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4:42 影响了: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地理课程的学习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有益?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变“知识传授为中心”为“能力发展为主”,并精心组织教学,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和探索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味到学习地理的快乐。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地理教学的合作化学习作了一些尝试,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和想法。
  
  一、合作化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指导性地进行小组教学,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其理论来源于前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合作性交互活动中,在支持性环境下获得的能力能够被激化,而变成独立发展成果。《礼记・学记篇》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对话就没有教育”。确实课堂应该成为对话的场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对话的平台和条件。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采用的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强调同学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真诚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进行合作教学曲学生提供较为广泛的思路和反馈信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能够大大地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
  
  二、合作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目前,我校初中部每班约有27―35人左右,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个人生理、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性,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我试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化学习策略,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小团队中,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锤炼了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自主、自信的个性,增强学习效率,使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发挥。
  第一,采用异质分组的策略
  以往的合作学习,仅限于先后四位学生的小组讨论,这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我在分组时根据小组内各成员问要有性别、智力、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兼顾家庭环境、秉性等方面的差异,使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每班分为六至七组。每组人数为四至六人,组数和组员都不易过多。依据每人的特长,每个组员都分配得有任务。例如,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1―2名讲解员,1~2名资料收集员(如下表)。
  合作原则:各有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让学生们自己选举组长,但告知他们“组长最好具有统领全组”的才能,而其他组员由他们自己在组内协调分工,提倡不定期地互换职责,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使每个人的各方能力协调发展。
  第二,多样化的合作策略
  为使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合作方式要顺应地理教学内容发生改变。
  1 “角落”式的合作方式。对于学生有争议的自然地理科学问题,可采用“角落”方式,具体方法是各小组委派一名组员站立教室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角落,代表正方或反方,各自陈述观点。如在教授初中地理第一课“地理景观”时,为了树立学生人地和谐的地理意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地区是理想的城市地理景观吗?是的话,请站在黑板的左侧;若认为不是的话,请站在黑板的右侧,并说明理由”。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非常踊跃,选派代表分别站立于黑板的两侧,分述各自的理由。这样的活动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其他学生也能学到地理学科的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 “热番薯传递”式的合作方式。对于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可采用“热番薯传递”的方式,例如,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先每个组围成一个圆圈,每位组员分发一张记录纸,在两分钟内记下各自的想法,听到信号铃声。每组各成员按一定顺序把记录纸传递于邻近的同学,看过他人的观点后,再尽可能多地记录其他想法,两分钟后听到铃声继续传递,依此类推。结果,每个小组的答案可多达十几个。这样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每个成员借鉴他人的观点,思维更开阔了。
  3 “默想-交流-分享”式的合作方式。若某节教学内容需化为多个问题探究时,可采用“默想-交流-分享”的方式,每个组员承担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默想,然后与左右两位同学相互交流观点,接着教师邀请一对同学就他们的讨论结果公布于众。这样。能使教师甚至各位学生都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想法,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得以形成。
  4 “提案-参观-修改”式的合作方式。地理教学应“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体验地理事物和现象,没有现成的答案,任何学生的知识层面难以满足其要求,需要集体合作研究,此时,我们可以选择这种合作方式。如在地理环境教育中可让学生分组实地调查一下学校用水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节水建议。先写下每位学生自己的任务陈述,然后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把最好的意见组合成一个新方案,制作成海报贴到地理教室墙上。每个小组依次绕教室一圈观察和讨论其他组的海报。参观结束,大家回到原组进一步修改,使每个小组的方案更趋完美。这种方式促进了小组间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而且能反思他人和自己的观点,真正达到“学贵在有疑”,达到“做学问”的程度。更关键的是通过小组调查活动不仅寻到了“地理之道”,而且也悟出了“为人之道”。
  
  三、合作教学的意义和反思
  
  地理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地理教学的生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对于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培养亲近社会的行为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有些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有时合作活动又过度活跃,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管理上有较强的调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注意各环节有序衔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前期备课必须制定各类任务单,明确任务分配到位:同时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合作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对话和共事,使每一位学生在倾听、陈述、说服、被说服中真正领悟学习地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现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地将“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加以要求与提倡:“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在合作学习中真正起到鼓舞者、指导者和互教互学的平等的合作者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