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地理教学主线设计方法] 地理教学区域地理主线
 

[地理教学主线设计方法] 地理教学区域地理主线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6:21 影响了: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那么,在新课程视野下,地理课堂教学主线应如何设计呢?   
  一、以情境设计为主线:入境――明理――导行
  
  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是驾驭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景去感染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案例一:《气象灾害――台风》教学主线设计
  【入境】2007年9月20日,第13号台风“韦帕”影响某市。市教育局紧急通知中小学放假一天,同学们欢呼雀跃,完全沉浸在不上课的快乐中,丝毫没有感觉到台风“韦帕”会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要求同学们在感受“韦帕”的同时,认真完成这份特殊的情境式作业:①你了解什么是台风吗?(收集一些与台风相关的图景资料)②台风来临前,我们应该作哪些必要的准备?③台风来临时,你感受到它的威力了吗?请你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④尽量详细地描述台风“韦帕”影响的全过程;⑤台风会产生哪些灾害?灾后人们做了哪些工作?(请你用数码相机抓拍1―2张照片)
  【明理】上课时,首先展示学生收集的“韦帕”台风卫星云图,引导学生分析“韦帕”台风的形成原因、结构、天气特点等知识;接着展示学生收集的“西太平洋海域台风移动路径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哪些地区受台风影响比较大,并尝试解释原因;然后展示所学知识“北半球气旋示意图”,引导学生解释在“韦帕”台风影响下风向变化的原因;最后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或抓拍到的台风袭击后的典型图片来了解台风的危害。
  【导行】以“台风有利也有害”为辩题,学生调查研究,三天后举行辩论会。在辩论会上,学生提出了许多台风有利的新观点:①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地区带来的降水量,往往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5%以上;②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可以带来近30亿吨的降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可以缓解旱情;③台风最大时速可达300千米,能把低纬度地区的热量和水汽带到中纬度,促进“水――热”交换,使全球“海――气”系统保持热平衡;④强风经过海面,海水翻起巨浪,把深层海水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海水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间接为海洋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⑤台风蕴涵的能量是惊人的,若能存储和利用,不仅会缓解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的能源危机,也能促进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等等。
  
  二、以问题设计为主线:设疑――质疑――解疑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教学中教师设“疑”,学生才有“解疑”之需。教师精心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学生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体现在“设疑”与“解疑”的结合中。
  
  案例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主线设计
  【设疑】学生观看“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的Flash动画,在动画中,寒流与暖流分别用蓝色与红色的箭头表示,而其流动方向则用颜色的渐变来表示。Flash动画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设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有何规律?能否构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图?
  【质疑】步骤一:动手绘制。由学生用红、蓝两色笔在导学学案上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上画出所有的洋流并写出其名称。步骤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图”,学生发现主要差异有三:一是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中,南半球中高纬度不存在与北半球相对应的洋流系统。经过分析,学生发现是由于南半球陆地延伸的纬度不够高所致。二是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中,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性质,而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性质。经过分析,学生发现是由于受南极大陆的影响所致。三是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中,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运动,而同半球同纬度的北印度洋洋流呈冬逆夏顺运动。经过分析,学生发现是由于南亚的季风环流所致。
  【解疑】图文结合,学生创造性地总结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中主要洋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是与一个以赤道为分界的“8”、“0”的书写顺序方向是一致的。具体如下:一是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运动、南半球顺时针运动;洋流分布东寒(数字4)西暖(数字2)。二是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运动;洋流分布东暖(数字5)西寒(数字7)。三是南纬40度附近海区形成环绕三大洋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数字6)。四是特殊分布海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冬季逆时针运动,夏季顺时针运动。
  
  三、以创新设计为主线: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理解、见解都是对事物或知识认识的程度。了解是指对事物或知识初步的认识;理解是对事物或知识深入的认识;见解是对事物或知识理解后发表自己有独到的主张。“了解”是学习的前提,体现新课程基础性的特点;“理解”是学习的核心基础,体现新课程思维性的要求;“见解”是学习的关键,体现新课程创新性的目的。“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层层推进、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案例三:《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主线设计
  【了解】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己设计表格,对比五种导向性工业的典型工业部门和区位要求。师生归纳总结如下:
  【理解】读图4.3《鞍钢和宝钢的区位》,要求学生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情况,并完成课本“活动”题。师生归纳总结如下:鞍钢主要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丰富(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区位因素变化是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等作用减弱,市场、交通、劳动力素质(科技)等作用加强。
  【见解】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三个游戏界面,要求学生完成如下游戏内容:①将服装厂、啤酒厂、造纸厂和钢铁厂在游戏图中相关位置进行试布局,并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综合效益的评估,最后再点击最佳方案按钮,检测自己的布局方案是否合适。②参照游戏图中的信息,将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食品厂拖放到图中适当位置,看是否合适。③根据游戏中的文字提示和按钮指导,学生可以以一个工厂决策者的身份,尝试对电子厂和炼铝厂进行咨询对比,然后作出两个工厂的布局方案选择。
  
  四、以课题设计为主线:明题――践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亲身活动中体验的学习。学生只有体验干渴,方知节水的必要;体验污染,方知环保的必要;体验浪费,方知节能的必要。学生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践行后的反思,才能提升认识,活用知识,提高能力。
  
  案例四:《太仓本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远景的规划》教学主线设计
  【明题】课堂分组探究。探究课题可分两个子课题:一是“调查本地农业的发展现状”;二是“对本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进行研究”。
  【践行】课余时间活动。子课题一:学生走访农林局,获得农业结构变化、农业退水污染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学生走访本村和询问家人,获得农业收支变化、农作物单产和质量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子课题二: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网络查询法等获得影响太仓本地农业发展的气候、地形、水源、市场、交通等主要区位因素的数据资料。
  【反思】课堂交流汇报。子课题一活动成果:①太仓本地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农作物以水稻、冬小麦、棉花、冬油菜的比重最大,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2.08%。②太仓本地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一方面导致农业成本上升,纯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急剧下降。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太仓本地蔬菜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子课题二活动成果:①太仓本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7℃左右,年降水量1064毫米左右,日照约1975小时,无霜期226天。从降水条件考虑,种棉花不如北方;从光照条件考虑,种小麦不如北方;从水热条件考虑,种水稻不如南方。换句话说,发展生态农业在气候上是不错的。②太仓本地位于长江三角洲,河湖纵横,耕地破碎,不利大规模机械化发展;但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积水成塘,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③太仓本地是上海的“后花园”,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广阔,绿色蔬菜市场广阔,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总之,在新课程视野下,只要抛弃那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探索,地理课堂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和诱人的魅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