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英国师范教育转型的得与失】得与失
 

【英国师范教育转型的得与失】得与失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4:50 影响了:

  编者按: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师范教育转型对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的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教育才刚刚起步,而国内很多学者仍在探讨师范教育转型的具体措施。英国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教育已有百年历史,其在师范教育转型方面的得与失,对改革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英国是世界上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教育最早的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间,英国综合性大学在师范教育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困惑。英国师范教育转型是一种制度变迁的过程,主要包含师范教育机构的变迁、师范教育模式的变化以及教育学学科的变迁。这里,笔者仅从师范教育机构变迁的视角,探讨英国师范教育由封闭到开放的得与失。
  
  一、英国师范教育转型的途径
  
  在传统上,英国政府对教育采取不干涉政策,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由私人或教会开办,19世纪中叶之前的英国师范教育也由宗教组织、民间团体或个人自行开办,主要形式是“导生制”和“教生制”。
  1.师范学院的产生
  早在18世纪,英国就出现了专门的教师培训,培训活动的开展大多由私人团体组织,要求学生掌握比“导生制”学校的师范生更加专业的技能。19世纪30年代,英国枢密院教育委员会专门派人参观、考察欧洲其他国家的师范教育,于1840年在伦敦郊外创办了著名的巴特西师范学院,这是英国真正有组织的师范学院的开始。该学院是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经验为基础,以普鲁士教师讲习所为蓝本,结合英国国情创立的一所实验性师范院校。在其影响下,英国各地又相继开办了多所专门培训师资的私立师范学院。
  2.大学实施师范教育的尝试
  19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尝试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走读制学院,从而拉开了英国综合性大学实施师范教育的帷幕。
  英国综合性大学实施师范教育的第一项措施就是设立走读制学院。1886年,英国保守党政府任命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初等教育法的实施,考评见习生制以及师范学院的工作效率。该委员会提出:为了提供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初等学校师资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必须加速培训合格教师,建议创建附属于大学或大学学院的师范教育机构。1890年,该委员会签署法令,允许大学或大学学院建立走读制学院,委派教师讲授教育理论和教育史课程,监督学校实习,开设示范课和观摩课;由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主持教育学科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截至1900年,英国新成立的大学走读制学院共有18所,在校学生1355名,培训的教师占初等学校教师总数的25%。走读制学院成为英国现代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的前身,也成为英国师范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世纪初,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英国逐渐建立了中等国民教育体系,中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师资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社会开始将大学视为承担中等学校教师培训的合适机构,大学逐渐设立教育系来承担培训中等学校教师的任务。教育系的出现促进了大学的发展,师范教育为大学引入了新的学科和学生,使大学与普通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到1939年,几乎所有的英国综合性大学都实施了师范教育。
  3.师范教育的大学化
  1902年,随着《巴尔福法案》的颁布,英国形成了公立师范学院、私立师范学院和大学走读制学院或教育系共同培养师资的局面:中学教师主要由大学来培养,初等学校教师主要由师范学院来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重建遭到战火破坏的英国师范教育,英国政府和社会开始讨论如何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师范教育体系,于是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在综合性大学设立教育学院,其职责是监管该地区的师范教育。该观点对那种将师范教育视为职业培训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主张打破教育和培训的差异,认为综合性大学应关注职业教育,培训教师与培养工程师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性质,综合性大学在教育质量和学术素养上远远优于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主导师范教育能够提升师范学院的办学水平。
  第二种观点提出制定新型机构管理地区师范教育的方案,反对综合性大学实施师范教育。其理由有三:一是综合性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实施通识教育,本质上不承担各种职业培训,少许的职业培训仅是其一种附属功能;二是教师的师德胜于学术水准,一旦由综合性大学确立师范教育的标准,就势必强调未来教师的学术性,但是师范生必备的教师素养(热爱儿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等)不适合在学术环境下形成;三是综合性大学承担师范教育有失公允,其结果会导致师范学院很难找到教育实习场所,客观上容易产生不公平。
  最终,多数综合性大学权衡利弊选择了地方教育当局、师范学院和教育大臣都支持的第一种观点。从此,英国综合性大学打破了拥有教学和科研两种职能的樊篱,确立了自身在师范教育方面的特殊职能。由此,英国实现了师范教育的大学化。
  1963年10月,著名的《罗宾斯报告》总结了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成就,提出师范学院应真正融入大学结构之中,两者不应分而治之,师范学院与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之间应形成联邦式的关系,并通过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建立联系。
  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单一的教育学院已让位于多科性的高等教育学院,单独建制的教育学院开始在英国师范教育体系中消失,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如今,英国实施师范教育的机构主要是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和多科性高等教育学院。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是英国师范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多科性高等教育学院主要培养小学教师。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以综合性大学为主体的开放型师范教育体制。
  
