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GOOGLE台湾“天弓”导弹阵地的秘密|台湾导弹阵地
 

GOOGLE台湾“天弓”导弹阵地的秘密|台湾导弹阵地

发布时间:2019-02-10 03:39:42 影响了:

  GOOGLE是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工具,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检索资料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它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开发的GOOGLE EARTH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以前我们经常能听到某些国家以泄密为由要求GOOGLE公司关闭在GOOGLE EARTH中其领土上的影像,也偶尔能看到网络或台湾某些杂志不怀好意地公开GOOGLEEARTH上找到的所谓我国导弹阵地的卫星照片。那么我们能不能也GOOGLE出台湾导弹的秘密呢?利用互联网我们尝试找到了一些台湾导弹阵地,此举本意并不是想揭秘以取宠,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间接地了解一下台湾装备的一些情况。
  
  台湾导弹一直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核心武器。一般来说,台湾部署的大部分导弹都是机动部署的,加之严密的伪装和军事隔离,即使我们到台湾岛上也难以究见其详。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台湾军方为自我吹嘘而公布的只言片语,并利用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工具,就不难解开其背后的秘密。
  
  “只言片语”的背后――“天弓”导弹阵什么样?
  
  如果我们在互联网上利用GOOGLE输入“台湾”、“天弓”、“防空导弹”等关键字,可以搜索到一系列关于台湾导弹的新闻报道。从这些报道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台湾导弹的具体情况,这些情况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寻找导弹阵地的基础。从搜索到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从而搭建起台湾“天弓”导弹阵地的轮廓,
  “天弓”导弹大部分使用固定阵地 在大家印象中,防空导弹都可地面机动,例如S-300、“爱国者”、“霍克”等。地面机动一方面提高了导弹的生存概率,另一方面可以灵活部署,改变防御区域。但从台湾透露的“天弓”导弹阵地情况却发现,至少有一种型号的“天弓”导弹阵地为固定型。新浪网2008年8月3日转载台海网的消息称:“台军‘天弓’导弹连在外岛东引、澎湖、台湾本岛共设有多处固定导弹阵地,一直都被军方列为机密阵地,即使开放媒体采访,也不允许拍照,但是审计部2007年决算报告中却揭露,‘天弓’导弹的固定阵地因为容易为大陆侦测到,阵地地点早已暴露,防护能力不足,所以在‘汉光’演习电脑兵棋推演中,开战第一天六处固定阵地全部遭大陆导弹摧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天弓”阵地为固定型,那么在卫星照片上就应该是可以查找到的。即使其导弹装备隐蔽或机动部署,但其所依托的永备工事和掩体也应该可以从卫星照片中略见一二。而且由于导弹阵地与民用设施的组成与分布截然不同,如果我们稍微掌握“天弓”导弹的系统构成。就可以辨识出导弹阵地的基本构成。
  “天弓”导弹系统组成复杂 一般的防空导弹系统由发射控制中心、警戒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和导弹发射架组成。那么。“天弓”导弹系统的构成是什么样的呢?
  2008年1月15日,台湾《中时电子报》在报道春节前台军三芝“天弓”防空阵地战备情况时曾提到:“台空军防炮指挥部特别展示了包括战术中心、相控阵列雷达、照明雷达、垂直发射室及机动发射架等装备。‘天弓’导弹据称是目前世界上第三套配备相位数组雷达的陆基型长程防空系统,具有远程接战、全空域、全天候作战能力,目前担负台湾地区中、高空防空火力战略目标的安全,拥有射程远、命中率高的优越性能。”而台湾《中国时报》在2008年1月16日报道同一消息时则称:“在导弹性能方面,弓一型最大射程是100千米。弓二型是200千米,可装载高爆弹、破片两类,杀伤半径可分击毁与失去战力两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典型的“天弓”防空导弹系统由指挥所(室)、相控阵警戒搜索雷达、火控雷达(照射雷达)、发射井(垂直发射室)和机动发射架组成。防空导弹包括射程分别为100和200千米的“天弓”1和“天弓”2两种导弹。
  
