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法国维稳_维稳也要“战术”:法国“10.27”骚扰事件启示录
 

法国维稳_维稳也要“战术”:法国“10.27”骚扰事件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9-02-12 04:40:05 影响了:

  2005年发生在法国的“10・27”骚乱事件虽然距今已五年多了,可它在法国人心里的影响依然是那么深、那么痛……   法国政府与警方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凸显新形势下维稳行动“战术”部署的缺失,由此提出一个问题,维稳也需要“战术”――
  
  骚乱根源由来已久
  
  移民政策缺失,埋下仇恨种子
  1960~1970年代,法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劳动力急剧短缺,于是开始大量吸收外来移民。至2005年“10・27”骚乱事件发生时,移民总数已达到600万之众,占法国总人口的10%左右。这些移民多半来自原法国殖民地北非和中东阿拉伯国家。后来,这些移民都逐步加入了法国国籍,并在法国各大城市的郊区形成了移民聚居地。“10・27”骚乱事件的最初事发地――克利希苏布瓦市,位于巴黎东北部的圣旦尼省,该省是法国有名的穷人区,也是法国主要的移民区。
  尽管法国历届政府都强调移民的社会融入,主张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和给予移民平等的教育、就业权利,但实际上并没有制定出保障移民权利的相应政策,其社会融入措施很难取得实效。比如:法国企业在招聘、用人方面对移民另眼相看;移民的选举权也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移民普遍认为自己是社会不公正的受害者,是法国的“二等公民”。而这些移民的后代,更是因为出身在社会底层,家庭条件差,大多数都年少失学,缺少生存技能,就业、生活极不稳定。他们当中很多人要么以偷盗、抢劫、贩毒为生;要么无所事事,在大街上寻衅滋事,用暴力的形式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仅在2005年“10・27”骚乱发生之前,法国国内就已经发生了7万多起城市暴力事件,其中442起为结伙斗殴事件,当局称之为“郊区危机”。但是,这些暴力行为并没有改变这些移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招致法国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反感。法国在解决“郊区危机”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路线之争,一方主张采取“以人为本”的社会关怀政策,另一方则主张采用“以暴制暴”的零宽容政策。2002年,法国政权更迭后,“零宽容”主张占据了上风,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齐坚持强硬面对犯罪,他的铁腕政策曾一度使法国的犯罪率下降,但却没有使弱势人群感到关怀与温暖。
  
  族群教别歧视,本外对垒渊源
  法国社会存在很严重的本外对垒问题,本外对垒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以族群划分,集中居住。法国移民大多来自北非和中东地区,很多移民都信奉伊斯兰教。法国最初在接收这些移民时,采取的是“集中定居、集中使用、集中管理”模式,在一些城市郊区逐步建立起了大规模、高密度住宅区,以族群类别划分社区让移民集中居住。移民只能互为依靠,固守自己的文化、坚持自己的宗教传统等等,很难与主流社会进行沟通,如同形成了另一个“平行的社会”。
  二是对移民的偏见与歧视。近年来,在法国有很多人将本国民族特性的消失、经济状况欠佳等,都归罪于移民,更无意让移民更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借着本土民众的这种偏见心理,法国极右势力经常煽风点火,不断壮大,他们一再鼓吹“法国人优先”的种族主义,声称要驱逐移民。其政治代表人勒庞,在2002年法国大选中差一点就获得了总统宝座。
  三是穆斯林激进分子的渗透。随着外来移民群体的不断增长,伊斯兰教已成为法国的第二大宗教。近几年,一些穆斯林激进分子不断渗入欧洲及法国制造恐怖事件,使得本土法国人对普通穆斯林移民的偏见和误会加深,将穆斯林视为“异类”,对移民的敌视和防范心理进一步加重。
  
  贫富悬殊,差距催化仇视
  近年来,随着法国社会模式的老化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法国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使得法国“两个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据了解,法国社会中产阶层年平均收入是50000多欧元,而移民只有6000多欧元,相差近10倍。法国的平均失业率为8%,而巴黎郊区的失业率则高达25%,其中25岁左右的青年人,失业率甚至高达40%。尽管法国政府一再努力缩小这种贫富差距,但近15年来贫困人口并没有实质性减少。移民的长期贫困,使得法国社会越来越不稳定。在很多贫民区,经常会出现一些移民用不理智的方式发泄对主流社会和政府的不满。“10・27”骚乱发生之后,法国巴黎郊区伊夫里市市长感叹说:“我们正在为30多年来的社会、地域和种族隔离付出代价。”“10・27”骚乱平息之后,一名法国黑人青年说:“我们住在哪儿都一样,都是没有工作、没有钱,到处有警察盯着我们。我们只有在身份证上、服兵役和交税时,才是法国人。”
  
