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融入世界与转向民族传统【激活传统融入时代,探索新路超越自我】
 

融入世界与转向民族传统【激活传统融入时代,探索新路超越自我】

发布时间:2018-12-26 04:54:20 影响了:

  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已连续成功地举行了三届。我在第二届中个人专场的演出,是我有幸进入戏曲研究院后的首次集中亮相。其意义并不在于奖项如何,而在于自己有了艺术的归宿。我深知,去年的初战小胜只是起点,而艺海远航从来没有终极,任何浅尝辄止、沾沾自喜、急功近利、侥幸取胜的心理,都是成就艺术事业之大忌。因而去年大赛一结束,我又抓紧时间准备今年再度冲刺。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准备,首先要对个人心态进行调适,然后冷静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接下来对剧目进行筛选,扬长补短,找准实现艺术追求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有成功的把握。经过前辈师长的“把脉点穴”,院团领导的“量体裁衣”,最终我确定了《四贤册》《赵五娘吃糠》和《盼子》三出戏,并在艺术探索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剧目采取了不同的切入点。
  
  一、老戏新排新演,彰显剧种风格
  
  《四贤册》是秦腔流行已久的传统戏。写荒旱年间,方文珍上县去领赈济粮空手而归,欲卖亲子度日又恐妻不允,便假计以抢草为名卖掉亲子的故事。早年秦腔青衣前辈擅演此剧者甚多,尤以名家郭明霞的演出独具特色。对于这样一出脍炙人口的老戏,原有舞台演出样式已成普遍相传的模式,作为后学晚辈的我对此总怀有一种敬畏之情。但“法不泥古”、“势随时移”,更是传统戏顺应发展、融入时代的迫切需要。这次新排,在吴根邦导演的统筹下,对原剧“盼夫”、“责夫”、“抢草”、“离别”四个单元的构架不变,对重复的叙述和过程删繁就简,对唱词与念白也进行了修改凝练。作曲罗新昌根据我的嗓音重新设计唱腔,加强了音乐的旋律性和完整性。经过一番打造,呈现出雅、静、悲、凄、美的艺术韵致。
  作为主人公赵月娥的扮演者,我遵循“充内形外之谓美”的艺术哲理,除在表演上挖掘人物的心理流程,按照角色的性格轨迹把握尺度分寸外,在唱腔上着重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力求做到收放自如刚柔兼济。如“离别”时眼看爱子要走那段戏,我用一声“儿呀……”的凄惨叫声,抛袖猛扑过去紧抱儿子,伴随悲怆苍凉的音乐声,顿时肝肠欲裂泪如雨下,唱到【滚白】时不是放声拼嗓子,而是从心底发出低沉压抑的声音,让观众仿佛听到人物的心律颤动;而唱到悲痛欲绝的“刀割肠”时,则完全放开嗓音尽力宣泄,使真情迸发。接下来的整段唱腔,唱得如泣如诉幽咽婉转,并在行腔中运用了抽泣哽咽的处理,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以秦腔青衣声腔的浓郁韵味,彰显了秦腔剧种固有的风格特色。
  