  “天弓”导弹采用机动与固定混合部署方式 从前面引用的报道可以看出,有一种型号的“天弓”导弹部署在垂直发射室中,从全球范围来看,部署在地下发射井中的防空导弹很少听说。估计之所以选择地下井方式部署,主要是考虑到台湾岛内地形狭小,机动范围有限,通过硬抗击的方式抵御打击。而且估计地下垂直发射型为射程较远的“天弓”2,地面机动发射架部署的应该是射程较近的“天弓”1。因为“天弓”2应该是“天弓”1的后续发展型,从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最早的“天弓”设计即为地面机动型,应该就是“天弓”1,而最初问世的“天弓”2是直接在“天弓”1弹体上增加了一级固体助推器,采用85°准垂直发射。但由于发射时的弹体滚转和第一级火箭脱落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后来“天弓”2改为单级火箭形式。新的“天弓”2将“天弓”1型弹体加长了18厘米,弹径加粗。弹内电子元件改用美国提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缩小体积,增加燃料装药量以增大杀伤空域和拦截速度、射程。也就是说,“天弓”2的弹长和弹径都比“天弓”1要大,仍使用原来机动系统中发射筒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射程近的“天弓”1为地面机动型,射程远的“天弓”2为使用地下垂直发射井的地下固定型。
  这与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不谋而合,它在2008年1月16日的报道称:“‘天弓’导弹还有固定发射阵地藏于碉堡掩体内,设计成以4枚为一组的垂直发射室,一个阵地内有4间发射室、16枚装于固定发射架内的‘天弓’2型导弹,以及室外阵地一座以4枚为一组的机动‘天弓’1型导弹发射架。”台湾《中国时报》同时还报道称,目前“天弓”的机动发射箱仍为半牵引式,即卡车载具到定点后。必须将车头与车体分离,才能完成发射阵地部署,对此台湾951旅旅长刘孝堂上校表示,“中科院”与军方正研究性能提升案。未来希望能成为一体的车载式系统,提升作战机动性。
  “天弓”导弹射控和发射阵地分离部署 为了便于管理和指挥,传统的地面机动防空导弹系统一般将雷达系统和导弹发射系统部署在非常集中的区域或同一个阵地内。但是对于以抗打击为特长的固定导弹阵地,这样部署无疑会使目标过于集中,增加敌方弹药打击效率。台湾媒体报道,“天弓”导弹的发射和射控阵地很可能相距有一定距离。2008年1月15日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据展示。为了战时藏匿于无形,天弓导弹连的战术中心及雷达阵地,分别与发射阵地设置在两个不同地点,以免遭到敌军同时攻击。”发射和射控两阵地究竟相距多少呢?两者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
  将发射与射控阵地分开部署需要考虑到火控雷达对导弹导引信号强弱和指挥控制中心向发射阵地下达指令的距离,而且还要考虑到同一军事单位分别部署后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等诸多问题。如果考虑到部署在山区等地形不便的地域,乘车时间不应该超过10分钟等因素。以多弯道路段牵引车车速40千米/小时计算,两者直线距离应该在6~7千米以内,为了保证雷达对导弹的全程导引和信号尽早捕捉,防空导弹的雷达一般都部署在目标点与导弹发射阵地连线的后方。由于台湾岛西 海岸部署的导弹的防御方向应该是大陆一侧,因此射控阵地应该在发射阵地导弹部署阵位轴向背向大陆方向6~7千米以内的地方。
  “天弓”导弹在台湾有六个主要阵地 台湾本岛长约400千米,宽约150千米。“天弓”导弹虽然最远射程达到200千米,但有效射程应该在150千米以内,如果考虑到防御区尽量大的原则,本岛南北两端应该各部署一个阵地,将防御圈向海上南北各扩展150千米,而中间有100千米以上的空白区,因此应该部署一个阵地,考虑到防空区相互重叠,但又不相互影响的原则,应该等距离再部署一个阵地,因此本岛内应该有四个“天弓”阵地,加之最北部的马祖列岛和海峡南部门户的澎湖岛各部署一个阵地,因此完成台湾全岛的“天弓”覆盖,至少需要部署5~6个“天弓”阵地。
  
  
  “太空之眼”中的秘密――“天弓”导弹阵地在哪里?
  