  骚乱事件简要经过
  
  爆发阶段(10月27日~10月29日)
  2005年10月27日,位于法国巴黎以北的克利希苏布瓦市,3名非洲穆斯林移民男孩为逃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跑入一所变电站,不料却遭到电击,其中2个男孩当场丧命,另1个男孩则被严重烧伤。这起意外事件的发生,激怒了当地的居民。
  10月28日,400多名当地青年走上街头焚烧汽车和垃圾桶,打砸店铺和消防站,并与警方发生正面冲突。内政部长当即发表电视新闻讲话,辩解说,警方否认曾追捕这两个男孩,警方去当地是为调查一起未遂抢劫案;同时宣称不能容忍该区“贱民”,要用高压水枪“清洗盲流”,并准备增派防暴警察维护治安。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民众的激烈反响,年轻人发誓要继续与警察斗争到底。冲突中,骚乱者向警察投掷石块,甚至向一辆警察防暴车开火,警察则发射催泪弹予以还击。当局随后增调机动警察部队予以平息。至10月29日2时,警察控制了局面且恢复了秩序,但仍有约300名警察驻守当地待命。此次冲突中,约19人被捕,15名警官和1名记者受轻伤。
  10月29日9时,克利希苏布瓦市数百名居民在市政厅和事发变电站之间举行默哀游行。数十名青年身穿写有“无辜死亡”的T恤衫,走在游行队伍前列。死者家属拒绝与内政部长对话。当晚事态平静,但仍有汽车被焚。
  
  蔓延阶段(10月30日~11月7日)
  10月30日,警方为了反击,喊出要“铲平清真寺”的口号,并向克利希苏布瓦镇一座清真寺投放催泪弹,当时约700名正在参加穆斯林斋月祈祷的民众涕泪交流地夺门而逃。当夜,数百名15~20岁的青年移民用手机联络,拿着铁棍、石块和燃烧瓶等在街区里四处作乱,警察则手拿盾牌、催泪枪和消防器材试图驱散他们。
  10月31日,萨科奇到巴黎市郊的阿尔让特耶视察,遭到抗议人群的示威,向他投掷了石块和瓶子。
  11月1日,骚乱开始向周边的城镇蔓延,附近9个城镇开始出现小规模骚乱。
  11月2日,法国领导人就骚乱事件首次发表讲话,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恢复正常秩序;而骚乱者仍然到处打砸抢烧。
  11月3日,冲突愈演愈烈。骚乱者向警方开枪,时任总统希拉克要求总理德维尔潘接手萨科奇处理此事。同时,法政府宣布进入“危机处理状态”,并向巴黎地区增派2 300名警员。萨科奇则坚持“以暴制暴”,表态说,为了公民安全,法国决心坚决“清洗”影响社会稳定的“渣滓”和“败类”,并措辞严厉地要求防暴警察用高压水枪驱散人群,镇压暴乱。由此,民众的不满情绪急剧攀升。随后,社会平等发展部长贝加等政要对萨科奇进行了公开批评,总理德维尔潘也表示反对,并紧急会见各方代表,呼吁帮助政府平息骚乱。
  11月4日,萨科奇突击视察了一处警方指挥中心,并指示说:
  “抓人!――那才是关键!”随后,警方开始在骚乱集中的东北部郊区部署直升机进行巡逻,并组成小分队,分头追捕驾车四处作案的人员。虽然警方采用“地空结合”的战术大力抓捕闹事者,但骚乱仍在不断蔓延,范围已波及法国200多座城镇。
  11月5日,闹事者把900多辆汽车和6所仓库付之一炬,5名警察和3名消防员在对抗中受伤。当晚,警方在巴黎南部伊夫里地区查封了一个制作汽油炸弹的窝点,发现有150枚已经制好的汽油炸弹、100多个酒瓶、数十升汽油和许多闹事者使用的头罩。警方在窝点内逮捕了6名青少年,其年龄均在18岁以下。
  11月6日,骚乱蔓延到了巴黎市中心,波及法国300个城镇,超过4 300辆汽车被焚毁。一些犯罪集团趁火打劫,有些骚乱已明显演变成有组织的暴力活动。骚乱分子已经“化整为零”,组成了很多“小股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团伙”,采取“打了就跑,抢了就藏”的方式,不再直接与警方对抗,使警方首尾难顾,应对不暇。当晚19时,总统希拉克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与总理以及国防、司法、内政和经济部长等人共商解决之法,以期尽快平息骚乱事件。
  11月7日,一名61岁的汽车厂退休工人在试图扑灭家门口垃圾箱燃起的火苗时遭到袭击,被活活打死,成为骚乱事件中首名遇害者。当天,骚乱蔓延至邻国,德国和比利时均发生了数起纵火焚车事件。
  