   二、熟戏精心打磨,升华人物品格
  
  《赵五娘吃糠》,取材于民间传说“赵贞女蔡二郎”故事。最早为元代高则诚所作南戏《琵琶记》,不少剧种都有改编演出。《吃糠》为单折常演剧目。音乐得益于著名秦腔作曲家肖炳、吴复兴之手笔,在传统声腔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既有原汁原味又富有新律新韵。1991年陕西电台举办第二届“西凤杯”秦腔演唱大赛时,我就选其核心唱段参赛而荣获一等奖。此后便排了《吃糠》并持续演出,去年个人专场又以其参赛,在旁人看来这是手到擒拿的熟戏了。
  然而我并不这么想。记得前辈常有告诫:“熟戏要当生戏演”,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今年参赛前,在武永安导演的帮助下,我对戏又进行了精心打磨。一是“磨”人物形象。动作是形象的重要依托,务必力求干净洗练,如过去的“吃糠”是面向观众吞吐,故做痛苦难咽情状而观之不雅,现在只是点到为止求其意到即可。二是“磨”人物性格。赵五娘是中国古代妇女传统美德的典范,其善心、孝行、操守盖因伦理观念所使,而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是潜在性的,能够体现的在于行动而非说教。因此,我让人物的言行举止、眼神体态,一点一滴化于“善”,一时一事化于“孝”。如轻手搀扶公婆、细语嘘寒问暖,宽慰老人情绪等,皆以严谨的做派显现人物的端庄形象,着力从细节上提高艺术含量,三是“磨”人物感情。如赵五娘在久盼丈夫无音的情况下突接休书,她怀疑、忧伤、痛苦,又恐公婆得知而故意掩饰回避;饥饿难忍的公婆误解媳妇,竟斥责五娘悖逆孝道时,她强忍苦衷而不作任何辩解;当真相大白婆婆气绝、公公下跪时,她发誓“儿愿顿顿把糠咽,伺候公爹到百年”,并毅然决然地剪青丝、换棺板、葬婆母,以致公爹不忍连累五娘碰壁而死等,抓住以上重要关节,着重以热耳酸辛的唱腔揭示人物内在感情,以突出戏核、戏胆和戏魂,从而升华了人物可贵的精神品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生戏突破行当,活化角色性格
  
   《盼子》是传统剧目《清风亭》之一折,写张元秀与贺氏夫妇思念儿子的深切之情,为老旦重头戏。我选排的目的在于以剧目拓宽戏路,演个性激活人物,从行当进行突破,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说实话,要啃这块硬骨头太难了,生地上起土,谈何容易!当我怀疑自己是否能行的时候,盖叫天先生的话给了我力量:“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导演王婉丽老师更以她的有力支持,坚定了我攻坚的信念。在老师手把手的调教下,我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走台步、练身架、仿形态、变声型、学唱腔、顺道白……差不多半年光景,每天连续几小时强化训练排戏,多少次看见路上行走的老太太,跟在身后观察她们的举止神情,回到家里仔细揣摩回味。“功夫深处独心知”。经过酸甜苦辣几番折腾,终于将戏搬上舞台。
  当灯光由暗转亮渐渐升起时,一个风烛残年体衰竭、哭干眼泪眼将枯的老妇形象,颤颤巍巍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我用全身心的投入刻画出贺氏老来失子的悲凉心境,她思儿念儿、想儿盼儿、呼儿唤儿,以至有点疯癫的惨景,一下子揪住了观众的同情心。在表演中我不仅用出门“三看三回头”这样的细微情节增强视觉感,又以老旦沉郁苍凉、拙朴凝重的声腔增强听觉感,着力追求生活化、人性化、性格化的蕴涵,意在把“内心体验”与“外在体现”结合起来,寻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不惟形似而重神似的有机统一,试图以此探索有程式但不程式化的艺术境界。戏路在拓宽,行当在拓宽,行当形象变。熟悉我的人看过演出说:“她是刘红梅,也不是刘红梅!”这正是我的希望之所在。
  我的个人专场演出之时,正赶上本届大赛开幕之日,作为第一台亮相剧目,连演两场,观众爆满,受到各方面的格外关注,使我感到莫大的幸运。当台下响起掌声、台上送来鲜花那一刻,我想到了院团领导的关爱扶植,前辈师长的亲切教诲,专家评委的辛勤劳动,导演作曲的心血汗水,舞台同仁的真诚合作,节目主持人的倾力相助,以及广大观众的热情支持。国画大师刘文西先生亲赠墨宝“艺为百姓”,更为我增添了精神力量。献身秦腔毕生事,艺海无涯怎远航?蓦然间,我又好像看到了我院《院训》那闪光的大字:“尊师厚德,善行感恩,勤奋严谨,合和创新”。这就是我的前进方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