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_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_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布时间:2019-07-25 09:27:08 影响了: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著名心理学家瓦龙也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我们就应当创设问题情境,以便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容易产生矛盾,从而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能用简单的问答式,而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即“问题情境”,使他们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由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求。例如,有位年轻的教师在教“能被2和5整除的数”时,别出心裁地导课,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让学生积极思维。教学开始时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同学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不能被2和5整除。不信吗?我们可以当场试验一下。”学生举出很多数,教师很快地说出了答案。学生发现老师对答如流,都带着惊奇的目光在注视着老师。教师见时机到了,马上说:“同学们,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你的本领会变化得比老师还大。”学生一听,个个提起了精神,情绪高涨起来,表现出非常认真听课的样子,结果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并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可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怎样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呢?实践经验表明,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不同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导入;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活动的方式产生问题。比如,在新课的开始,可以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又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生产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他们熟悉,但他们却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以此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学习新知识。也可以在进行新课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规律,使学生获得自我感奋。还可以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提出一些问题,形成知识悬念,使学生思维过程延伸到课后,使学生不仅在课上兴趣盎然,就是在课后也使他们还在思考、争论,使之迫切地希望下一节课的快快到来。 在这里,笔者试介绍几种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1)复习引导法。教师通过构建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渡,培养迁移知识的思维方法。(2)矛盾揭示法。教师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似乎矛盾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3)激励引疑法。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不竭的动力,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4)比较辨析法。“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是人们认识事物,发展智力的一条主渠道。教学中,设计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引导学生去辨析、质疑、帮助他们澄清是非,全面思考,深刻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创设及运用问题情境,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其实质是把启发式原则的运用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做法。因此在运用这种做法时必须牢记启发式的关键,是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状态。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启而得法。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关键问题上,应使学生有能想得起来的浓厚兴趣,要考虑怎样经过努力才能想得出,要估计学生“想”的各种情况。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了解学生实际思维活动的情况,考虑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想”

的质量。此外,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