  平息阶段(11月8日~12月7日)
  11月8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召开特别内阁会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在向巴黎部署8000名警员的基础上,再次增派1500名预备役警察前往支援,并允许各省省长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候实行宵禁。随后,巴黎南部重镇奥尔良决定从当日起到11月30日,对16岁以下未成年人实行宵禁,时间为每晚21时至第二天早上6时,违者最高可判两个月监禁或处以3750欧元的罚款,凡纵容未成年人在宵禁期间出门的家长,也将追究其“失责”,最高可判家长两年监禁。
  11月9日,骚乱出现逐渐缓和的趋势。萨科奇下令驱逐所有参与骚乱的外国人,有120名外国人被立即驱逐出境。法国政府在巴黎以及其他30多个地区颁布了临时戒严令,授权当局实行宵禁、逮捕,禁止公众集会。
  11月10日,骚乱规模大大减弱,被烧毁的汽车数量明显减少,骚乱趋向平息,但仍有9500余名警察在发生骚乱的重要地区巡逻。
  11月14日,法国政府决定将国家紧急状态自11月21日起延长3个月,以彻底消除骚乱。
  11月15日,法国国民议会投票批准了法国政府将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的决定,以利于政府最终平息骚乱。
  11月17日,形势基本得到控制。至此,法国各地大约300个城镇卷入骚乱活动,9071辆汽车被焚毁,数十栋建筑物遭到破坏,1位残疾妇女被烧成重伤,1位老人被殴打致死,数名记者遭殴打致伤,近百名警察和消防队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欧元。
  12月7日,事件得以完全平息。
  
  骚乱事件深刻分析
  
  纵观整个骚乱事件,事态发展无法立即、有效控制,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事发偶然,传播迅速,情报不畅,事态蔓延
  此次骚乱起因是3名移民男孩在逃避警察的追捕过程中,两人意外触电死亡。从事件本身来说,是意外或者偶然,但在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下,闹事者通过手机、互联网和电视等视听媒体途径的渲染,迅速传播到当地社区、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引起人们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他们又互相煽动、串联,迅速汇集到约定地域游行示威,要求严惩凶手,打砸抢烧公共设施及财物,并与警方发生对峙、冲突。
  然而,法国警方却不能及时掌控骚乱者的相关信息,在情报获取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当骚乱持续到第8天,已明显表露出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活动时,法国警方仍不能查出骚乱的主谋与组织者,更不能预测事态的发展,由此使得克利希苏布瓦市的一处星星之火,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燃遍了整个法国,甚至威胁到了邻国(德国和比利时等)。
  二是党派不合,重视不足,决策迟缓,贻误处置时机
  在骚乱发生的初期,事态并不严重,只有当地400余名青年上街游行示威、打砸抢烧,通过警方的初期处置,事态已基本恢复了平静。然而,由于类似现象在法国并非罕见,以至于法国当局在面对事件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不同党派的领导人为了各派的私心而借机互相攻击、互相拆台,一方强调温和对话,另一方主张强硬面对。两派在事件的定性和处理方式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各异、口径不一,甚至互相埋怨、批评指责。
  当事件持续到第8天时,当局政府都只停留在“寻求对话”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迟迟不能定下处置决心。至骚乱发生11天后,在总统希拉克的主持下,各方代表才坐到一起,共商解决之法。然而,此时的骚乱已经蔓延到了全国300多座城镇,当事态一再扩大后,警方的力量已严重不足,只能被动应付,不能主动出击,从而一再错过处置事件的有利时机,没有有效控制事态。
  三是言辞过激,措施欠妥,媒体渲染,助推事态恶化
  事发后,法国当局一些领导人为了选举造势铺路而表现强硬,对闹事群众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欺骗愚弄,侮辱恐吓。在发表电视讲话中,先是辩解警方没有追捕那2个移民男孩,欺骗愚弄民众;后来发出狠话,宣称不能容忍该区“贱民”,要用高压水枪“清洗盲流”,对民众进行侮辱恐吓。11月3日,当法国政府宣布进入“危机处理状态”后,更是表态说,为了公民安全,法国决心坚决“清洗”影响社会稳定的“渣滓”和“败类”。而法国警方为了鼓舞士气,喊出了“铲平清真寺”等过激的口号,采取了“向一座清真寺投掷催泪弹”等不当的手段措施,部分警察在抓捕行动中,对已经就范的人员进行鞭打脚踢,并被新闻媒体所报道等等。
  当局领导人和警方的这些简单粗暴、不冷静的行为,一再激化了不同阶层、种族和宗教人群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感,民众的不满情绪急 剧攀升,随即引发了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骚乱,骚乱者的行为也由最初的游行祈祷、打砸店铺、焚烧汽车,演变为向警方射击、四处焚烧、残害无辜等等,助推了局势的恶化、升级。
  
