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黄埔军校现在叫什么_中科院计算所的“黄埔”情结
 

黄埔军校现在叫什么_中科院计算所的“黄埔”情结

发布时间:2018-12-30 04:46:52 影响了:

  龙芯处理器、曙光HPC……中科院计算所取得的重大科技项目突破足以让国人扬眉吐气,而成果展示也成为了外界了解计算所的窗口途径。在日前举行的计算所第二届学术大会暨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开放日当天,计算所以学术报告和现场展示的方式发布了自修复芯片、并行编译器等多项研究进展。然而这一次,成果展示只是一个外化表现,更深层次的是,计算所如今更强调学术积累,更注重以“人”为核心的软文化修炼与积淀。在这里,一种激励原始创新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摆脱“第二名效应”
  
  正如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指出的那样,“必须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需求”。经过长期努力,计算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仍没有摆脱第二名的位置。所长助理、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凝晖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的高性能计算实力仅次于美国,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的实力也仅次于美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是第二名,虽然先进程度仅相差数年,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领域,两年或许就代表了一代。”
  信息产业是典型的赢者通吃的产业,用户偏爱领先者,包括第二名在内的后来者只能分食第一名余下的约20%的份额。“第二名到第一名的门坎很高,但计算所要做好‘冲一’的准备。” 孙凝晖说。在历经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改革之后,如今的计算所已经进入知识创新工程阶段,此时的科研也更关注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着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产生真正跨越性的原始性创新。
  要“冲一”,就需要不断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倡导科学发展和前沿研究的文化。计算所从2005年开始谋局布局,其重要举措就是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包括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系统结构实验室、网络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前瞻研究实验室目前都开展着高层面的基础研究,计算所计划把30%~40%的科研力量都投向重点实验室。此次全所学术大会和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开放日也正是布局的延伸,意在增加所内各领域以及计算所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更重视学术方法研究,从体制上逐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找对师傅 选好徒弟
  
  孙凝晖多次提到对“黄埔军校”做法的借鉴――找师傅与选徒弟。学术是比较特殊的行当,既需要一流学者做师傅,带来大视野,也需要高素质人才做徒弟,做好生力军。计算所基于重点实验室需求,大量引进海外人才团队,选拔国内优秀学生。
  从2007年开始,计算所启动了培养年轻新星的人才培养扶持计划――百星计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培养100位骨干人才,均为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并愿意到计算所工作的青年才俊,目前该计划已入选36人。“十年以后,他们将是计算所的主力研究员。”孙凝晖表示,这个计划就是希望选拔一些优秀的年轻人,为他们创造环境,倾斜更多资源,使他们更早地脱颖而出。
  在入选者和成长导师的见面会上,李国杰院士语重心长地说:“入选者要成为引领性人才,不仅要在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大工程项目上做引领,也要在国际最前沿的学术研究上做引领;不仅要在国内做引领,更要在国际上做引领;不仅在学术、工程上引领,也要在创新文化上做引领。”
   “从愿景来看,我们希望能向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学术机构看齐,计算所要逐步实现国际化。”孙凝晖认为,国际化是分层次的,先要做到目标国际化,虽然解决的是中国的现实问题,但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应该是一流的;接下来就要实现组织结构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从阶段性成果来看,应该把计算所团队打造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可以代表中国的创新团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