  我们已经知道了台湾“天弓”导弹阵地的大致构成,现在就可以利用GOOGLE EARTH来寻找“天弓”导弹阵地了
  我们在前面的搜索中知道,台湾在2008年1月15日曾公开了台湾三芝“天弓”防空导弹阵地的情况,虽然这次报道没有透露该阵地在三芝乡的具体地点,但公布了许多该阵地的照片,这成为我们分析“天弓”导弹阵地建设情况的重要依据,
  从照片可以看出:一是该阵地建设在山区,但其周围没有明显的起伏地貌,背景中也没有较大的山岳:二是阵地内植被茂密,即使在1月份(台湾地区气候偏暖)仍是郁郁葱葱;三是机动发射架部署在三面有立墙、一面开口有场坪的掩体内,而且发射架沿掩体长方向放置,两个机动发射掩体应该纵向排列(因为照片中横方向没有反映):四是雷达阵地建在一个5~6人高(8~9米)的断崖面上,断崖前有较开阔的水泥场坪。此外,在这次报道中,台湾《军事联线》杂志估计该阵地部署有40~56枚“天弓”导弹,如果除去两个四联装机动发射架上的8枚导弹,地下井部署的导弹应该有48枚。前面已经讲到每个发射碉堡中至少有16枚弹,如果满架部署就应该有三个碉堡,如果考虑到值班轮替,采用半架部署就应该有六个碉堡、,也就是说,该阵地应该有3~6个发射碉堡。这些碉堡估计应该是绝大部分埋入地下,为防止雨水进入,只有发射井盖和顶部少许高出地面。由于防空导弹与战略弹道导弹不同,其反应性要求更高,战备时间更长,因此发射井上面不可能覆盖伪装物,所以在卫星照片上应该集中呈现出3~6个地面方型水泥场坪形,为了避免遭到集中打击,这些碉堡应该相距一定距离,为建设统一,其间隔应该非常规律。此外,由于发射井维护和射后再装填都需要大型机械,对于永备工事来说,为方便这些机械的进出,应该修建质量较高的道路。也就是说,这些较为明显的方形碉堡应该由道路连贯起来,从空中看,是由道路连接起来的方形场坪。
  我们在GOOGLE EAR7H上找到了台湾三芝地区,但是在三芝乡区域内并没有找到以上特征点。但在三芝乡以南、淡水北部大屯溪入海口南侧找到了符合以上特征的区域。为什么该阵地被称为三芝“天弓”防空导弹阵地呢?我们按照以上分析发现的“射控阵地应该在发射阵地导弹部署阵位轴向背向大陆方向6~7千米以内的地方”这一原则,很快在发射阵地东偏北方向约5千米处找到了该阵地的射控阵地,再看射控阵地的地区区属,虽然地处三芝乡边缘,但在三芝乡境内。按照常规,该导弹连连部应该与战术指挥中心和雷达同处一阵地,因此该阵地按照连部所在地划在了三芝乡,被称为三芝阵地。
  
  “公开”与“秘密”――“天弓”导弹阵地如何建设?
  
  非常幸运的是这两处阵地都没有被云层覆盖,而且从影像质量来看,地面分辨率应该在5米以内,这在卫星照片中应该算比较清晰的了。但由于台湾地区气候偏暖,一年四季地面植被都比较繁茂,比较利于伪装,这对我们分析不利。
  
