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残障人的心理特点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残障人的心理特点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2:34 影响了: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十分漫长而艰巨的智能工程,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教育好残障儿童(指盲、聋、自闭症、肢残和智残学生,由于生理上有缺陷,造成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特别困难,而需要给予特别帮助和照顾的学生),不知要比常人多洒下多少心血和汗水,下面笔者拟就如何对残障儿童进行“育人”谈点粗浅的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1.以“爱心”抚之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是教师的特定工作对象,教师的一切工作内涵都应浓缩于―个“爱”字。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残障儿童是一个生理上有残疾,心理上有创伤、求医无望的不幸学子,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认识不够,关心和尊重不够,有些学生在家庭里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于是,他们迫切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在社会上和家庭里得不到的东西――关爱、信任、尊重、鼓励、和蔼、温馨,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爱护。为此,一个称职的特校教师必须懂得“爱”的艺术,把“爱”体现在“关怀、理解、支持”这六个字上,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感化、温暖他们那已经冷却的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带领他们走出迷茫,使他们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他们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提供保障。在工作中,我常常蹲下身子与残障学生平视交流,与其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还用自己的钱带感冒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治疗,回来后坚持守护在床边端水喂药和护理;学生的衣扣掉了帮其补上;学生的牙膏、香皂等日用品用完了及时帮其买回来。让残疾学生在爱的暖流中增强信心,重塑自我。实践证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是转变残疾学生永不衰竭的原动力。
  
  2.以“耐心”导之
  
  残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会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无论是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正常儿童,如自控能力差、意识薄弱、容易暴躁、焦虑、胆怯、恐惧、自卑和自暴自弃,且比较任性、多疑、固执、孤僻等等。尤其是重度“问题学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都在情理之中,教师和家长无需视为洪水猛兽,动辄训斥,怒不可遏目,更不能歧视、厌弃和排斥他们,放弃对他们教育的责任,而应该是毫不动摇、不厌其烦地、坚定不移地去教育、帮助、关心他们。只有做到耐心、文明、态度和蔼,才会获得教育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为了防止学生有不良行为或是搞破坏性活动,注意加强学生的身心康复训练,经常反复提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前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残疾儿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仁慈、宽容和博爱之心,给他们以诚挚的鼓舞和希望,多鼓励、赏识他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还是爱抚的微笑都会给残障儿童带来快乐和鼓舞。
  
  3.以“诚心”待之
  
  残障儿童一般阅历较浅,经验不足,依赖性强,特别是聋哑学生,从小缺乏有声语言,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他们唯一能用来认识世界的就是一双明亮的眼睛,所有的信息全来自于直观感觉,其模仿性强,很容易受表面行为的影响。而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为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中,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要时刻记住:教师站在讲台上,就是学生的活教材,对人对物一定要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以高尚人格和魅力感化人,用平等的心态感染学生,用真诚的关怀感动学生,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以此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从而激发起他们成才奋进的激情,朝着崇高的目标前进。
  
  4.以“信心”育人
  
  残障儿童的残疾、缺陷是生理性、器质性的,很难改变,致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畏缩心理,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暂时失败时便放弃学习;对自己缺乏信心,很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掌握一技之长,长大后能养活自己,这是所有残疾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一致愿望,也是让孩子求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身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人人是可塑之材”,他们并非是“朽木不可雕”;要做到心中有“热”,眼中有“光”,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优势、优点、亮点、闪光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点燃起进步的火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我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及“学知识与学技能相结合”的办学原则,积极探索“教育、康复、就业训练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根据耳聋学生眼尖、手巧、视觉、触觉功能发展较好的特点成立语训、美术、缝纫、手工、律动等兴趣小组,注重特长教育;在精心训练过程中,老师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去尝试,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竖起大拇指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得到满足,激发他们对兴趣与需要的追求。办校4年多来,学生从不会洗菜到学会了做一手好菜,从不会握笔写字到学会了画一幅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写出笔法优美的书法;从不会踩缝纫机踏板到学会了缝制出一条条精美的红领巾;从不懂音乐到学会在老师的指挥下跳一曲优美的舞蹈……这些在正常人看来是简单的技能,而对残障儿童来讲却是能够让他们将来求职求生的财富。可见,鼓励和启发他们是何等的重要!
  对待残障儿童,其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做教师的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尽可能多地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其长大后生活能自理,事业能自立,还得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家庭、学校、社会,大家伸出关爱的手“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想,残疾学生也能同健全人一样幸福生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