  骚乱后的几点启示
  
  居安思危的防患意识是预防骚乱事件发生与蔓延的前提
  敏感的防患意识是预防突发事件爆发与蔓延的重要前提。正是由于防患意识的不足,才致使法国警政人员在事发前以为天下太平,事发后行动迟缓无力,眼看骚乱快速蔓延却不能有效应对。从表面上看,事件的起因在于2个移民男孩的意外死亡,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法国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警政人员在多年的散漫生活中淡化了防患意识,平时对社会中暴露出的小规模冲突和潜藏的危机麻痹大意,要么简单处理,要么视而不见、疏于防范,从而导致骚乱爆发时,法国警政上下不知所措,甚至出现了你争我斗的现象。
  由此可见,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警察,在享受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时,切要真正体察到社会中潜藏的各种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帮助人们解决在就学就业、医疗卫生、权利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困难,切实把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是掌握处置行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
  掌握对方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是指挥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快速平息骚乱事态的根本保障。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骚乱事件中的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人群聚合更加隐蔽突然,对其预警和处置的难度日趋增大。
  此次事件中,正是由于闹事者大量运用了手机和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煽动串联、通风报信,从而使事态迅速膨胀、扩大。反过来,法国警方却没有及时有效地掌控骚乱者的相关情报信息。他们在连续8天的时间内,毫无察觉对手的具体行踪;10天后,才找到一处制作炸弹的窝点;12天后,才发现闹事者之间存在协调行动的迹象;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出背后的操控“黑手”,甚至遭到了骚乱者的引诱和伏击,更谈不上对骚乱分子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打击。
  由此看出,面对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骚乱事件,法国警方的情报预警系统基本处于失效状态,或者说是不够健全的,他们在信息获取与控制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能力缺陷,无法及时掌握骚乱者行踪的准确信息,导致其只能被动应付,不能主动出击。所以,警方应了解并适应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建立健全灵敏、高效的情报预警系统,确保能从多渠道、全方位掌握骚乱现场及其周边社会面的动态情况,才能真正把握处置行动的主动权。
  
  把握政策、善待民众是平息事件的基本原则
  
  在“10・27”骚乱事件的处理中,法国警政上下官员因多次对本国民众恶言相向,更有滥用武力、发泻私愤的行为,再三地刺激民众的敏感神经,从而迫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向了反抗政府的一面。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一是要切实端正对待民众的根本态度 民众是一国警政人员的衣食父母,面对事件必须客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公正地看待参与闹事的民众:既要看到他们诉求的合理性,又要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性;既要同情其遭遇,又要引导其行为。要始终对其满怀关爱之心,设身处地地为民众着想,关心其疾苦和实际困难,支持他们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二是将维护法制、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众根本利益相结合 警政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通过各种方式向民众宣传警方行动的正义性与合法性。
  三是要广泛开展爱民助民活动 要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义务巡诊、清理街道等爱民助民活动,以实际行动把政府的温暖送到民众的心坎上,从而消除、化解民众的对立情绪,教育感化民众,以此赢得民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编辑/郑双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