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 中学早恋之我见1000字
 

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 中学早恋之我见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0:33 影响了:

  【摘 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巧妙的问题设计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主动寻“渔”,教师则适时“授之以渔”,以达到和谐高效课堂之功效。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授人以渔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努力创设思辩氛围,让学生不时处于“问题情境”中。因此,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主动寻“渔”,后教师适时“授之以渔”,以达到和谐高效课堂之功效。下面,笔者谈谈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做法与体会。
  
  一、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重视教学结果。新课程提出“以问题为中心”,更加重视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在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直接问“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情况?”“什么是比例尺?”“常用的图例有哪些?”如果这样设问,学生就会照着课本,把课本的概念念完一遍就算了,但他们不一定能掌握。我尝试打破传统,将整堂课设计成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旅游,找准了目的地,在出行之前要对目的地进行必要的了解,比如:目的地在我们什么方向?离我们有多远?有哪些名胜景点等,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查阅地图,熟悉掌握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这三要素。这样的问题设计很生活化,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让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充分发挥了创造潜力。
  
  二、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倡“用学生的眼睛来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体验,用学生的方式去研究。”学生的衣食住行跟身边的许多人都有关系,他们有这样的生活背景,天天可以触摸到,却熟视无睹,没有形成清晰的意识,没有“在场”感。如何唤醒他们的有意注意,看见“物”之后的人和事?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教师自己不讲任何原理,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用生活事实说话,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比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这个问题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如果条件允许,将来让你自己自由选择居住地的话,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要去海边、有的说去平原,还有的说住的地方要不冷不热,我提示一下:如果有一个地区发现了金矿,你去吗?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认识了“影响聚落分布的要素”。这时,我再进一步设计情境:将同学们分组到世界的各地,并且在目的地建设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房屋,并描述其特点,最后说明原因。这样,自然环境对聚落建筑特点的影响也就明确了。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和思维品质。我认为是学生在学地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者。
  
  三、问题设计呼唤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在学习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因为学校就处在季风区,所以,我并没有照本宣科,让学生直接去找课本上什么是季风?什么是季风区?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让学生回归倒实际生活中去,设计问题情境为: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明学校所在地各季节吹什么方向的风?各季节风向变化有无规律?各季节气候有什么特点?与风向变化有什么关系?进行这样的设计,我的思考是,课程生活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还原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发学生对生活经历回顾,让学生感觉自己的生活与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对熟视无睹的生活的注意,这样学生所生成的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因而他的记忆也是长久的。我觉得课堂设计不应仅仅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概念、原理等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设计应注重思维过程的培养
  
  教学的过程,一方面,是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另一方面,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设计一些关联性、递进性的问题,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发现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相互探讨,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比如,在分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时,我并没有直接从维度入手,而是采取了逆向的推理方法,设计问题情境如下:气温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各地获得热量多少的差异)为什么各地获得热量多少会存在差异?(各地日照时间和日照长度不同)为什么各地日照时间和日照长度会存在差异?(各地纬度不同)通过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问,再返回来,学生便非常容易地明确了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北纬度的差异,同时,学生对思考质疑问题的过程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当学生经过反复的训练后,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五、课堂问题设计要注重实效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非常不适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同时,大多数老师也开始尝试课堂问题的设计。可是,事情往往是“过犹不及”,有好多教师往往为了“问题”而设计“问题”,结果是把原有的“满堂灌”变成了现有的“满堂问”。殊不知,繁琐的提问、多余的提问、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空耗学生的时间,丝毫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课堂问题设计过于难,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问题设计过于浅显,学生的思维同样也得不到发展。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赋予启发和想象,难度适中,让他们体验到解决一个个有趣问题后的快感,这无论是对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是提高学生能力及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繁杂,有许多课题较难传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主动寻“渔”,教师则适时“授之以渔”,只有这样,中学地理教学才能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