话:
  8月17日的下午,在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地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在最远的江岸,仅仅牵着这终于断绝的纸条儿,放着庞然大物,载着最重的离愁,飘然归去。
  ——《寄小读者七》
  我请一位学生再读《纸船》,连同落款一同读,效果非同凡响。
  这正如赵思运老师所说的,我们不仅仅读思想,还可以读情感、读情绪、读意象本身、读语言本身;我们只要把生命感觉和灵魂放进去,就会触及诗歌内在的血肉。
  二 注重教师的有效性引导,预设与生成激情碰撞
  古人云:“施教主动,贵在引导。”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就此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合理“升降”,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适时“增删”……使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能够更有效而深层地完成。插曲二的“创意演读”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印证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
  插曲二
  这节课即将接近尾声,有八位同学站在了讲台上,他们将合作朗诵整首诗。第二小节开始了,意外发生了——按约定应该加入男生一起读的,可那两位男生只读到第三节。
  静心听完,效果还不错。我由此突发奇想:可否现场来一回“创意演读”?
  学生们自由组合,有的组采用二重唱的形式,将开头一小节叠着读,真像叠纸船一般,层层叠叠都是对母亲的爱;有的组在最后一节采用回读法,二次抒情情更深;还有的组用对白的形式,与母亲深情相拥,默默倾诉。
  由此可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让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纸船》这堂课,从偏离预设方案到成功达到教学目标这一过程,耐人寻味。这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无论是开篇的有惊无险,还是结尾的峰回路转,都是预设与生成的巧妙结合成就了课堂。
  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达。相信孩子,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我们也将真正享受到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更多惊喜——节外生枝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许建中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王以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