  发射阵地分为两部分,从发射阵地照片可以看出,阵地四周有较高的茂密树木,这应该是作为军事禁区防止外界窥视的人为屏障。中部有明显的高质量道路,一侧连接方形的发射区域,固定碉堡场坪由一条道路串成糖葫芦形。从影像上看,应该有五个以内的场坪,中间三个较为明显,两端两个形似建筑,而且表面维护不如中间三个,因此很可能是建有4~5个发射碉堡,常使用的应该有三个,另两个可能移作它用。这与新闻报道所称该阵地标准配置56枚导弹的情况一致。
  两个地面机动发射场坪及掩体位于固定碉堡串列的西侧,掩体开口方向指向大陆。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两个白色水泥场坪上明显地分别部署了两个严阵以待的发射架。道路另一端连接的应该是该发射连人员日常生活和训练的区域,口字形建筑较好地隔绝了外界视线,口字中央场坪上有较为明显的直升机起降坪的三角形标志。国际上的通用标志为三角形内有-“H”字母,代表直升机的英文“Helicopter”。该标志代表的直升机起降坪是从卫星影像中寻找军事设施的典型标志。我们恰巧从网上找到台湾《中时电子报》在2008年1月宣传台军第一位女导弹连长的报道,从报道配发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在部属前列队讲话的地方即为该直升机三角起降标志前,周围房屋和树木与卫星照片的情况十分相符,该报道称:“台国防部目前指派陆军上尉高淑莉,接任空军防炮九五一旅六――营第一连连长,而高淑莉也成为台军所有防空导弹部队中第一位战术女连长,担负台湾北部地区空防任务。”由于一般由女性出任长官的军事单位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女性,因此估计以技术见长的台军防空导弹部队中女性军人会比较多,而三芝导弹连作为台军第一个公开的“天弓”导弹部队,应该是示范或试点单位,因此人员编列会异于普通连队。此外,在连接发射坪和营房道路中部南侧有一孤立的建筑,估计是进入发射阵地检查的岗亭,将生活区和发射区人为隔离开。
  很长时间我们无法知道两个机动发射坪北部的一大片区域的功用,于是我们再次找到有关新闻报道,发现在台湾《中国时报》2008年1月16日对三芝阵地的报道中称:“这个导弹阵地,前身是美军驻台协防时的‘胜利女神’导弹基地,当时美军协助台湾驻军成立陆军导弹第一营,军方在1993年换装‘天弓’导弹后,原先三芝‘胜利女神’导弹也陆续除役。”当日的中国台湾网的报道称:“昨天开放的九五一旅,前身是‘胜利女神’型防空导弹部队,自1960年起担任台军中高防空作战任务:1993年9月开始换装中科院自行研发的‘天弓’导弹系统。”可以看出,该阵地原为“胜利女神”防空导弹阵地,即“奈基”导弹阵地。“奈基”是美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尺寸和保障车辆要比“天弓”庞大得多,难以在台湾狭小的地形条件下地面机动,因此建设有坚固的掩体设施,所以这一区域内较大的白色场坪和多个堡垒掩体应该是原来“奈基”导弹阵地遗留的。从该区域道路仍十分清晰、无杂草丛生的情况看,该阵地掩体很可能用于人员和机动发射架的隐蔽和日常维护。
  此外,发射阵地应该部署至少一个排的兵力。台湾《中时电 子报》在2008年1月宣传台军第一位女导弹连长时报道称:“国防部说,高淑莉力行‘走动式’管理,部队不论平日的保养、提升及报进战备、战备值班,乃至于通信、车辆及排部发射区的督导,全在她亲自督阵下,圆满达成上级交付任务,使‘天弓’导弹连正常执行各项战备演训。”可见,“天弓”导弹发射由一个发射排负责,其它军事单位估计应该是负责雷达探测和维护的雷达排、负责指挥与通信的指挥排,以及后勤和阵地维护的勤务排。由于发射排远离连部,在连点名及就餐时需要轮班到近5千米外的连部,因此应该是比较艰苦的地方,这才有了上述连长“亲自督导”和“走动式管理”一说。
  