  二、英国师范教育转型的成效
  
  英国师范教育转型客观上满足了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使师范教育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增强了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同时,由于综合性大学具有学术自由的特征,大学化后的师范教育更有利于开展教育研究,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形成和发展。
  1.加强通识教育,提高教师的从业基本能力
  综合性大学作为学科知识最完备的学术场所和学习中心,有利于发展未来教师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英国学者指出,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奠定了未来教师的从业基本能力,使教师可以积极应对社会与教育变革的挑战,摆脱传统职业化的师范教育模式。以往专业性的师范教育机构很容易导致师范教育限定在狭隘的技术培训层面,而具有深厚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底蕴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更适合实施师范教育。
  2.提供多学科文化环境,促进教师教学素质的形成
  英国学者杰夫・维梯指出,提供多学科文化环境的综合性大学能够为未来教师――师范生提供个性和心理发展的支持。未来教师所必备的教学素质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个性特征、认知能力、洞察力和心理成熟度等。师范教育大学化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为未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理念与个性特征构成教师实践活动的基础,它们或清晰或潜在地指导着教师的行为。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环境为形成师范生的教育理念和个性特征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更容易通过丰富的自我体验与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专业价值观。认知能力和洞察力潜藏于教师的意识与理念之中,根植于各种学科知识体系之中,综合性大学所提供的多学科文化环境恰恰更有助于促进师范生认知能力和洞察力的形成与完善。综合性大学汇集了各种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使个体在自尊、自我意识、智力倾向、心理调适和健康等方面受益颇多。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未来教师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压力的能力,使他们游刃有余地化解教育教学中的压力。
  3.扩展教育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
  英国学者约翰・库拉汉指出,从教育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教育研究是综合性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而综合性大学在促进教育研究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综合性大学是一个学术自由、充满挑战、质疑、对话和辩论的场所,因此师范教育大学化可以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研究者”。
  综合性大学实施师范教育之后,教育研究成为提高师范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并有助于师范生迅速形成超越现有水平的、批判性的教育理念。正是由于综合性大学的积极参与,英国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学术水准才在今天达到了与大学同等的程度。
  
  三、英国师范教育转型的困惑
  
  英国综合性大学长期奉行“精英教育”,注重学术性和自由性,视师范教育为低层次的职业培训。因此,英国师范教育大学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效应。
  1.重学术性,轻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事业,要求未来教师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广博的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那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然而,由于英国综合性大学精英性与学术性的特点,师范教育课程受综合性大学影响而片面地追求学术性,造成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成为师范教育的“核心”,而教育学学科的课程被普遍削弱。其结果是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脱节,师范教育专业训练成为一种次要的补充。
  2.师范教育的边缘化
  以高深学问和精英教育为传统的英国综合性大学历来轻视师范教育,甚至将综合性大学与师范教育的合作看做对综合性大学社会地位的威胁。尽管很久以来综合性大学就被认为是培养教师的合适场所,但由于综合性大学对师范教育的偏见,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师范教育一直被大学看做“副产品”。许多综合性大学实施师范教育的热情不高,不愿意为师资培训投入过多的经费,导致教育系学生与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技能长期被怀疑。
  3.大学自治性的动摇
  英国综合性大学具有鲜明的自治性和学术自由的传统,被视为象牙塔,对自身的内部事务和管理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无权干涉。这已经成为英国综合性大学的一种精神追求,一旦失去,综合性大学就将沦为职业培训的场所,进而丧失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价值取向。相反,英国师范教育是在教育世俗化后出现的,一开始就与国家强迫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没有丝毫的自治性,管理权限掌握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手里,受地方教育当局直接领导,并受女王督学团的质量监督。
  英国综合性大学普遍担心实施师范教育后将会动摇其自治的传统。因此,尽管许多英国综合性大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展师范教育和培训,但几十年来英国综合性大学一直不承认师范教育的存在,因为一旦卷入师范教育就要面临丧失某些自治性的压力,而如果综合性大学试图在政府控制的师范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它的自由与自治就会受到限制。直到今天,英国综合性大学在实施师范教育时仍然没有摆脱这种两难选择的境地。
  责编:路 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