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雅利安人的入侵与吠陀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雅利安人的入侵与吠陀文明]

发布时间:2019-02-20 04:34:11 影响了: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吠陀文明。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00年是雅利安人入侵阶段,史称吠陀时代与史诗时代。史诗时代是由于此时出现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而得名,又分为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的早期吠陀时代和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的后期吠陀时代两个阶段,前期社会属原始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奴隶社会。由于雅利安人是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人,所以在整个早期吠陀时代,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从公元前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说古印度才第二次进人文明。学者们把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吠陀时代。
  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一波又一波地南下,寻找新的居所。这群来自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翻过伊朗高原,越过兴都库什山口,进入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马蹄声惊醒了缓缓流动的印度河河水,白皮肤、高鼻梁的入侵者扰乱了黑皮肤、塌鼻子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平静生活。“雅利安”出自梵文“Arya”,意即贵族,从种族来说,这些人是当今地中海人的同胞,同属印欧语系。由于他们还处在野蛮状态,所以在早期吠陀时代,尽管这些入侵者自称为“雅利安”,意即高贵的人,而当地人被他们蔑视地称为“达萨”或“达休”(男女敌人),但他们的社会经济是十分落后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河流域后,集中居住在旁遮普有大片草地供放牧牲畜的多雨地带。后来。他们渐渐地扩散到森林茂密的恒河流域。他们的扩张最初很缓慢,因为手头可用的工具只有石斧、青铜斧和铜斧。但是,约公元前800年时,铁得到采用,扩张的步子大大加快了。这时,主要活动由畜牧业改为农业。此外,恒河流域的季风气候也使栽稻成为可能。在旁遮普,栽稻比种小麦和大麦的产量要高很多。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地位,这是野蛮人的遗风。手工业较前有一定的发展,文献中提到的职业比较多。如木匠、铁匠、金匠、珠宝匠、弓弦匠、织席匠、陶匠等,甚至还有制饮料的人、剃头匠、送信人、摆渡人、鼓手等。这表明,劳动分工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商品交换还处在物物交易阶段,母牛为大笔交易中的价值单位,也出现了放贷牟利之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的中心从西北部转向东部,东部成为最初的强大王国的所在地,恒河平原的部落让位于王国,旁遮普和喜马拉雅山山麓的部落让位于共和国。在这些早期国家中,恒河下游区域的摩揭陀王国由于地处两条主要的商队路线上,又控制着铁矿丰富地区,故而很快强盛起来,超越其他国家。摩揭陀凭借自身的有利条件,后来成为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形成时的基地。
  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是原始社会式的自然崇拜,信奉原始的吠陀教,对象征自然力的神灵表示敬意,崇拜的主神竟多达3399位。到后期吠陀时代,即约公元前7世纪,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国家的出现,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婆罗门教也形成了。婆罗门教有一套比较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教义,其具体内容是:一、最高信仰为梵天。认为梵天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和创造者,宇宙万物和人的“自我”(即灵魂)都来自梵,人们只有通过抑制七情六欲,超脱现实的苦和乐,虔诚信仰梵天,才能使自我复归于梵天,即达到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梵我一致”。二、吸取了土著居民灵魂轮回转世的宗教观念,创造了“业力轮回”的理论。所谓“业力轮回”,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必造业,一造业必有果报,有果报就要经历灵魂的轮回转世。而轮回转世的好坏,则取决于前世的善行或恶行,即现世的境遇都是前世善行或恶行的果报。三、婆罗门教为各等级制定了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达摩”(法)。认为凡是遵守达摩的,死后可升天,不遵守者则转生为首陀罗或动植物。此外,婆罗门教还大力宣扬神创四种姓说,力图说明四种姓是神意决定和永恒的。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特产,西方人通常称此为“卡斯特制度”,印度人称此为“瓦尔纳制度”,瓦尔纳意即颜色、品质或肤色。这种制度在早期吠陀时代就萌芽了,进入次大陆的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纳”,即把自己当成贵族集团,而把当地居民称为“达萨瓦尔纳”,意即敌对集团。随着雅利安人的内部分化,部落中出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差别,平民称为“吠舍”(Vis,氏族成员的意思),贵族称为“罗舍尼亚”(Kajanya,意即发光,引申为显贵的意思),后贵族内部又分化为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这样就形成四个种姓的胚胎。
  第一种姓是婆罗门(Brahmana,意即梵天所生),他们主管宗教祭祀,属特权贵族阶层。他们垄断了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力,而且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权。第二种姓是刹帝利(Ksatriya,权力的意思),他们是从“罗舍尼亚”发展而来的军事行政贵族集团。他们的基本职能是充当武士,国王也属于这一种姓。第三种姓是吠舍,他们是雅利安人的一般平民,主要从事农、牧、工商。吠舍中有富人,也有穷人,他们在政治上无特权。第四种姓是首陀罗(Sudra,可能是“小人”或“陷入悲哀处境的人”之意),主要由被征服居民组成,但也有一些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这一等级的人主要从事农、牧、鱼、猎及各种低贱的职业,他们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参加宗教仪式,属于“一生族”,即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而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再生既然具有人教性质,也就具有相应的人教手续。再生的标志是在手腕上缠上丝线,印度传统婚礼中必然有给高种姓新娘缠上丝线的仪式。再生后,高种姓的印度人便宣告成为吠陀信仰者,开始了人生的四阶段历程。第一阶段是学习期,男孩子将跟从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导师学习梵文、《吠陀经》、礼仪以及他所在的种姓应当遵守的教规德操,女孩子则将丈夫视为导师跟从学习。第二阶段是家居期,这个阶段同样要接受严格的指导,遵守达摩,并且要履行三项职责:一是报答祖先,结婚生子;二是报答神灵,进行祭祀,供奉牺牲;三是报答导师,教育自己的妻儿。第三阶段是林修期,当一个人头发白了,额头皱纹深了,孙子孙女出世了,他就可以将家产托付给儿子,携妻子进入森林归隐、修道。第四阶段是苦行期,这是人生修行的最高阶段。一个林修中的男子如果想要苦行,他就得将妻子遣回家中(因为女人既不能单独林修,也不能长途苦行),让家人为自己举行葬礼,脱离与家庭的关系,从此成为了无牵挂的人。由于达到苦行阶段的人已经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他们不再被达摩限制,也不被种姓限制。苦行之人甚至比神还受尊重,因为印度的神祗还有配偶,他们超越了神的存在。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一座神庙,会受到当地印度教徒的优待和朝拜。
  在四个种姓中,前两个等级是统治阶级,后两个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前三个等级有公民权,后一个等级无公民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念念有词的婆罗门是第一等,而掌握军政实权的刹帝利是第二等呢?这是由于婆罗门是“王者师”,一个婆罗门可以是几个国王的顾问,带有国际性,而刹帝利只是一国之主。另外,婆罗门念咒、占卜等方术也影响着国王的行政及军事行动。此外,首陀罗也不等于是奴隶,也有雇工等。所以种姓制度不是阶级划分,而是一种等级制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