  雷达天线上有盖 从台军公开的三芝导弹阵地照片可以看出,台军将“天弓”导弹的“长白”相控阵雷达很有创意地嵌入了山体,并依山建成了雷达掩体,简直就是一个堡垒。台军宣称,“‘长白’相对雷达可同时导控24枚导弹拦截来袭的敌机,搜索方位角涵盖120°,有效侦测距离达450千米,接战范围超过200千米”,为追求更远的探测距离,“长白”雷达的频率采用了S波段。因此雷达阵面较大,不得不放弃了机动性,这使我们有可能在卫星照片上找到雷达天线阵面。
  我们看到的这幅雷达阵地的卫星照片拍摄时天气不错,大致应该是中午前后,阳光从南照射到阵地上,使突起物有一定的阴影,从阴影的长短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建筑的高度。通过比较雷达掩体与周围建筑和树木的阴影长度可以看出,该雷达掩体应有两层楼高,这与三芝报道公开的相控阵雷达的照片反映的8~9米高度是一致的,而且雷达阵面正对西北大陆方向,前面有面积较大的场坪,从“长白”雷达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台军非常有想像力地在雷达阵面上安装了可滑下闭合的活动盖板门,这不仅可以抵御台湾岛上猛烈的台风,也可防御弹片对雷达阵列的破坏。我们从照片中还可以看到雷达阵面上预备有伪装网。可放下遮掩较为明显的阵面。
  从新闻报道看,台军在三芝的宣传活动中还重点演示了照射雷达,公布的照射雷达照片中的解说板上说明该雷达只用于“天弓”1型导弹。“天弓”1导弹作战时首先由“长白”相控阵雷达搜索发现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给指挥控制中心。由指挥控制中心进行敌我识别、威胁判断和目标分配,并选定发射架,将发射前需要的数据和程序送给导弹,导弹发射后,首先由“长白”雷达对其进行截获,使导弹和相控阵雷达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闭环控制回路。导弹进入末段后,由“长白”雷达交班给照射雷达,导弹上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后,通过头部天线接收经目标反射的照射雷达信号。
  从以上工作程序可以看出,照射雷达与“长白”雷达需要交替协调工作,因此两者距离不可能太远。从卫星照片看。“长白”雷达掩体南侧小路边有疑似照射雷达平台的建筑,但由于卫星照片分辨率太低,我们无法肯定。从三芝阵地的新闻报道照片来看,台军开创性地为照射雷达设计了一个“铁盒子”的金属掩体,并在平台上建了滑轨,可以轻松将“铁盒子”罩在雷达上,其作用估计和“长白”相控阵雷达上的盖板活动门一样,用于防台风和火力打击。
  
  冰山一角――台湾导弹在哪里?
  
  三芝导弹阵地只是“天弓”导弹阵地中的一个典型,现在我们从这个阵地可以看出一些“天弓”导弹阵地,乃至台湾军事设施的一些特征,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和我们一起GOOGLE一下。
  我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环球时报》2002年9月的一篇报道,该报道透露:“台军将‘爱国者’2导弹(共180枚)主要部署在台北地区,其阵地包括台北市‘天雕’阵地、台北县‘金雕’阵地、五指山‘银雕’阵地、台北南港区‘飞雕’阵地、新店‘神雕’阵地和台北县的另一处阵地。这些阵地全部位于中山高速公路或北二高速公路附近,必要时可进行机动部署。‘天弓’1导弹6个连主要部署在台北县三芝乡、高雄大岗山、澎湖县、屏东县枋寮、金门和东引地区:而‘天弓’2导弹两个连分别部署在淡水和高雄两地。台湾的‘霍克’防空导弹共装备了4个营,其中第662营和第664营共9个连均部署在台湾本岛西部大肚山以北和基隆以南地区,主要负责台北部地区大城市的中低防空拦截任务:第666营共5个连部署在台湾本岛西部,沙鹿以南、枋寮以北地区。主要负责台南部地区大城市的中低空防空拦截任务;第668营共4个连部署在台湾东部苏澳以南、恒春以北地区,负责台东部地区大城市的中低空防空拦截任务,”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GOOGLE EAR7H上以此类推找找这些导弹阵地,如果开始经验不足或无从找起,可以先在澎湖岛上找,因为澎湖岛毕竟比台湾本岛要小很多。
  此外,从卫星照片上看,飞机场要比导弹阵地明显很多,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台湾没有公开宣布为民用机场的飞机场,那十有八九是军用机场了。
  
  编辑 李海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